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产业
清华控股源自清华,以“科技+金融”双轮驱动,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型企业孵化、投资、运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旗下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产业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走出去 引进来——飞地孵化器的创新狙击

清华产业  · 公众号  ·  · 2018-01-17 16:04

正文

本文首刊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8年01月15日08版

寸土寸金的北京,“宇宙中心”五道口,顶尖学府清华大学边上,江苏省常熟市与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科创旗下小样青年社区联合打造了一个飞地孵化器——常熟(北京)创新中心。

“飞地孵化器是清控科创旗下小样青年社区在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基于‘飞地经济’进行的孵化模式创新。”清控科创总裁程方向记者介绍说,飞地孵化器是搭建资源富集地和区域产业之间桥梁的一种创新,改变了以往以招商会、项目路演等为主的资源互动方式,可更持续、更深度地挖掘区域合作潜力。

实现“逆向孵化”、“逆向创新”

“飞地模式”在国内经济领域的实践,最早始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政府与新加坡合作共建作为新加坡“飞地”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多年探索中,全国各地合作建立的大大小小飞地园区达数百个。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飞地孵化器属于‘飞地经济’的延伸。”程方解释说,飞地孵化器既借鉴了“飞地经济”模式的优点,同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需求,通过地方政府主动在经济更发达、要素更丰富的区域设立孵化基地,吸引优质项目,搭建“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平台。

何为“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据了解,以往的“飞地经济”模式中,飞地园区等载体和要素多由经济发达地区飞入相对欠发达地区,形成飞出地“资本+技术优势”与飞入地“土地+劳动力优势”的结合;而飞地孵化器模式下,飞入地政府主动出击,将招商的触角直接伸到经济更为发达的飞出地,利用土地、税收、资金等多种政策优势,寻找并引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

据了解,飞地孵化器模式对推动区域合作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飞入地政府更加主动,避免了原先“拉郎配”的问题,推动力和引导力都大大增强。比如常熟(北京)创新中心项目中,常熟市政府就为引进优质人才和项目,匹配了内容丰富、类别广泛的政策支持;二是创新服务更专业。在地缘因素限制下,飞地孵化器常引入PPP合作模式,由政府委托社会企业进行孵化器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不仅能为入驻团队提供政府支持,同时能以市场化手段,提供更加专业化服务;三是推动飞入地产业链更完善。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依托飞出地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借助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飞地孵化器重点孵化有利于本地区域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创业方向,以创业服务产业,可以促进飞入地产业链完善和产业升级发展。

“常熟主要聚焦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通过常熟(北京)创新中心与常熟本地企业建立连接,促进了常熟本地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本地产业的升级。”常熟(北京)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程巍告诉记者。

促进资源的双向流动

飞地孵化器的“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模式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窗口”、“渠道”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飞地孵化器会在创新创业资源丰富的区域搭建,充分利用“小空间、大平台”的理念,搭建一个区域协调合作的长效平台。作为窗口,它展现各地政府的作风、效能和形象;作为渠道,其整合对接了两地各项优势资源。

这两个核心作用与常熟市的需求不谋而合。常熟市委书记王飏在2017年11月常熟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常熟综合实力雄厚,2016年常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12亿元,同时拥有产业强市的厚实家底,以先进制造业见长的常熟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3500亿元。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常熟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走出去,展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引进来,导入科技创新企业与人才,成为常熟促进本地产业升级、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手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