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被大众所认知,并且开始迅速走红,是源于和周星驰合作的那部《喜剧之王》。
我本身很喜欢周星驰老电影里所表达的东西,很深,但是也很真。
大多数人对于《喜剧之王》的经典台词记忆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尹天仇透过窗户向柳飘飘喊的那句“我养你啊!”
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那句却是尹天仇在完成卧底任务深夜回家之后,柳飘飘对他说的那句:“你说好了要养我的啊,不许反悔啊!”
为什么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呢?
因为这句台词好像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台词,而是透进张柏芝现实生活中,一个无法兑现的期许。
我所见的,现实中的张柏芝,是一个玩儿了命拉扯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张柏芝注孤生?
张柏芝的演艺生涯开始走下坡路,是从08年之后。
香港电影圈儿开始雪崩,已对香港演员拿不到好剧本,也接不到好戏。
但为了生计,电影还是要拍,于是,曾经的香港金像奖影后,也开始慢慢变成了烂片女王。
同样不顺的,还有张柏芝的感情生活。
2000年6月14日,张柏芝和陈晓东在餐厅聚会被人拍到,两人的恋情正式公开。2001年5月4日,两人协议分手。
2002年3月,锋芝恋曝光,同年7月,谢霆锋与王菲复合,锋芝恋破裂。
2006年8月,张柏芝与谢霆锋两人在节目中承认复合,同年9月在菲律宾结婚。
2012年5月20日,两人协议离婚。
张柏芝,可能是香港超级女星中,情感路线最波折的了。
而大众和舆论,也从一开始的“心疼张柏芝”,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种种猜疑。
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媒体,常常曝出张柏芝没法照顾好自己的小孩儿,也让很多人开始觉得,完全不会照顾别人的张柏芝,是没法跟男人在一起组成家庭的。
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没谁能证明,一个不会照顾别人的女人,就一定此生和爱情无缘;更没有人敢保证,一个会照顾人的女人,就一定能从头幸福到尾。
一个如何如何的女人,才能有男人爱,才能组成家庭,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引导。
前段时间张柏芝作为嘉宾参加了《向往的生活》的节目录制。
在节目里的张柏芝,完全不像是一个“不会照顾别人”的人。就光从张柏芝带的行李和行李的齐全程度,就能看出张柏芝是一个非常细心且体贴入微的人。
只不过,张柏芝照顾别人的方式,有点不同而已。
她照顾人的方式,稍稍“强势”了那么一点。但这也跟张柏芝本身的情感经历有关。
其实,如果有兴趣回看一些张柏芝年轻时的采访,在对比一下现在张柏芝的行为表现,就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年轻时刚成名的张柏芝,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RB(感性思维)主导的类型。不管是感情生活,还是日常起居,以及在大众面前的形象,都是一个非常感性化的人设。
虽然说,每个人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和时间点所表现出的主导思维是随时在切换的,但是,张柏芝当时的RB主导更明显一点。
后来,经历了失败的恋情、破碎的婚姻之后,带着两个孩子的张柏芝,开始慢慢转入进LB(理性思维)主导的模式中去了。
这也情有可原,因为大部分单亲妈妈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强迫自己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因为自己一个人要包揽全家所有的经济收入、物质基础、精神生活建设等等方面,如果不让自己更加理性地去对待,是没有办法坚持下来的。
于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张柏芝开始慢慢变得“强势”起来了。
高焦虑+强控制欲,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张柏芝变了,甚至觉得张柏芝是一个不适合组成家庭的人的原因。
但是,高焦虑+强控制欲真的没法在爱情里获得幸福吗?
主观趋同
我刚才说了,所谓的“怎么样的女人,才能组建家庭”这样的论调,在我看来,是完全错误的。
两个人在一起,能不能幸福,可不可以建立稳定的家庭,生活是否会长久,并不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决定的,而是你们两个人之间的“主观趋同”程度有多高决定的。
我之前有一个情感咨询的来访者,她就是非常强的控制欲望,并且伴随着很强的焦虑。她老公呢,就属于“三棒子打不出个屁”的类型。
基本上家里所有的决定,大事小情都要由我这个委托人拍板才能进行的下去。
当时她找到我,也是因为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强势,对亲密关系会有破坏,向来提前做夫妻干预。
但是,当时我的判断是: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做干预的必要。
我对她说:
“情侣和夫妻之间的主观意识,就像是两片拼图,重要的并不是你哪里凸出来一块,也不在于哪里凹陷进去一块。在爱情和亲密关系里,最重要的是你们这两块拼图,贴合在一起的紧密度有多高。越贴合,裂隙越小。”
所以,并不是说你想要一段幸福美满的关系,就一定得变成什么样的人,。而重点恰恰是在于:在让自己舒服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找到那个和自己主观趋同更高、更贴合的人。
总而言之,不管是张柏芝还是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在对爱情失望之前,你还有通过认可和接纳自己,认可和接纳生活,而在爱情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爱情没有模板,也没有标准,在爱情里,只有自己和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