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微信公共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3人调研10人陪,“层层陪同” ... ·  21 小时前  
CHINADAILY  ·  Editorial丨Youths' ... ·  3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八面来风】不要让孩子鹦鹉学舌,人不是鹦鹉 ·  3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马斯克对联邦机构发起闪电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评论

化网络“体量”为发展“增量” |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2-10 12:26

正文

图片

第五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达11.01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70亿人。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事业,规模最大的网民数量,最具活力的数字社会,蕴藏着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未来的重要“向新力”。

产业要发展,供需两旺是关键,市场规模是根基。 网民数量多,意味着广阔的线上消费市场、丰富的网络应用场景、庞大的数据资源。以电商为例,近10亿人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支撑起全球第一的网上零售额、移动支付普及率。

丰富的场景需求和海量的数据资源,也刺激和支持了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比如,跨越5000公里,浙江医生为新疆患者做远程机器人手术;轻点鼠标,AI办公助手软件就将文档中的数字整理为逻辑清晰的图表。

互联网大会上,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手体验操作一款全息智能医学影像系统。 图片来源: 新华社

从在线教育到远程医疗,从办公助手到工业生产,从政务服务到视听娱乐,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赋能千行百业。 澎湃的发展动能、广阔的发展机遇、深厚的创新潜力,靠的都是10亿量级的网民规模这片沃野。

超大规模市场、多元多样的应用场景,建立在关键技术和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靠的基础上。 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同时建设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一直着眼创新引领,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5G基站总数超过419.1万个,已经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算力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正处在全面突破的前夜。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和互联网规模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让巨大的网民规模持续释放发展动能、消费潜能,还需要做好互联网均衡普惠发展。 让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群众,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关乎社会公平,也决定着我国互联网的“体量”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发展“增量”。“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开展以来,如今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能够“使用手机应用老年模式”的用户已接近一半;“宽带边疆”等行动有序推进,许多边境县城已100%实现5G和千兆光网覆盖。

无论是建设数字强国还是建设网络强国,都需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数字素养与技能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包括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涵盖家庭、社区、城市、乡村等多个空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无论是劳动者学习就业工作还是数字经济发展都能受益。

提升网络治理效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着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我们将共同见证一个活力更加涌动的信息时代,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