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新闻热线】010-8795595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10月3日起,连续4天免费开放!北京这个大展 ... ·  3 天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小红书出游必备零食!最值得买的是它 ·  4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挺住!降温+降雨!北京最新天气!还需注意... ·  1 周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人少免费封神的博物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晨报

动不动就让多喝水!是时候纠正“每天八杯水”的概念了

北京晨报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4-19 23:03

正文

“生病了就要多喝水”,这是众所周知的民俗甚至是偏方,但这个办法,并不是中医提出的,古往今来的中医典籍中,从没有一个名医,提倡多喝水来治病、养生。


“八杯水”概念违背中医之旨


多喝水的办法其实起自西医。比如感冒之后,西医会嘱咐你要多喝水,多休息,尽量靠身体自愈。多喝水除了可以增加代谢之外,还有一个局部作用:每次喝水都要经过咽喉,感冒时,咽喉是细菌病毒的“盘踞之地”,不断的喝水就可以不断地把病菌冲到胃中,由酸度超强的胃酸将其杀死,由此,逐渐有了每天要喝八杯水的定量概念,而这,其实违背了中医之旨。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拘泥于形式教条,不能被事物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这个哲学含义同样体现在中医里:中医向来把病人当人,而不是当器,更不是当做装水的容器,不分青红皂白,每天刻板地灌进八杯水的办法,自然违背中医之意。


因为很多身体缺水的人,并不是因为没喝够八杯,而是他们连运用一杯水的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人如果多喝水,就会像《伤寒论》中说的:“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仍强与饮之,因其成祸”。这句话的确切意思是:

如果这个人总是不能感到口渴,还要勉强饮水,病情会更加复杂,因为不知道口渴,而不是缺水,才是他们的问题所在,多喝水的治疗对他们,至少是缘木求鱼。


总“不口渴” 是脾虚


从中医讲,水属阴,运化需要阳气。如果一个人脾虚,阳气不足,过多喝进去的水,不仅无法为身体所用,还会进一步损伤本身就薄弱的阳气。对这种人,中医首先忌讳“饮冷”,所谓“饮冷”就是喝温度过低的水;其次,就要提高他们身体的用水能力,后者就要借助药物或者食物,来健脾利水。

在中医里,“口不渴”是一种重要的疾病信号,因为只要是正常代谢,即便你不出汗,身体也会通过皮肤进行“无感蒸发”,身体里的水分会随着你感觉不到的蒸发而减少,这个时候,人就会因为缺水本能的感到渴。之所以不渴,并不是口渴的感觉迟钝,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无感蒸发”的能力,该代谢的水没代谢出去。


毕竟在“无感蒸发”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所以,除了口不渴,这种人还会有不喜欢喝冷水,喝了就尿,特别是夜尿更多,稍微多喝点水,就觉得水汪在胃里,甚至自己都能听到振水声,眼睛和面容很容易胖肿等,这都是蒸发不足的结果。之所以蒸发不足,就是因为火力不旺,这就是中医讲的阳气虚,而脾气就是阳气的一部分。


如何治疗


对这种人的治疗,要以健脾为先导,比如“参苓白术丸”、“五苓散”都可以改变他们口不渴的问题,如果除了口不渴,夜尿严重,还可以加上“五子衍宗丸”,前两者是健脾利水,“五子衍宗丸”是补肾利水,后者的阳虚层次更深一些,往往更多见于老年人或者是未老先衰者,但这三个药都相对平和,可以细水长流的服用,改变阳气虚的体质,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用水能力。

▲八珍糕

后者,更便于将健脾变成每天的生活习惯,比如清宫里的“八珍糕”,就是用茯苓、薏米、芡实、山药等一众健脾利湿的药材做食材,碾粉后蒸成糕,帮喜欢吃肉、容易伤脾的满清皇族们,在日常中健脾。

编辑 / 张瑞玲 聂爱玲 李含威 

出品 / 北京晨报社名医坊周刊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未经允许禁止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