不论在台上还是台下,熊伟铭讲话都温文尔雅,声音不高,但很有磁性。
即使他坐在你面前,你也很难把这个带着黑框眼镜,斯斯文文的男士跟摇滚乐和越野联系在一起。
其实,早在大学期间,熊伟铭就组建过乐队,有时甚至不上课而跑去草坪上弹吉他。或许是出于对摇滚乐的念念不忘,多年后他还和北大校友胡斌(现任掌趣科技总经理)组了一支乐队,名为“大愚”。
在他看来,创业公司其实就是商业里面的摇滚乐,如今30%的市值,都是商业里面的“摇滚乐手”搞出来的,而对于一个乐手或者创业者来说,最关键的是产品或歌曲能够获得成功。
熊伟铭爱讲英文,也爱拿美国的公司或发展历史来举例,他一句话中常常掺杂着多个英文单词,这主要源自于他的工作经历以及他对美国同类型公司的熟悉,当你说起某个行业时,他总能迅速的举出美国同类型的公司。
作为投资人,他曾经主导了对一呼医生、猎上网、么么嗖、微知等企业的投资。在加入华创资本之前,他曾任担任过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美国中经合集团合伙人以及Piper Jaffray中国分析师。
上周,在猎云网"2017人工智能产业创业创新峰会"上,熊伟铭针对人工智能与应用发表了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已经从图灵时代变成今天一个普遍的看到应用的时代。
“去年整个人工智能行业获得了50亿美元,2300个投资人参与了1700家公司的募资,包括很多大公司”。熊伟铭在会上表示。
会后,熊伟铭也接受了媒体专访,谈了谈他对创业投资以及人工智能的看法。
◆ ◆ ◆
1、您是一个摇滚、越野爱好者,这些爱好对您的投资是否有帮助或影响?
创业公司就是商业里面的摇滚乐,主流是popmusic,20年前,中国的创业板是0,美股创业公司也只有2家。
今天中概股和创业板加在一起有15万亿的市值,整个A股也就50万亿,所以30%都是创业公司,都是商业里面的“摇滚乐手”搞出来的,今天这些互联网大佬当年都是没什么机会成本的,工资都很低,比如马化腾在做呼机,马云在教书。
但今天创业就不是摇滚乐的问题了,而是要把主流的商业机制给改了,今天创业者大都是最主流的人,是科学家,是精英。这个是从上到下的变化,原来是从下到上。
我们这些小爱好的好处,就是你能够用其他角度去看待那些东西,试图理解小众如何变成大众?把我天天看的这些东西,曾经人们都觉得不靠谱、不可能,但后来都实现了,只能说我们是愿意尝试的那批人。
可能再过两年,摇滚乐也不稀罕了,所以形式也不是很关键。对于一个乐手或者创业者来说,最关键的是产品或歌曲能够获得成功。
◆ ◆ ◆
2、2017年,华创资本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赛道?
我们不是每年都换赛道,我们看了几个行业之后就会固定下来长期做下去,目前确定下来的就是金融。企业服务去年收获也很多,无论是拿到钱还是卖掉的都很多。在这个领域,今年的重点是技术公司,之前更多的是应用,在底层架构方面,中国挺明显的落后于美国三五年时间,现在国内才刚刚开始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
另外一个是新消费,这个也是我们长期在投资的,每一代人的消费观都有与之前几代人非常不同的点,所以永远是有一些新的方法来适应新的消费者。
2015年我们确定下来长期做的是医疗。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基层医院还很差,这有点像美国60年代,所以医疗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政策也越来越好,政府拿出一些容易市场化的项目让我们在里面参与,包括医药和定价的改革等等。
技术是我们去年下半年定下来的,其实凡是过去国家鼓励的技术投资,VC都是尸横遍野,大部分在纯技术上面都是亏了很多钱的,因为政府没法兜底。但是这一波技术我们觉得不一样,因为这一波技术是市场化技术,买家都是商业性的大公司,跟政府没有关系,而且大玩家都是商业化的大公司,所以从这点上是一个好时机。
◆ ◆ ◆
3、 基金的募集会不会进入低谷期?
应该低,因为总体来讲,大部分的GP不合格,从业时间短。VC不像preIPO,VC时间很长,跟投资相关的功能很短,更多地时间是在关注怎么帮项目找人、找客户,找方向,谈合并?所以资金的无效性比较高。
但很多我们的同行在15年就融了很多钱,16年没怎么投,17年我们感觉,抢项目抢的很厉害,所以估值又提高了。但其实这个行业里排名前50或100的基金其实投资或融资一点也没有减少,至于行业里的水分或泡沫,挤出去就挤出去吧,但应该不会太多,我估计这个行业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热情,会浪费掉一部分钱,但没办法,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因为每只基金的份额是有限的,一些优秀的基金,包括我们都是坚决一分钱都不多募,从宏观上来讲,今年对我们的行业还挺好的,比如鼓励IPO,原来我们估计2020年上市的公司,今年就能上市。
美国今年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IPO年份,随着二级市场的放开,一级市场又活跃了一点,所以我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感觉到,所以我们顺利的话,我估计大家都挺顺利的,即使是新人。
◆ ◆ ◆
4、IPO提速,会不会吸引一些基金开始关注后期的项目?
其实一直都是,因为大家都想赶紧把钱赚出来,但能人却比较少,所以一直以来中国的早期投资、天使严重不足。北京可能就占了整个融资数量和金额的80%,虽然杭州和深圳各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公司,但当地的VC还是严重不足,未来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对这个行业还是非常乐观的。
◆ ◆ ◆
5、目前华创资本的退出情况如何?
我只能说收益还是不错的,其实做投资并不是非得投到小米里才能赚钱,也不是非得等到IPO才能赚钱。在国内一级市场,只要你投到好公司,有大量的公司可以赚钱,每年都有公司被卖掉。所以我们的LP收益还是不错的,但这个生态中还是需要大量的有耐心的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愿意承诺一部分基金做十年的规划。
◆ ◆ ◆
6、2016年美国的人工智能项目数量是在走下滑的,您如何看待?
大的浪潮都是从硅谷开始的,一个东西在硅谷更容易变大,这是硅谷的优势,但中间也会有沉默阶段。比如最近除了人工智能,其他行业就没有什么大动静,O2O过去之后,运营型项目也少了很多。
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半以上的deal都是大公司参与的,VC只是其中一部分。有点2009至2010年,经济周期刚过,大家都没什么钱。如果把人工智能理解为移动互联网,现在有点像10年那个阶段,接下来大量的基础设施会出来,有可能是汽车或手机,之后才是大量应用的爆发,现在可能处在一个铺垫的过程。
◆ ◆ ◆
7、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医疗AI说说就算了,很难做,虽然大家都融了很多钱。医疗涉及到人命,所以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绝对不会冒风险的,对风险是零容忍。所以AI对于核心应用还是有点早,目前只能去做一些跟核心没关系的领域。大家的热情可能高过实际应用,所以我们对于AI医疗就是来一个看一个,但不会主动出击。
◆ ◆ ◆
8、人工智能对教育会有哪些改变?
人工智能可以使教育做到千人千面,它能够非常清楚的找到你的弱点,通过一些方式来帮助你加快速度,这是人工智能起到的一个很大的作用,至少在练习上能够替代一部分师资。
但教育在中国私立的成分还不多,只能去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不是靠效率赚钱的,人家是靠内容赚钱的,如果你的东西能替代名师,那就没人来名校了,所以目前和这个行业商业性的联系没有特别能沾上边的应用。
硅谷搞了几个还挺有实验意义的学校,大家在试图改变课程的结构,比如生存技能是一方面,另外品德、人性也是一方面,你是不是能够利用现在的技术来加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整个体系似乎都不一样。
◆ ◆ ◆
9、在线教育的资本市场怎么看?
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在不在线都慢,因为它是口碑驱动,不是资本驱动。在线教育前几年火过一段,对于教育来讲,没有什么风口不风口,都得花时间来解决。
教育和医疗类似,都是零售,这两个行业在中国都是非常初期的样子,你很难拿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去套用这两个行业的商业机会,所以这两个行业机会都没那么明显。
整体来讲,教育是我们基金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教育就是这样,很难变成滴滴、ofo,但好处就是只要不犯错,就是好孩子。但我们也经历过一些犯错的团队,比如膨胀了然后把学费花了,去赌一些其他的事。
◆ ◆ ◆
10、中国和美国在创业领域的差距?
差在人才上,我们的大神差了一个0或两个0以上。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一直不行,其实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去做研究,但现在最优秀的人才都在数钱,咱们在社会结构上与美国还差五六十年的发展。
◆ ◆ ◆
11、监管层叫停了影视文娱行业的并购重组,这个对华创在文娱项目的评估上有没有影响?
也不太会,我们敢投的文娱项目都是长期有效的,都是比较主流的,而不是题材类,未来都是可能走IPO的。有变化的可能是后期基金或者二级市场的那些同志们,他们天生对二级市场敏感,但我们的耐心和选择方式和这些政策不冲突。
◆ ◆ ◆
12、如何看待投资圈总是一窝蜂的现象?
资本在全球来讲都是一窝蜂的,而且都是比较狂妄的,从本性上来讲,资本就是逐利的。所以A股上没有腾讯,没有阿里,但美国人为什么会投?因为美国人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做这些,他们觉得这些应该可以赚钱。资本为什么来中国投资?就是因为能赚到钱,资本就会迅速涌入价值洼地。
[猎云网所有原创及编译文章不可随意转载,白名单授权请联系微信号:lieyunwang(备注“转载+你的公众号名称+文章关键字”),回复关键词“转载”看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