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机应对的解题思路
(一)面对处理
突发自然灾害
的试题:
1.领导速到现场。
灾情发生后,领导干部要迅速到位,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初步研究判断灾害等级,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开始启动特大灾害救灾预案。
2.实施紧急救援。
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领导干部必须及时组织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发布公开信息。
在重大自然灾害来临时,信息的公开及时非常重要。因此,要及时与媒体沟通,将自然灾害的真实情况告诉公众。稳定公众的情绪,呼吁公众参与救援。
4.救灾款物到位。
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一定要确保灾民吃、穿、住、医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妥善安排。
5.做好防疫工作。
如果有人员伤亡情况发生,还要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6.核查受灾情况。
调查核实灾民受灾情况,按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逐级上报。
(二)面对处理“事故灾难”的试题:
1.立即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
灾难发生之后,要立即成立事故处置指挥部,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护、安监调查、善后处置、稳定维护等工作小组。
2.全力以赴抢救受灾受伤人员。
事故中,如果有人员伤亡,要不惜代价,全力救治伤员,并安抚遇难者家属。
3.切实做好群众安抚工作。
对死者和伤势较重的伤员,按照一对一和包干负责的原则,由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做好安抚和善后工作,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4.尽快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成立事故调查组,由有关方面牵头,尽快启动事故调查,查明事故起因和责任。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严肃处理。
5.制定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有些事故灾难,如果事先做好预防,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因此,在处理好事故之后,要制定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三)面对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试题:
1.控制。
疫情或事件发生之后,一定要想方设法进行控制。严格实行病人隔离治疗措施和传染病管理措施,防止疫情失控扩散。
2.救治。
组织有关方面救治危重病人,尽量避免和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
3.调查。
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迅速查明疫情的致病源,明确疫点、疫区范围,确定病人和带菌(毒)传染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方式向上一级报告疫情。
4.沟通。
沟通是多方面的。与媒体沟通,第一时间传递出真实、准确的信息;安排有关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稳定他们的情绪。
5.善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需要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四)回答处理突发群体事件的试题:
1.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突发群体事件,来势猛,发展速度快,情况复杂。如果处置不及时,易于激化矛盾,造成局面失控,引发更大的事端。因此,突发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后,领导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靠前掌控”;在第一线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稳定群众情绪。
2.迅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领导干部在到达现场的同时,要迅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摸清情况。
3.公布信息。
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公布准确、真实的信息。查明多少、知道多少,就公布多少。随后,用滚动的方式逐渐增加。
4.自省自责。
群体性事件虽然是突发,但问题可能是多年的积淀。因此,在突发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后,领导干部要查找自身的原因,检查所在组织工作中的缺失,公开坦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向群众表示歉意,争取群众的谅解和信任,重塑组织的形象。
5.启动干部问责程序。
在群体性事件基本控制之后,组织上要迅速启动干部问责程序。分清责任,罢免失职、渎职官员。
6.做好善后处理。
一般说来,善后处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对受害者进行救援;调查突发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评价整个突发群体事件处理工作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突发群体事件管理制度。预防、避免、管理下一个突发群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