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言安堂
护肤品,不仅仅要看感觉,还要看成分——三亩叔帮你解读护肤品配方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学好语文,就一件事!(转给家长) ·  13 小时前  
物道  ·  入手大路灯,说实话我太后悔了! ·  2 天前  
LADYMAX  ·  ​深度 | 爱马仕筑高天花板 ·  4 天前  
潮人  ·  lulu女孩正在集体“跳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言安堂

“玻尿酸”(透明质酸)和“原液”

言安堂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1-25 06:28

正文

最近在后台不停地收到所谓“玻尿酸原液”的问题,我想还是干脆集中讲一讲到底什么是“玻尿酸”,什么是“原液”——这么两个词放到一起到底有多么高大上为好。


性子急的,直接看最后一段小结。


玻尿酸

这个词是错误的。


在我国颁布的化妆品原材料白名单(就是允许厂商使用的原材料列表)中,是没有一个叫做“玻尿酸”的家伙的。


这个词其实是英文“Hyaluronic acid ”的翻译——台湾同胞比我们更早接触到这个成分,他们把这个词拆开来,分成了“Hyal”和“uronic acid”,然后会意成前半截的“玻”和后半截的“尿酸”……



好吧,我承认中文在台湾的确比我们大陆保存得好,但是这个词翻译错的离谱,正确的就是“透明质酸”。(敲黑板)任何在包装上的成分表中出现“玻尿酸”的产品,一定不是完全合规的——因为大陆的法规根本不允许 在成分表中 出现这个词(但是产品名字中似乎又可以有……)。


好,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强烈吸水,而且保水的能力也比较强。这东西如果不加水的话就是一坨白色的粉末,触感有点涩涩的——没什么特别。但是如果一旦加上水,你就会发现一丁点儿的这家伙就可以hold住巨量的水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人体的皮肤内本身就含有透明质酸的一部分原因:为了保水。


具体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啥?玻尿酸? 让我们来聊聊透明质酸 ;)。


涂抹和注射

经常看到有人混淆这两个概念,2016年还有“涂抹式水光针”满天飞。


注射用的透明质酸,是医疗级别的,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去进行,监管很严。当然,也有一些人拿日本人注射关节的药物到中国来行骗,别上当( 聊聊大热门“水光针” (2) )。


注射用的又分成了强度比较高的透明质酸(垫个鼻梁下巴什么的)和水光针用透明质酸两种,水光针的主要宣称还是帮助皮肤更好地保湿和散发光彩——“一次水光针顶几万次面膜”嘛。


由于是直接注射,所以水光针使用的透明质酸是直接穿透(在针头的帮助下)皮肤屏障进入“活”的皮肤的,因此可能会启动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当然,有益处也有风险,这事儿到底好不好 学术界其实还在争论 。但是争论归争论,商业界已经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可是涂抹式透明质酸,则完全是依靠其保湿能力了——当然,这家伙保湿能力相当强大。


那么,“透明质酸原液”就是个好产品咯?


什么叫做“原液”

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原液”是个什么名称,啥时候起来的。


如果用google translate,输入中文的“原液”,对应到英文就是“Stock solution”——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预先配置好的一些高浓度的溶液(直接再用google 翻译回来就是“库存液”),比如说酸碱滴定之前事先配好的1.0%的氢氧化钠。如果找wikipedia,你就会发现这个词在生物化学里面是说比较高浓度的待稀释的溶液。


总而言之,我找到的所谓“原液”的定义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比较浓;第二个,比较纯,不含有其他的成分。


“玻尿酸原液”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玻尿酸原液”就是一个比较高浓度的透明质酸。


由于透明质酸本身溶解度的限制,大概这个产品中的透明质酸含量应该在0.2-0.5%(经验数据哈,如果选择分子量小一点的透明质酸还可以更高一点,但是也差不多了)。


然而并不是啊。


下面是我在 美丽修行 APP上找到的一个“玻尿酸原液”的配方。


说实话,这就是一个标准的保湿产品,丁二醇和甘油(两个小个子)配合了透明质酸钠(也就是玻尿酸)和葡聚糖(两个大个子),这个组合也是不错的一个想法。


这一类的产品,至少在冬天是不能完全承担起保湿任务的——因为油脂太少了,需要配合其他产品使用——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原液”的推广总是说要把这东西掺到其他产品中使用的原因,挑不了大梁呀。


小结

“玻尿酸原液”是个概念。


顶着这个名头的产品,有可能是个顶顶好的产品,也有可能非常一般——不过就算设计得非常好,也是一个保湿产品,并且在冬天最好和别的产品搭配着用。


“原液”是生造出来的词,在护肤品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你叫这东西“保湿水”也完全没有问题。


在行业里面待得久了,对于生僻的词开始免疫了——首先看看google,能不能翻译成英文和日文之后再能翻译回来,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小方法。


毕竟,*度百科太容易被改了,而wikipedia和google相对来说难很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