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志Youthology
青年志自2008年开始专注研究青年文化,我们联结青年领袖,洞察文化趋势,启发商业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是年轻的。和青年同行,与趋势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开源装机工具 Ventoy 更新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告别繁琐操作!Linux ...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Fedora即将登陆Win10/11 ... ·  3 天前  
Linux爱好者  ·  嵌入式开发实战:国产8nm AIoT全流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志Youthology

抵御心灵焦虑真的只有禅修一种方式吗?| 黄油电波

青年志Youthology  · 公众号  ·  · 2019-03-29 22:00

正文

「黄油电波」作为商业世界中的研究者,我们希望能揭示纷繁现象背后真正的问题,厘清变化中的观念与行动,启发更多年轻人与商业创新。


近几年,“年轻人禅修”的心灵消费话题成为媒体与商业世界的关注点。从2017年开始,各类针对年轻人的禅修营,适宜日常禅修的app大量激增。根据“新世相X研究所”的《禅修之后,他性情大变》一文,从2014年开始,禅修营的报名量大量提升;2017年,龙泉寺在两周内招到 300 多名禅修学员。此外,提供多主题冥想教程的“Calm” app近一年下载量近25万,而KnowYourself的“呼吸冥想”小程序在去年11月上线后的两天内,就累计有65万人次的使用量。


然而,当“996”式社畜生活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背景,我们想进一步探究,倡导独处或者从日常繁忙状态抽离出来的禅修,真的是抵御心灵焦虑的持续有效方法吗?如果不是,都市年轻人们又在通过什么新方式来抵御身心焦虑,庇护心灵?


我们发现,在「自我面对式」的独处治愈并不容易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在禅修之外,尝试适度融入式的「人间观察」,通过感知他人和日常身边世界来接纳焦虑。



「自我面对式」的独处治愈 难以为继

没时间独处,有时间也无法自处


两年前,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与压力,许多年轻人开始通过禅修、内观等方式,抽离日常琐碎事务,构筑自我独处的时空,获得 身心的治愈和掌控 。因此,我们见证了许多年轻人与创业者积极投身于身心灵大潮。例如,2011年陈坤发起“行走的计划”,越来越多创业者选择将“走向荒野”作为一种隐世修行的方式;而伴随马拉松成为了“中产阶级的广场舞”之后,禅修一夜之间跃升为都市年轻中产的新宗教。


然而,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却发现,原本通过以面对自我式的独处来治愈身心的手段在今天却成为难题。 一方面,996式的社畜生活与24小时随时online的生活状态,缺乏私人时空的年轻人愈发没有时间与精力来独处。而在有限的闲暇时间中,许多年轻人却因为早已习惯媒介、信息的包裹与持续冲刷,而无法忍耐自我的独处。

1. “没有时间独处”

持续碎片化的时间与持续被剥夺的私人时空,

都市年轻人可掌控的独处时间愈发稀少。

整个2018年,「社畜」、「bullshit job」成为职场年轻人自嘲的常用标签。例如,WYN的「今天起,我们公司安排了《员工性生活轮值表》」中,详细描述了不同行业,共同社畜生活的年轻人发起的「社畜合法权益保护提案」。年轻人在点赞的同时,也纷纷留下赞同的足迹:“日常加班7724,新媒体运营狗的日常就是台风天里全公司放假而我在家做推文。习惯随叫随到和never say no的社畜生活很可怕的。”

图片来源 ©️我要WHATYOUNEED

2. “有时间却无法自处”

身处于社交媒体与信息爆炸的时代,

时时刻刻就能轻松获得的陪伴吞噬了仅剩的独处能力。

更为吊诡的是,我们其实早已习惯于信息冲刷,一旦周遭的声音消失,反而会陷入难以自处的不安。从零点准时打卡超话的追星女孩,相约一到12点就去群里用表情包斗图的沙雕网友,到睡前也要通过“连睡圈”来结识声音好听的网友、连着麦听着对方的声音入睡,每个人都在挤出来的闲暇中拼命地社交或寻求与外界的互动,或者不断地刷手机获得即时的慰藉,似乎仅剩的独处也变得愈发难以忍耐。

百度“连麦睡觉吧”:人们可以在该贴吧里语音约人连麦睡觉。截至目前,该贴吧已有成员66w+、帖子3388w+  ©️百度贴吧


「人间观察式」的治愈开始涌现

在日常的「人间观察」中感知和接纳自己


当自我面对式的独处越来越难,我们发现,以“地铁”、“菜场”、“超市”等原本被认为拥挤的公共空间,在今天却成为年轻人寻求抵御焦虑、治愈心灵的“复乐园”。

1. 日常「第三空间」

在隔绝式的自我独处与被外界世界裹挟之间,

获得自在的身心平衡。

无论是地铁、菜场,还是超市,都是天然的弱社交场域,既不会因为过度卷入而失去控制,也不会因为过度隔离而产生不安。 例如,逛菜场、溜公园、逛超市,成了很多想要寻找一些“人气”但又没有到想出门social的独居青年的选择,“在超市里,没人亦步亦趋地询问需求,参与程度全凭自己掌控”,“收银员小哥并不打扰你,他排他的货,上架下架各种忙碌,不会上来嘘寒问暖,也不会赶你出去”。而在庆幸自己可以合法保持冷漠的同时,“人气”本身,以及捕捉到的细微事物,都在丰富着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结。

在“半岛便利店”《逛超市,都市青年最大型的游乐活动》一文中,年轻人表示在超市里逛逛,看看新鲜的瓜果、看看买菜的人、买一些小零食,都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身处在生活之中的” ©️半岛便利店

2. 天然的「人间观察」圣地

在无数个他人的生活截面中感知自身,

获得接纳和治愈。

在这些空间中,年轻人能天然地观察来往的行人百态。 “我曾在一号线上,见过一对带着孩子来北京看病的父母。孩子七八岁的样子,手臂有明显的先天畸形。父亲拎着一个已经破旧的编织袋,母亲抱着孩子,掺杂在地铁的人流中。孩子的眼神一直盯着高处的一号线站点图,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去天安门。妈妈说,看完病咱们就去。没有什么催人泪下的惊奇故事。但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他们从哪里来?坐了多久的火车才到北京?为孩子辗转看病花了多少钱?现在又住在哪?”

在“GQ实验室”《为什么我会迷恋在北京坐地铁?》的评论中,许多网友对“喜欢在地铁中观察别人”这一点表示赞同 ©️GQ实验室


关于庇护心灵,

我们还想说什么?


自我面对式的疗愈和人间观察的感知治愈其实都是年轻人寻求心灵庇护的不同侧面。如果说禅修的兴起,是年轻人试图从难以掌控的当下中抽离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找寻零星片刻,通过面对与感知自我来疗愈身心,人间观察式的治愈兴起则是一种更为低成本的身心庇护方式。年轻人通过适度地面对世界,保持对日常生活及自我状态的持续感知与灵活调整。


对于商业世界,过往不同品类一直在试图通过产品和服务,帮助年轻人缓解身心焦虑。主要做法有三种: 1)提供功能性产品来帮助提升效率,解放劳动力。例如各式时间管理、提升效率的应用软件;2)通过情绪鼓励/抚慰性的产品设计来抚慰共鸣。例如味全拼字果汁瓶;3)通过构筑沉浸式的空间来帮助年轻人脱离日常。例如来自日本的TeamLab等新媒体展,以及部分新零售空间。

我们认为,在逃离与自我独处都难以获得的今天,除了更高的效率、更超越日常的体验以及更贴心的抚慰之外,商业创新的核心机会点,在于 「成为帮助年轻人持续感知日常的载体」。 对于零食饮料品类,除了在包装上「理解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不如添加能帮助年轻人在休憩时重获日常感知的产品设计。对于科技品类而言,除了提供以效率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通过兼顾效率的设计创新之外,增加更多帮助感知自身的功能与应用。而对于最近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新零售品类而言,除了更便利更沉浸的「进店体验」升级,是否可以通过真正理解年轻人对于日常公共空间的需求,思考新零售空间如何能与社区共生、与日常生活共生,成为年轻人“没事就进去逛一逛,甚至聊一聊”的场域?例如,被许多媒体报道的「愚园路上消失与复活的小店」,面对越来越多倒闭歇业的老店铺,愚园路的业主们通过引入公共市集,来帮助失去实体店铺的业主们重获新生,也为街坊邻居们提供更为便利的社区利民服务。详情可见Vice报道的《 上海愚园路的另一种可能性 》。

身处愈发流动与难以控制的日常时空,「如何治愈身心」成为每个年轻人生活中需要处理的议题。 在经历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找风口”创业或斜杠后,许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为了财富或社会成就的生活终究不是在为自己而活,需要重新叩问根本性的生命意义问题。因此,他们 (也包括我们周围的许多好朋友 )开始积极寻找能够重获自我意义与价值感的方法。他们或是投身乡野,或是在体系化的宗教信仰中重新启程。


然而,伴随各种禅修营与app的爆发式增长,生命意义的探寻也有可能陷入成为一种消费式的「文化符号」与「逃避焦虑」的借口。 我们希望能借助这篇文章,来揭示更多年轻人的行动与做法。也期待我们每一个人能不逃避生活的砥砺,更勇敢开放地在与不同人、不同日常生活面向、以及多样的艺术介质里,寻求抵御心灵焦虑的方式。

北京青公馆厕所 之「即时退出当代生活坑(位)」©️青年志

Reference:

1)书单《朋友圈里的“隐形加班人口”,这说的是你吗?》

2)有意思报告《有一种伤害叫:你的双休,根本没得休》

3)谷雨《新中产“跑”进佛学院》

4)上流Upflow《逛了一圈菜场,我活过来了》

5)WhatYouNeed《工作日逃出来透气的人,不止你一个。》

6)WhatYouNeed《每到午休,他们就要躲进厕所一个小时。》

7)GQ实验室《为什么我会迷恋在北京坐地铁?》

8)三联生活周刊《好吃 | 饭团泡面关东煮:深夜便利店的魅力》

9)半岛便利店《逛超市,都市青年最大型的游乐活动》

10)Vice《上海愚园路的另一种可能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