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化网络“体量”为发展“增量” | 人民时评 ·  2 天前  
CHINADAILY  ·  Visits show Xi's ... ·  2 天前  
纪法指引  ·  【镜鉴】周文海,被查! ·  2 天前  
纪法指引  ·  【镜鉴】“80后”刁正科,止步副局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这个娃娃有点萌,《梦娃》以孩子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0-20 21:35

正文


26集三维动画片《梦娃》近日在天津卫视首播,动画片用易于让小朋友们理解、接受的方式,春风化雨式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这个梦娃太可爱了,简直演活了。”


“女儿喜欢的不行,也要穿上花棉袄当梦娃。”


“梦娃居然出了动画片,有点现代版孔融让梨的感觉。”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随着动画片《梦娃》在天津卫视的首播,这部被誉为最好看的主旋律动画片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26集三维动画片《梦娃》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重点动画片项目”,由天津市委宣传部牵头,天津北方动漫集团、天津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承制。《梦娃》的播出让小朋友们用最能理解的方式,春风化雨式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十九大献礼。


说到“梦娃”,21个字“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马上就能浮现在眼前。在《梦娃》中,这些对于小朋友略显抽象的文字,都化身为一个个小故事:重阳节篇—孝亲,传家宝篇—正气,拖延症篇—责任、担当,班干部篇—自律等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们这些文字背后的意义。“梦娃”不再是安静摆设的泥人,也不是公益宣传片中唱着“中国梦”的小娃娃,而是成为孩子们的秘密小伙伴,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活灵活现的“梦娃”,将这些赋予中国梦的故事,在每一个小朋友的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把“梦娃”的形象及它自身所代表的意义,与动画故事紧密结合,制作团队深入到各大中小学校乃至社区路边去观察、去采风,将身边的故事详细的记录下来。经过不断地推敲与完善,动画片中的“梦娃”古灵精怪,其他的人物也十分具有亲切感和熟悉感。


在技术上,采用三维技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精雕细琢。在配音上,集聚了著名央视主持人鞠萍姐姐、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儿童艺术剧院专业演员、天津广播电视台专业主持人的豪华团队,为《梦娃》保驾护航。通过内容的设计、人物的塑造、声音的渲染,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灵魂,用最具带入感的故事将传统美德娓娓道来,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到,身边就有梦娃,中国梦就在身边。



《梦娃》上线的同时,一部解密动画片诞生过程的纪录片《梦娃来了》也正在紧张制作中。《梦娃来了》的推出,使小朋友们既能爱上动画片,又能看懂动画片。《梦娃来了》中将有三位与动画片中梦娃小伙伴原型相仿的孩子,通过他们的眼睛、跟随他们的脚步、借助他们的体验,生动形象的向观众解析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同时,在纪录片中业内人士、儿童心理专家、动画片主创团队一起,帮助观众共同解读创作团队的创作思路、跟踪动画导演的工作流程、记录《梦娃》动画片的制作全过程。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当今时代的孩子们被寄予了更高的希望,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现代经典故事则也需要赋予更多时代要素,面向孩子们巧妙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梦娃》作为一部讲述现代经典故事的动画片的可贵价值所在。


【导演手记】

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动画片


动画片中梦娃完全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小萌娃,看到炸糕就两眼发光;光着的小脚丫总是闲不住地蹦蹦跳跳;高兴了就笑得眼睛弯成月牙;不高兴了就一跺脚一噘嘴。小脾气、小性格、小缺点又掩盖不了她的善良、纯真、热心……这种亲切、自然、带有生活温度的设定,把人们固定印象中的梦娃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变得萌萌哒。让你感觉这个“梦娃”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一个邻家小丫头。


动画片从人物设定开始就精雕细琢。主创团队特意邀请了三位和动画片里梦娃的小伙伴年龄、性格、外貌都极为相似的孩子,共同参与创作。他们真的和动画角色一样,把梦娃当成了自己的秘密小伙伴:想把梦娃藏在水壶套里带到外面玩;想告诉梦娃吃炸糕绝对不能“吃馅儿不吃皮儿”……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了创作团队极大的启发,让我们得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为梦娃注入生命和灵魂,赋予了自我意识。为角色安排剧情,对于编剧来说其实很简单,但是,对观众来说很无趣。角色有了生命,就能在故事中,自主做出各种选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不是设计剧情推动角色。创作者应该像孩子一样,放飞思路,想尽办法打破平庸,让自己被自己惊喜。


除了有生动的人物角色之外,动画作品的好坏,故事是主要原因。为什么讲这个故事,故事怎么讲,讲的故事是不是能真正打动人心?这才是最难的。讲的故事要与日常生活有关联,但要新鲜,不能是简单生活的重复。还要有想象力之外的想象力,要有惊喜,决不能是平常的表达。在这个观众口味升级的时代,要做一个跟得上时代的创作者很难。做儿童文艺的创作者更是难上加难。你最容易想到的,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想到的。要想让小观众们眼前一亮,就要另辟蹊径,不落俗套,不走寻常路。


在剧本的创作上,26集动画片的题材全部来源于当代中国孩子“自己的事儿”。这些“事儿”有的来自于小学生作文,比如很多孩子都写过如何与写作业拖延症“斗争”的作文;有的取材于网络上的热门事件,比如网上“火”过一阵儿的《小学生顺走鹅卵石几天后带道歉信归还》;还有的是在与小学大队辅导员们举行座谈会时得到的灵感:现在孩子们要学做饭、要演课本剧,还会举行爱心义卖等丰富的课余生活。编剧在这样的基础上构建出了每个故事框架,再完成动画剧本的编写。如此一来,整部动画片不但从源头上确保故事的内容品质,更让每一个故事都能接地气、有生气,让小观众们在观看时有代入感。



在制作上,《梦娃》使用顶尖技术力争打造国产最强3D视效。特别是采用了顶级表情捕捉,打造出了梦娃一颦一笑的细腻质感和美感。就连片中出现的各种小道具,在设计时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除了要还原物品的真实性,还要考虑到每个人物年龄、性别和性格。比如,小宝爷爷卧室的摆设(相框中的老照片、水杯),以及家具陈设的配色,这些小细节都能反应小宝爷爷的年龄。场景设定也是一大亮点,梦娃“住”进了天津五大道的小洋楼!制作团队在五大道取景时,看到石桌子、石凳子,就会联想到,小宝他们三个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做作业,和爷爷下象棋?路过睦南道花园时,会想象,小宝他们放学路上经过这里,会不会停下脚步闻闻花香,和雕塑来个自拍?我们相信,只有真实还原生活本真的样子,这样的作品才会更加鲜活、更有代入感、利于共情。当整部动画片完成之后,我们依旧还会感慨,尚存遗憾,未臻完美。但过程,无论如何精雕细琢都是值得的。


正式播出前,《梦娃》走进校园举办了试映会。试映会上播出的片段,精彩程度超乎想象,让小观众看得无比专注,笑得不亦乐乎,看过之后对片中想要传递的精神主旨有了自己领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