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看我,“能”行!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兰大学风故事|追寻·郭庆祥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能给我看看你在川大拍的第一张照片吗? ·  2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能给我看看你在川大拍的第一张照片吗? ·  2 天前  
武汉大学  ·  后悔没早点发现!今天揭开真面目…… ·  5 天前  
华中科技大学  ·  我的“大学第一课”,结课!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看我,“能”行!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09-24 14:34

正文


人工智能等科技潮流奔涌

背后是能源体系的支撑保障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走进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对话常务副院长罗坤教授

探索先进能源技术

探寻绿色未来的奥秘




以“新”促“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人们从物质形态上对新能源有了直观的感受。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号”放在了他们的面前——新能源是否要彻底替代传统能源?


罗坤介绍,一般而言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具有低碳排放和可再生的特点,而传统能源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煤炭等化石燃料。“新旧能源优势互补,从现有的研究看,传统能源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浙大能源学院主动构建面向未来的发展格局。


主动把握能源转型改革先机,如何下好“先手棋”?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罗坤说,学院应势而动,在学科布局上兼顾传统与革新,一手抓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一手抓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传统能源版块,依托学院建设的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煤炭等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发了高效、低成本的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围绕“新”字,能源学院不断谱写新篇章。


“以新能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罗坤说,学院以“新”促“新”,重点突破“双碳”和“氢能”两大战略方向,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放眼未来,学院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支持推进碳中和研究院、氢能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策源地。


紧扣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学院不断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迭代升级,领航绿色能源未来。




服务大有可为


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院积极构建立足浙江、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大能源格局,织密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络。”能源学院这样谋划发展的蓝图。


以科技创新为底色,促进校地校企协同和区域赋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面向世界能源革命,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通,将科技的魅力注入城市的活力,让科研成果服务千家万户。”罗坤说。




放眼望去,万家灯火,庞大的能源体系支撑起城市跳动的脉搏——


扎根杭州,学院支持打造高能级平台白马湖实验室,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瞄准海、陆协同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抢占“双碳”技术制高点。


立足浙江,在丽水龙泉,学院的研究团队持续帮扶当地产业经济十余年。将曾经作坊式手工生产的企业,打造成如今拥有全国领先的汽车空调系统研发、检测、标准制订、成果转化的创新聚集地,推动当地汽车空调产业成为“世界单项冠军”。


辐射全国,学院积极谋划落实浙大与内蒙古自治区、浙大与国家能源集团的战略合作。罗坤介绍说,内蒙古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富矿”。学院推动与内蒙古自治区合作,利用太阳能热发电稳定的特性,与风电光伏互补,提高风光大基地的出力稳定性和可调度性,充分挖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的能源技术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中国大地,更要走向世界。”罗坤说。


近年来,能源创造让更多浙大关键技术走向国际。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学院高翔院士团队开发的“零碳”绿色甲醇燃料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点燃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以科技创新诠释了“绿色亚运”。郑津洋院士团队研发的大容积储氢罐为冬奥氢燃料电池大巴供给能量,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大展身手。



此外,学院郑津洋院士团队还牵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氢管道特别工作组,推进纯氢和高含氢管道技术创新与国际标准建设。学院不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持续开展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先进能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围绕“双碳”目标,凝聚国际力量,在深度合作中聚力变革。


扎根中国大地,立足绿色发展,学院致力于推动全球低碳能源创新。




名师出高徒


毕业后修锅炉、修冰箱、修拖拉机,这是同学们口中流传甚广的一个诙谐说法。


罗坤说,这句玩笑的背后,其实是上个世纪7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工农业大发展,老一辈能源人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真实写照。国之所需,乃我之所急。一代代浙大能源人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接续奋斗。



进入新时代,能源学子拥抱广阔天地,更是大有可为。


如何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和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双碳战略”践行者?


能源的答案——名师出高徒。



团队力量是创新创造的源动力。学院通过引育并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卓越人才培养和汇聚的战略基地。以岑可法、高翔和郑津洋三位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通过压担子、传帮带、融入团队等措施打造青年人才培育基地,建立起多能互补的、梯队式协同攻关创新团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学院涌现了覆盖五个研究所的各具专业和育人特色的“五好”导学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性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导学育人共同体,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打下了扎实基础。



罗坤说:“大团队的建设带给我们1+1>2的力量。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能源学子,树立远大志向,扎实理论功底,磨砺创新能力,在科研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


如今能源人既有在传统电力行业服务,也有在风电、太阳能、储能等能源新兴领域深耕。产业创新一线都是他们学成报国的广阔舞台。


能源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的未来紧密相连,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我们立足“双碳”目标,时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动力

赋能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谱写绿色未来新篇章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未来可期



评论区福利


欢迎写下在能源工程学院

学习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

答疑小助理将来到评论区与师生校友互动



截至9月26日中午14:00

点赞量排名

1楼可获得汕德卡卡车模型

2-5楼可获得罗技M330鼠标

6-10楼可获得能源工程学院定制充电宝

11-20楼可获得能源工程学院定制马克杯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策划监制: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 能源工程学院
文稿撰写:校院特战队 查蒙 陈得轩
统筹协调:柯溢能
声像制作:润影
今日编辑:李俊元

责任编辑:杨哲青 周亦颖

精彩推荐





“难懂”成为“爆款”,这门课有绝招!

浙大,与你平分秋色 

95岁,“生”日快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