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100 件大英博物馆的珍宝到中国,国博第 101 件居然选了它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3-07 13:02

正文

100件浓缩了百万年光阴的大英巡展 藏品

北京开幕后,神秘的101件展品揭晓了

而上海的第101件展品,还在等你来决定!




3月2日, 大英博物馆的“ 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17年不出国门就能看到大英, 感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年初的时候,华丽的卢浮宫巡展刚刚开门纳客,大英博物馆的“ 100 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就紧随其后。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是一个通过100件物品述说200万年人类历史的展览,已经在世界各国巡展7年了。



这个展览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就是:


在每个新的展出 地,当地的举办方 都要为这部世界史增添一件 能够代表人类社会当下进程 的物品 作为 第101件展品。 (北京展出的第101件作品已经揭晓→文末)


巡展的灵感来自大英博物馆与BBC合作的广播《A History of the World》,总共展出大英馆藏的100件珍品,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书籍介绍 100件精美藏品抢先看


整个展览如同一本微缩的人类历史,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行为与思维。可100件作品要一次参观完成还是很困难的。


「靠谱」 为大家精选的本次100件展品中最为世人所道的11件精美藏品。


展品清单




序厅

000.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一单元

开端(公元前2,000,000—前2500年)


001.奥杜威砍砸器  002.奥杜威手斧  00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  004.克洛维斯矛头  005.澳洲土著居民的篮子  006.绳纹陶器  007.鸟形杵  008.公牛头纹碗  009.埃及化妆品调色板 010.喀帕苏斯女性雕像 011.玉斧 012.玉琮



第二单元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013.王后竖琴 014.早期文字板 015.“大洪水”记录板 016.印度文明印章 017.奥尔梅克面具 018.康侯簋 019.米诺斯礼拜者 020.半月形项圈 021.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第三单元

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022.克罗伊斯金币 023.亚述浮雕板 024.塔哈尔卡的“沙伯提”雕像 025.琐罗亚斯德教人像 026.亚历山大银币 027.迪蒂摩斯墓碑 028.奥古斯都头像 029.阿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030.镈 031.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032.武士头盔



第四单元

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033.六博俑 034.水獭形烟斗 035.仪式性球赛腰带 036.密特拉神像 037.阿拉伯铜手 038.萨珊国王狩猎盘 039.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 040.犍陀罗佛像 041.度母像 042.约拿图像石棺 043.阿卜杜勒•马利克金币



第五单元

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044.三彩文官俑 045.龙首双耳瓶 046.后宫壁画残片 047.基尔瓦陶壶碎片 048.婆罗浮屠的佛头 049.霍克森胡椒瓶 050.加洛林象牙雕板 051.戈尔兹伯勒窖藏 052.日本铜镜 053.莫切武士形壶 054.玛雅祭坛



第六单元

变革与调整(公元900—1550年)


055.圣杰罗姆像 056.湿婆和雪山神女像 057.瓦斯特克神像 058.阿兹特克神像 059.印加金羊驼 060.双头人面界石 061.圣尤斯塔斯圣物匣 062.泰诺仪式用椅 063.日本太刀 064.刘易斯棋子 065.龙耳玉杯 066.伊费头像 067.元青花瓷盘 068.朝鲜粉青砂器 069伊兹尼克彩瓷盘 070.希伯来星盘 071.丢勒的《犀牛》



第七单元

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072.环球航行纪念章 073.八里尔银币 074.柿右卫门瓷象 075.基督雕像 076.什叶派宗教游行仪仗 077.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 078.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 079.双面浮雕宝石 08 0.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081.“马尼拉”钱币 082.爪哇皮影戏偶 083.索维面具 084.毛利人铜棒 085.夏威夷编篮头盔 086.苏族儿童服饰 087.复式显微镜



第八单元

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088.皇家海军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089.殖民地银行纸币 090.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 091.葛饰北斋漫画 092.美国大选徽章 093.俄国革命瓷盘 094.霍克尼的《两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孩》 095.阿富汗战争挂毯 096.战争盾牌 097.菲耶尔•多斯•桑托斯的《母亲》 098.信用卡 099.仿冒足球衣 100.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除去序章之外,按照年份的排列顺序一共分为8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一件特殊的藏品和属于它独特的故事等待着大家 ,其中第六单元与第七单元,各选了两件宝贝,实在太难取舍,你更喜欢哪一件呢?



只有一件展品的序章


出于生活和精神的各种需求,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增加,这些历史珍宝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


本次展览的第一件展品——一位名为佘盆梅海特( Shepenmehyt )的女性的木乃伊内棺,向大家传递的也正是这个概念。


000.佘盆梅海特内棺

开端

(公元前200万年—前2500年)


故事开始于距今200万年前,非洲的人类祖先制作出第一批用来生存的工具。其中就包括下面将要说的“石头块”的妙用。后来人们开始走出非洲,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以渔猎为生的游牧民找到了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畜的方法,开始了定居生活。

001.奥杜威砍砸器


第一件展品是块特殊的“石头块”,因为它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餐具”。这块名为 奥杜威的砍砸器也有两百多万岁了, 出土于东非坦桑尼亚奥杜瓦伊(Olduvai)峡谷, 看得出来非洲老祖先精心打磨过了,也是 大英博物馆最古 老的展品。


不同型号的奥杜威砍砸器


对考古十分有兴趣的研究者们为了模拟 奥杜威人的生活方式,就从新按照 砍砸器 的发明者的制作方法,从新制作了一件功能一致的“石头块”,不仅非常锋利,手起刀落白刃了一支完整的烤鸡,而且轻而易举的把鸡骨头也敲烂了,吃到了鸡骨髓,也是很有创意了。


最后的结论是这种名为“ 砍砸器 ”的工具可能并不是为狩猎者使用的,而是餐桌上 大快朵颐的原始人手中的刀叉。




人类群星开始闪耀


人类在定居农耕生活之后又过了千百年,相继在东亚、南亚、北非和中东地区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出现了最早的城市。聚集的人口需要新的方式来管理,于是有了像王这样的统治者,比如说吉尔伽美什。

最初的城市

(公元前3000—前700年)

015.“大洪水”记录板|公元前700-600年

这块意义非凡的楔形文字泥板,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大洪水纪录泥板文献”,出土于伊拉克尼尼微古城。它载录了世界文学史最古老长篇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大洪水传说,说的是水神伊亚要用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


今天的这件展品“大洪水”记录板记载的内容,描写了乌特那庇什提牟秉承神意造方舟躲避洪水、战胜洪水的艰苦过程,表现了古代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朴素愿望和精神力量。它的影响极为深远,构成了以后《旧约》中大洪水故事“挪亚方舟救渡”的基础。


吉尔伽美 什(Gilgamesh)


那么《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歌颂对象吉尔伽美什是谁呢?他是统治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王朝的都市国家乌鲁克的王。在神话传说中他拥有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高神格,曾是一位暴虐无度的王者。


在吉尔伽美什统治下的民众苦不堪言,祈求天神的怜悯。后来天神就让阿鲁鲁创造了一个半人半兽的勇士恩奇都,去与吉尔迦美什搏斗。当两人使出浑身解数,依然不分仲伯,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敬佩之情,于是结拜为友,一同去为人民造福,最终成为人人爱戴的英雄,还是很美好的结局。


权利与哲学

(公元前700一公元100年)

随着城市和国家的膨胀,人类社会进入了帝国时代,亚述王辛那赫里布、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都是这个时代名声赫赫的代表人物。


在公元前5世纪起,涌现了一批思考社会的本质,以及自己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哲学家和艺术家,像这位希腊诗人索福克勒斯。

031.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索福克勒斯是 雅典三 大悲剧作家之一,他刚好处于雅典民主制全盛的时期,而且他的一生大抵是平静而成功 的。 据说,在索福克勒斯 的坟头上,立了一个善于唱歌的人头鸟雕像,这是人们对他在戏剧方面伟大成就的肯定。


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曾称赞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 在罗马人的眼中,阿里斯托芬 和索福克勒斯这两位艺术家是互为补充的。一个 用幽默俚俗的予以对雅典政治和道德的阴暗面做出尖锐的讽刺,而年长的索福克勒斯则是着力于展现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观。


阿里斯托芬和索福克勒斯双 头像 |藏于法国卢浮宫


在索福克勒斯去世的时候, 雅典 斯巴达 之间战火再起,诗人的遗体因此无法归葬故里。斯巴达将军闻讯后特别下令停战,让雅典人放心地将其安葬。可见这位悲剧大师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国际化,最喜欢的他的一句话“ It is better not to live at all than to live disgraced. 就像许巍的那首歌唱的一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仪式与信仰

(公元1一800年)

在公元3世纪左右,欧亚大陆衍生出几种影响力巨大的宗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基督教。公元570年,先知穆罕穆德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广泛传播。新宗教的势力扩张使得一些旧信仰就此衰弱,逐渐为人遗忘,但是有一位大神却穿梭于各大宗教当中,他就是 密特拉。


036.密特拉神像

密特拉(Mithras)是一位穿越了众多宗教的大神。他是古印度教的密多罗神;也是佛教中的弥勒菩萨,译为慈氏;还是波斯拜火教阿胡拉•马兹达在人间的代表;而在基督教中,密特拉又化身成四大天使之一的米迦勒。


密特拉神像北京布展现场


根据神话的起源说法,包括欧洲波斯印度大部分,都是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之后,神话起源是一个,而其中的一个主神就是“密特拉”。法国学者A•梅叶最早提出,密特拉神神名的原意是契约,因此密特拉的原始功能应是契约之神。

在波斯拜火教中代表光明主神


实际上,虽然密特拉后来发展为太阳神、光明之神乃至战神,但他作为契约神的性质并未消失,有证据显示公元后仍有许多崇拜者将密特拉视为契约的守护者。


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把密特拉画成长须老人

大英博物馆的密特拉神像是从伦敦的神庙遗址处发掘的。他正用金剑刺入公牛颈处。狗是他的宠物与助手,而牛身下的蛇,蝎则象征邪恶。


一发不可收拾的蓬勃与危机


在这个时期,欧亚大陆上涌现的新势力在接触与碰撞之间将触角伸向了更远的方向。丝绸之路的建立除了跨国贸易的作用,还促进了人 与文化的交流。



贸易与侵略

(公元300一1100年)


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 “贞观之治”时期 国泰民安,最熟悉的那句话 就是“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


044.三彩文官俑|约公元730年


这只陶俑出土自我国德河南省,来自唐朝名将刘廷荀的墓,其曾担任忠武将军、河南道与淮南道校尉以及中央枢密使,在公元728年以72岁高龄去世。


刘廷荀显赫而起伏不定的仕途正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无论内政外交,都成绩斐然,与中东阿拔斯王朝的阿斯兰帝国一起建立了西起摩洛哥东及日本的庞大的奢侈品专营市场,而西欧还是由许多小国与城邦拼凑在一起、政局混乱、岌岌可危的落后之地。

变革与调整

(公元900一1550年)

这是一个艺术、科学和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科学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复杂、精美的人工制品:有些代表着设计和生产工艺上的创新,有些则反映了人类适应环境变迁的努力。它们中的许多如今已是社会文化象征或是曾经时代的见证, 比如中世纪的刘易斯棋子和丢勒的《犀牛》。

064.刘易斯棋子|约公元1150-1175年

刘易斯岛棋子(The Lewis Chessmen)应该算展览中最“呆萌”的展品了 。这套棋子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岁了,以海象及鲸齿制成,发现于苏格兰刘易斯岛,专家鉴定后认为很可能产于挪威。 一直以来,这套棋子被视为欧洲文明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中世纪时的社会权力结构。


刘易斯棋子北京布展现场


你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被打脸”表情很郁闷的王后陛下,我们表情凝重的皇后右手托腮,望向远方,这是盼君归来?还是在生坐在装饰华丽的宝座上,手握宝剑的国王陛下的气呢?


刘易斯棋子北京布展现场


在中世纪时,国际象棋中的王后权利并不如现在的强大,一次只能斜着走一格,所以出现这样“忧郁”的形象也不为过。而小兵是没有具体造型的,仅仅是一小块直立牙板。它们代表了中世纪欧洲被粗暴强征充军的农民。处于社会底层,在他人眼里没有个体的身份,因而象棋上的这些兵都没有身份特征。


071.丢勒的《犀牛》|公元1515年

这幅《犀牛》来自德国纽伦堡,是德国版画家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的木刻版画作品。 画面上的字母“RHINOCERVS”(犀牛)表明了它的身份,其上有表示年份的“1515”,以及画家的姓名缩写“AD”。丢勒很巧妙地给图画加了边框,将犀牛的身体圈进一个仅能勉强容身的密闭空间,给人一种受束缚的观感。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犀牛在试着逃跑,一定会惹出大麻烦。


1514 年,葡萄牙帝国驻印度第一任总督阿尔布克尔克去与古吉拉特苏丹商谈一座岛屿的使用问题,随行使节带去了奢华的礼物。苏丹也有回礼相赠,犀牛便是其中之一。犀牛来到欧洲的故事告诉我们,葡萄牙不仅想跟印度进行贸易往来,还想在当地建立永久基地——这是欧洲人侵占亚洲土地的开端。


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葡萄牙国王决定把这头犀牛作为礼物送给教皇,但是这头可怜的犀牛没能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运载它的轮船在离开拉斯帕恰港口后遭遇了风暴,船上人员全部遇难,作为游泳好手的犀牛由于被铁链拴在甲板上,也没能逃过一死。


但这头犀牛的故事却一直流传着。在这头异域生物活着之时,关于它的诗歌、故事和素描便已传遍欧洲。有一张素描传到了德国纽伦堡的丢勒手里。我们不知道那幅素描原作如何,但没有亲眼见过犀牛的丢勒参照它完成的作品明显带有很多艺术家自己的想象成分。


在创作这幅《犀牛》五年之后,丢勒遇到了另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物品。1520年在布鲁塞尔,他见到了由阿兹特克马赛克拼贴出的各种面具及动物造型,它们与犀牛一样新奇而令人激动。“各种奇妙的物品,” 他写道,“用途各异,在我眼里比奇迹更美丽。”欧洲人将要面对的各个新世界,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看待自我的方式。


当世界各地开始连接彼此


十六世纪,欧洲探险者成功实现了环球航行。这是一个改变世界的重大时刻,它宣告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的开始,也标志着欧洲帝国主义扩张的开始。


邂逅与连结

(公元1500一1800年)


殖民主义与商业扩张虽然促进了贸易与经济的增长,但是欧洲以外的世界不得不适应这些对本地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社会变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