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美国航母与商船相撞 ·  昨天  
新街派 生活报  ·  今天调整!刚刚,哈尔滨地铁发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配备毫米波雷达,“长弓黑旋风”直-19首次公开亮相 |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9-15 19:14

正文


导语

9月14日第四届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机顶上带有圆球状毫米波雷达的直-19首次公开亮相,顿时成为此次直升机博览会的最大看点,那么这个小小的圆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大的关注,直-19配备圆球对性能有多大提升?

出品| 网易新闻学院

作者| 老周



图1:在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直-19桅顶上的圆球格外引人瞩目


1 夺人眼球的圆球

2017年9月出版的《兵器知识》10月期建军90周年阅兵的专题报道中,出现了一张参加阅兵的陆军航空兵部队直-19机群的插图,就在这张图上赫然出现1架桅顶有着椭圆形雷达整流罩的直-19。由于这是属于受阅陆航部队的直-19,而不是在飞机工厂,所以毫无疑问可以确定这是一架现役的直-19,虽然在众多机群中只有1架带圆球的直-19,但却明白无误地说明这种带圆球的最新改进型直-19已经开始在部队服役,当然也可能只是带有试验性质的,不过即便如此,也说明直-19确实已经有了带圆球的改进型。


图2:《兵器知识》上出现了带有圆球的直-19插图


就在众多军迷还在为这张惊鸿一瞥的插图兴奋地憧憬之时,9月14日,在第四届天津直升机博览会上,带有圆球的直-19就正式公开亮相了,这无疑立即就成了整个天津直升机博览会最大的看点。


这种安装在桅顶的圆球状物体就是椭圆形的毫米波雷达整流罩,最著名的圆球就是美国AH-64的雷达型“长弓阿帕奇”。而这次直-19改进型所装备的毫米波雷达很可能是相控阵模式,这更是开创了世界第一次在直升机上装备相控阵雷达的先例。


图3:直-19桅顶的圆球特别引人瞩目


这次直-19上安装的毫米波雷达,大小和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上使用的AN/APG-78毫米波雷达差不多,但“厚度”明显增加了不少。根据此前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一段官方发布的宣传片中显示,这种新型毫米波雷达采用了相控阵雷达所特有的平板天线,而且还是能旋转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因此采用相控阵雷达的可能性极大,这就要比“长弓阿帕奇”的AN/APG-78雷达整整先进了一代!


图4:美国的AH-64D“长弓阿帕奇”是最早装备毫米波雷达的武装直升机


如果直-19是采用相控阵雷达,将拥有比美国“长弓阿帕奇”更强的多目标处理能力和抗干扰性能。再联想到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兵器工业公司曾展出过由毫米波雷达制导的蓝箭-21空地导弹,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版的“长弓海尔法”就会出现。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制导的空地导弹,比起目前解放军现役武装直升机装备的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空地导弹,精确度和抗干扰性都会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比如战场上的硝烟迷雾和夜间,以及敌方普遍装备激光告警和对抗装置的现状下,毫米波制导导弹的优势就更为突出了。而且不但直-19,直-10配备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制导的空地导弹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直-10的起飞重量和武器携带性能比直-19更强,无论是执行的作战使命还是直升机本身的性能,直-10都更适合也更应该装备。


2 从直-9发展而来

直-19,是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及602直升机研究所联合开发研制生产的武装/侦察直升机,有不少人习惯地称为武直-19,其实这种称呼是不确切的,因为根据中国的直升机命名规范,只有“直”加机型序号,而没有在代表直升机的“直”前面再加代表用途的“武”。所以同样道理,只有直-8、直-9,而没有运直-8、运直-9。直-19的官方绰号是“黑旋风”,和直-10的“霹雳火”同样都是取自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看来用梁山人物的绰号作为直升机的绰号已经是中国陆航的特色了。


直-19采用串列座舱布局,四叶复合材料旋翼,涵道尾桨,后三点起落架,外置4个武器外挂点。是在直-9W武装直升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直-9则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法国SA365“海豚”直升机的生产专利生产的,1982年完成了首架直-9的装配,同年2月6日,首次试飞。此后直-9又发展出多个改进型号,包括直-9A(国产化基本型)、直-9B(通用运输型)、直-9通讯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电子干扰型、直-9C(舰载型)、直-9W(反坦克型),直-9G(直-9W型的出口型)和直-9F(武警型)等。


图5:直-19正是从直-9W发展而来


直-19的前身直-9W型又称为直-9武装直升机,是为了弥补解放军没有专业武装反坦克直升机的短板。此前曾经在直-5(苏联米-4型)型直升机上加装机枪和火箭发射巢,还在引进的米-17直升机上加装火箭发射巢,但这些都是属于临时客串性质。直-9W则是中国第一种武装直升机,在直-9基本型的基础上加强了结构强度,驾驶舱顶部安装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观瞄制导装置,机身两侧短翼可挂4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或者火箭弹发射巢(有57-1型57毫米火箭弹、90-1型90毫米火箭弹两种),或23毫米机炮等武器。主要用于执行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攻击地面零散目标等火力支援任务,也可以用于运输、直升机空战、通信和救护等任务。


直-19在直-9W的基础上保持原来的底部结构,主要根据抗坠性要求,以提升损伤容限为目标对主体结构进行了改进。同时对直-9的操纵控制、液压、电气系统都进行了全新设计,重新布置了燃油系统,以满足抗弹击、自密封的抗坠性要求。在机身外形上改为纵列串座式窄机身驾驶舱布局,驾驶员在前,射手兼副驾驶员在后,采用抗坠毁吸能座椅,并在座舱周围采取局部装甲防护。直-19于2010年立项,当年完成设计,当年进入总装,并在同年7月成功首飞,即便有直-9作为基型,这样的研制生产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


图6:直-19的研发进度相当惊人


直-19机长12米,机高4米,主旋翼直径12米,旋翼面积111.79平方米,空重23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500公斤,最大速度305公里/小时,爬升率9米/秒,最大航程800公里,续航力4小时。发动机为2部涡轴8C发动机,起飞功率大约850马力,以最大起飞重量计算,直-19的起飞功重比大约在0.4左右,直升机剩余功率较大,因此不但能够保证高原高温条件下的正常飞机,也为将来新的装备,比如这次的毫米波雷达,都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在武备方面,可以携带蓝箭-9空地导弹、天燕-90空对空导弹、57毫米航空火箭,虽然没有装备机炮,但可以加装12.7毫米机枪吊舱。不但能够承担攻击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坚固工事等地面目标,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而且还可以攻击敌方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争夺超低空制空权。


图7:直-19搭载的武器也足以完成侦察打击于一体的任务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