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牌几何
品牌几何是具有全球视野的营销知库,深受各大公司CMO和营销总监的喜爱。编辑团队每天为15万订户精选营销文章、案例、故事、知识。秉承“好奇、转化、赋能”的宗旨,与学术机构、商学院和顶尖业界公司鼎力合作,我们为了营销智慧一路践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营销  ·  42个文案金句,看完罗振宇“跨年演讲” ·  18 小时前  
品牌几何  ·  特斯拉Cybertruck“失约”中国:一场 ... ·  20 小时前  
文摇  ·  看完余额宝的有余游戏,我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牌几何

你的工资,有多少是为“演技”买单?

品牌几何  · 公众号  · 营销  · 2017-09-24 11:48

正文

长按右侧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订阅相关知识!


辛苦给客户做出的方案,一言不合就被毙,自己一肚子苦水吐不出但也只能憋着闷气重新做;

团队合作,不幸碰到帮了倒忙的小伙伴,可为了同事情谊,只好忍着不满原谅他;

生活中和另一半闹了矛盾,不敢带着一张臭脸到公司,只得努力装出副开心的模样;

......


怪不得,人人都抱怨上班“丧”,我们除了体力和脑力的劳动之外,每天都在磨炼“演技”,在个人情绪上费把力。


可控制情绪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如何摆脱控制情绪的痛苦过程,打倒情绪这个小怪兽,勇夺生活的奥斯卡呢?


被忽视的情绪劳动

有一个经典问题:“每天上班都是坐着,为什么还是这么累?”

 

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给出了他的答案: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这就是“情绪劳动(emotion labor)”。




最初,它只是指那些对员工的面部表情有特殊要求的职业,比如:


空姐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

护士要付出“关心的情绪劳动”;

医生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

殡葬从业人员要付出“悲伤的情绪劳动”……

 

甚至有些职业基本上靠“情绪劳动”。前不久,印度一名女主播在直播一条突发车祸消息时,发现其中一名死者就是自己的丈夫,一度声音发抖,但她很快就冷静下来,新闻一结束,立刻痛哭着向前方记者求证——一个演员的修养,就是展现观众此时需要的情绪。

 

什么?你的工作不直接面对客户?别高兴的太早,Hochschild教授后来在《组织中的情绪》一书中,将“情绪劳动”的定义扩大了——


“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

 

创意人员面对“不懂装懂、不尊重专业”的客户,要付出“诲人不倦的情绪劳动”;

下属面对“因为心情不好而粗暴无礼”的上司,要付出“委曲求全的情绪劳动”;

甚至面对“拿腔拿调、不愿配合工作”的同事,你也要付出“虚与委蛇的情绪劳动”。

 

最操蛋的是,你不光要“假装开心“,有时还要“假装不开心”,老板家的猫丢了,你明明很讨厌宠物,也要努力付出“如丧考妣的情绪劳动”。


还有时候,有人也会借“负面情绪劳动”——故意不控制怒火——来威胁警告对方,比如,老师那句经典的训斥: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最差的!

 

“情绪劳动理论”在管理学界引发了大量研究。既然捉摸不定的情绪都可以定义成一种劳动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去定量地分析职场的人际关系呢?


情绪是一种劳动,回报理所当然

几年前,我成功的打消了一个杂志编辑想转行做文案的念头。他说对方开了三倍薪水,我是这么劝他的:

 

“打个比方,如果你以后的文章需要先让副总编提修改意见,接着是总编的意见,然后要让文章中提到的所有人审阅,再召集一批读者听反馈,以进行最后的修改,还有99%的可能被枪毙,还没有署名权……,给你十倍的薪水也不过分。”

 

为什么一个广告文案写几句话的报酬,比一个自由撰稿人写了一星期的文章还要多几十倍?


因为他们付出了“客户放个屁都要闻半天的情绪劳动”,就应该得到超额回报,其中一半是工资,一半是“嫖资”。



 

所有明确要求“不准不满意”、并且有标准服务规范的职业,工资实际上都包含了“情绪劳动”的回报。对情绪的要求越高,回报也理应越高,所以空姐的收入比火车服务员高,星级宾馆服务员收入比一般旅馆高。

 

可是,问题来了。


如果是前面说到的第二种——为公司内部人际关系付出的“情绪劳动”呢?给同事的一个微笑,给领导一个马屁,这类情绪劳动没有强行要求,它的回报也是不确定的,可能马上就有好事,也可能只是在领导的心中种一下颗微弱的种子。

 

以前讲情绪控制文章都是围绕“效果”去讲,今天我们不妨换个姿势,借“情绪劳动”这个概念,从付出成本的角度,讲一讲情绪控制这个老话题。


改变情绪表达or调整情绪感受?

以前部门里有个小姑娘,失恋了。白天谁也看不出来,该严肃时严肃,该放松时照样嘻嘻哈哈;但据同事说,下班后,她一上大街就开始哭,一路哭到家,看到室友后,又继续装没事儿人。

 

好一个有礼有节的失恋态度,整整装了一个月,她精神彻底垮了,只好放大假回家休息。



 

问题出在哪儿呢?在Humphrey教授之后,研究“情绪劳动”的社会学家Glomb和Tews,把情绪分解成两个维度——


你的真实心情如何,这叫情绪感受(felt emotion);

你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怎样的,这叫情绪表达(displayed emotion)。

 

他们认为:“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越大,你付出的“情绪劳动”的工作量也越大。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失恋,硬装没心没肺,积累一个月的“情绪劳动”把她彻底透支了。

 

绝大部分情况下,职场要求的“情绪表达”都是积极的正能量,包括乐观、激情、满意、奋发等等,所以,当我们今天“情绪感受”很糟糕时,我们通常有两种办法解决:

 

● 第一种是“改变情绪表达”,就是假装开心,隐藏坏情绪。很明显,此时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大,情绪劳动成本高;


● 第二种是“改变情绪感受”,就是自我说服,意识到坏情绪并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引发自己的正面“情绪感受”。与职场要求的“情绪表达”一致,情绪劳动成本也随之降低。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做法。


很多人把“情绪管理”等同于第一种“改变情绪表达”,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行动。但情绪劳动理论告诉我们:“改变情绪表达”的成本一旦付出,人们就会期待相应回报。

 

问题是,前面我们说了,“情绪劳动”不一定会有回报。你的服务态度再好,顾客也有可能啥也不买就走了,这时,你常常会想,刚才应该臭她一句“东西很贵的,买不起别瞎摸”,才对起自己的情绪劳动。

 

一旦回报不如意,你的心态反而更糟,就像一个段子说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以为去打打游戏转移注意力就好了,结果,卧槽,心态彻底崩溃了。

 

那么更低成本的“控制情绪感受”有什么不同呢?这其实就是后来的“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认为,情绪表面上是不可控的,但实际上它是我们的主观选择,是我们把现有的结果合理化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失恋很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忆什么呢?是那些美好的日子,还是一塌糊涂的吵架场景?

 

答案肯定是前者,因为“那些美好的日子”是你现在痛苦情绪的合理化解释。也就是说,失恋的痛苦一开始是自然的,但到后来,却成为你的主动选择。


这就是“自我合理化”。职场上大部分的情绪都是“自我合理化”的结果——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为什么领导要给我穿小鞋……


所谓“调整情绪感受”,就是指选择那些“对事实更积极的看法”。


有人要说了, 只是情绪付出上的一点差异而已,哪里会有什么大的不同?


高成本的“情绪劳动”如何摧毁我们的人生?

达彻·肯特纳和丽安·哈克,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心理学家。他们研究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米尔斯女子大学的150名学生在毕业照上的笑容,并把这些笑容按照肌肉特征分为“泛美式微笑”和“杜胥内微笑”。

 

“泛美式微笑”是指如同泛美航空公司空姐一般职业性礼节性的笑容;而“杜胥内微笑”是指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微笑。

 

随后他们开始研究这些女性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结果发现:与露出“泛美式微笑”的女性相比,那些展现“杜胥内微笑”的女性更有可能获得并维持满意的婚姻。




运用前面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泛美式微笑”是一种高成本的情绪劳动,“杜胥内微笑”的一种低成本的情绪劳动。

 

因为情绪的特殊性,看不见摸不着,有一些没有回报的低效“情绪劳动”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是不断重复,不断消耗自己有限幸福感,日积月累就成为收不回来的坏帐,最终压垮了我们的人生。


可见,改变情绪表达是治标,控制情绪感受才是治本。


可怕的是你每天都在控制情绪

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在后面要加一句,也没有白干的活。


所以那些高于回报的付出,必然不能长期坚持。


为什么有些人一开始热情高涨,后来就变得冷淡了?也许不是他们的热情被消磨了,而是刚开始假装喜欢,后来“情绪劳动”的成本太高,实在装不下去了。



为什么有人能在各种负能量情绪中活得好好的?也许不是因为什么坚强的心理素质,而是记性差,忘了支付“情绪劳动”的成本。


控制不住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居然每天都在控制情绪。这么昂贵的成本,你能支付到什么时候?


 来源 ✎ 职场心理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能力&情商,永远是混迹职场的两大利器

还想了解更多好玩、有趣又实用的心理学内容吗?


快来品牌几何米仓系列课程【营销中的心理学】,50节音频课,品牌几何创始人曹成一多奇思合伙人兼助理心理咨询师翟起共同为你揭秘营销中那些有趣又值得玩味的心理学奥秘、解锁营销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掌握有趣又实用的干货只是

一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