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
强国梦
”,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
每天
分享的精彩
文章了,
好文章
我们齐分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小编微信
2426184596
还有几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将在京举行,中国乃至世界即将进入“一带一路”时间。自2013年首次提出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欢迎,然而也有一些人一直持有质疑和困惑:
“一带一路”是看上去很美的“空架子”?是中国转移“过剩产能”?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中国“烧钱装大方”?针对关于“一带一路”的质疑,掌握下面这些事实完全能够怼回去。
质疑一:
“一带一路”是看上去很美的“空架子”?
怼回去:
推出了看得见的实际举措,已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个空洞的口号,“一带一路”建设只是个看上去很美的“空架子”。
事实上呢?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已开业运营,成员总规模达70个;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正式启动,实际拨付投资金额已达53亿美元;
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一批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进展顺利,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中国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推出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带来的利益和成果正在惠及世界。说“一带一路”是空洞口号“空架子”,完全是罔顾事实。
质疑二:“一带一路”是中国转移“过剩产能”?
怼回去:产能合作只是倡议的部分内容,结出的也是互利共赢之果
一些国家质疑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转移其过剩产能,甚至国内一些学者也持此观点。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需要厘清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不只是产能方面的合作,倡导的是共商、共建、共享,而不是某国单向的对外输出。因此,一味强调“一带一路”是中国转移“过剩产能”实际上是混淆视听。
事实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多国进行的是基于经济互补性的跨国产能合作,不是把过时的和污染的产能转移出去,而是与当地国家共同协商、设计、建造新产业。虽然有一些产能在国内来说是相对富余过剩,但是这种产能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下形成的优质产能,许多产能既符合众多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也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加强跨国产能合作,结出的是互利共赢之果。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公司参与承建的努奥光热电站项目,让摩洛哥超过100万的家庭将用上清洁能源;承建的吉布3水电站,让埃塞俄比亚告别了电力短缺的历史;承建的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钢铁项目,成为马来西亚政府加快现代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安排。
中国公司承建的亚吉铁路,开辟了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非腹地物资出口的通道,90%的进口物资由此进入。非洲各国代表团常来参观亚吉铁路,并表示“希望中国建设者也能到我们国家修铁路”。
质疑三:“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怼回去:两者存在根本差别,完全没有可比性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有人质疑“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人怀疑中国试图另起炉灶、制定规则,对抗TPP、TTIP,对抗某些国家、某些区域组织。
事实上呢?第一,“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存在根本差别。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助计划,带有抗衡苏联、助美称霸的政治目的。
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与包容的,不仅沿线国家可以参与,也欢迎世界上其他国家参与到合作中来。举例来说,“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并不仅仅局限于沿线,而是涵盖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多种多样的连接,亚投行的成员资格也是对真正有兴趣并愿意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家开放的。“一带一路”建立在自愿参与、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搞单向输出或强加于人,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合作共赢。设计构想不同、根本目的不同、参与方式也不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马歇尔计划完全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