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吃什么情报局  ·  一年就 1 ... ·  19 小时前  
江苏警方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2 小时前  
江苏警方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2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这也太敢言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妈妈,我吃不下了”,孩子挑食的真相让人心疼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19-06-23 19:35

正文

吃饭这么一件愉快和享受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把它变成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阴影呢?

心疼。

——鹿妈

文 | 小夕妈妈

来源 |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朋友的女儿特别挑食,十种蔬菜里有九种都不吃,只要吃到绿色蔬菜就会一直干呕,甚至会吐出来。

朋友带女儿看了很多次医生都没有效果,最后看了心理医生才知道,孩子挑食与她平时逼孩子吃饭有很大关系。

原来,朋友见孩子不爱吃蔬菜,每餐都会规定孩子吃下指定数量的蔬菜。

孩子吃不下去,经常不咀嚼就直接把菜吞咽下去。

时间久了,孩子对蔬菜越来越反感,甚至到了一闻蔬菜就反胃的地步。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网友每顿饭吃完,碗里都会剩下一口米饭。

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即使没有吃饱也会剩下一口,她说这样做了会觉得很舒服。

后来,一个学心理的朋友指出了她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她是在用这种方式反抗妈妈。

原来,这位网友小时候,总是被妈妈用鸡毛掸子逼着吃饭。

小时候不敢反抗,但却在心里留下了阴影,长大后她潜意识地在用这种行为来反抗妈妈。

吃饭本应该是一件十分愉快和享受的事,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孩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01

ONE

孩子挑食,挑的是父母的态度

教育家约翰·杜威说:教育不是把外在的东西强迫孩子吸收,而是父母需要让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在吃饭这件事上,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我要吃,而不是要我吃。

去年,湖南卫视《少年说》中有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在天台上大呼:

“姥姥,我真的吃不下了!”

“可不可以别再让我吃那么多东西了?”


女孩的话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委屈。

见过这样一位妈妈,每次吃饭她都会给儿子准备一个特别大的碗。一半米饭,一半菜。

她在盛饭时都会用力把饭压实,然后再把各种菜加得满满的。

她说儿子从4岁起就这样定量吃饭,现在8岁了,不管饭喜欢不喜欢吃,每次必须吃完才能走。

孩子很听话,每次都会吃完,一粒米都不剩。但这背后,总是让人觉得隐隐的心酸。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孩子的大碗时,我被吓到了,那个饭量作为一个成年人吃下去都有点费劲,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当吃饭变成了一种任务,孩子还有何快乐而言?

一个长期被强迫吃饭的孩子,大脑会发出这样的信号: 吃饭,是件不高兴的事。

接收到这个信号的孩子会各种不配合,他们会逃避吃饭、挑食,甚至厌食。

孩子不爱吃饭的根源,往往来自于父母的强迫。

孩子挑食,我相信挑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挑食,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

02

TWO

别把吃饭变成焦虑

《正面管教》一书中曾提到:

如果你总是在孩子面前指责他们的一个缺点,那最终孩子也会朝着相应的方向发展。

如果我们主观认定孩子不爱吃饭,并且总是批评孩子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爱吃饭了。

一次和朋友外出,她把6岁的女儿果果放在我家。晚饭,我做了韭菜鸡蛋馅饺子。

果果对我说:“阿姨,我不喜欢吃韭菜。”

我说:“阿姨放了一种特别的秘方,可以让韭菜变得非常好吃。你想不想试试看?如果真的不喜欢,咱们就换别的。”

结果,这一试,果果一下子吃了10个饺子。

晚上,朋友得知女儿吃了韭菜馅饺子,惊讶得不得了。她说,女儿从小就不吃韭菜,所以一直就没给她做过。

自从在我家吃了韭菜后,朋友经常会给女儿做。

后来朋友分析原因,觉得可能是她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不吃韭菜,所以孩子才会认为自己不吃的。

表姐和老公身材都不高,她担心儿子以后也长不高,于是对儿子的饮食十分关注。

一旦儿子有不好好吃饭的苗头,她就会用尽各种办法,能逼孩子多吃一口是一口。

结果儿子身高没怎么长,体重却比同龄人超出许多。

一次,表姐又因为劝儿子不吃饭发火。孩子哭着说道:“难道我为你吃成一个胖子,你就开心了吗?”

这句话,让表姐深刻地反思起自己的行为,孩子竟然认为吃饭是为妈妈吃的。

原来,这么长时间以来,孩子的每一顿饭都是在自己的逼迫下进行的。

很多时候,是我们把吃饭的焦虑传染给了孩子,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了这种焦虑。

只有我们放松,孩子才能吃出快乐。

03

THREE

孩子挑食,你可以这样做

  • 帮孩子建立信心

我们要对孩子有着足够的信心。吃饭是孩子天生的一种生存能力,它不需要后天培养。

女儿小时候,有段时间也非常挑食。后来,我经常鼓励她:

“吃米饭会变得更有力量。”

“吃鱼会让头脑变聪明。”

“吃蔬菜皮肤会变得滑滑的。”

......

一天,女儿突然举起她的手臂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有没有变强壮?”

我一时没所应过来,女儿接着说道:“我今天吃了两碗米饭。”

谁说一定要强迫,孩子才会吃饭的?

孩子天生就喜欢吃饭,鼓励孩子,相信孩子,吃饭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 增强用餐仪式感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餐桌礼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增强孩子食欲的。

比如吃饭前洗手,让孩子帮忙端饭菜、摆餐具,这些都在告诉孩子,准备吃饭了。

比如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洗一下菜,放一勺盐,加一点水,这个参与过程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会极大增强孩子吃饭的欲望。

比如给孩子买一套专属于他的餐具,每次吃饭用上心爱的碗筷,孩子会感觉吃饭是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另外,我们在陪孩子一起吃饭时,还可以和他们聊聊天、谈谈话,让孩子有被重视的感觉。

孩子的心理期待被满足,他感到快乐,食欲自然大开。

仪式感,会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当吃饭成为一种享受,孩子自然会主动进食。

  • 尊重孩子,并保有底线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过:“如果孩子吃饭不积极,不用刻意等待,等到饭点一过,餐盘收走,饿到下一顿,孩子就不会再不认真吃饭。”

一个孩子晚饭不好好吃,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吃一口饭。

当孩子玩完再次回来吃饭时,发现妈妈已经收走了碗筷:“晚饭时间已经结束,你只能等到明早再吃了。”

晚上7点多孩子饿了,哭着喊着要吃的。婆婆想要给孩子吃的,却被这位妈妈拒绝了,结果孩子真的饿到了第二天早上。

从此以后,孩子再也没有不好好吃饭过。

很赞同这位妈妈的做法,不让孩子吃饭,并不是消极地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明白,进餐是有规则的: 不能边玩边吃,不能总把饭含在嘴里,不能不把吃饭当一回事。

我们在尊重孩子自已选择食物,尊重孩子吃饭速度的同时,也应保有一定的底线。

这样孩子才会明白,在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而不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尼采说:真正活过的人,都是由他自己选择如何经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个木偶一般被生活所经历。

爱孩子,请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爱的意志里面。

让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就从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开始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