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中国大学最累的专业,工资超低 ·  昨天  
社会学理论大缸  ·  新春报名丨《社会学知识体系十讲》带你系统搭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李纲研究员课题组Angew:羧基导向远程sp2 C-H键活化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10-18 07:00

正文


▲第一作者:李尚达,汪航; 通讯作者: 李纲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论文 DOI:10.1002/anie.201910691

研究背景

C-H 键活化领域, 羧基 是一个非常重要 得到广泛应用的导向基团 Chem. Eur. J. 2016 , 22 , 18654; Adv. Synth. Catal. 2014 , 356 , 1419 以苯甲酸 过渡 金属( 包括Pd Ru Rh Ir 等) 催化 的苯甲酸邻位 C-H 官能团化反应 (包括烷基化 、烯基化、芳基化、卤化等 已经有了很多的 研究报道

理论上来 讲,羧基 与金属的配位有 k 1 k 2 两种互变模 (图1) 目前 已知的苯甲酸邻位 C-H 官能团化反应,都是 基于 k 1 配位模式的邻近的 C-H 活化( proximity-induced C-H activation 。对于 k 2 配位 模式,金属中心 远离 羧基所在的芳环, 无法 导向苯甲酸邻位的 C-H 键。而我们设想,基于羧基 k 2 配位 模式 的几何特征,这种 k 2 配位模式可能恰好适用于几何形状诱导的 远程 芳环 C-H 键活化(g eometry-induced C-H activation ,如 1 所示)。

远程芳环 C-H 键的活化极具挑战性:首先,目标 C-H 键处于距离配位原子较远的位置,导致形成一个可能的环金属络合物中间体非常困难,这也是熵不利的过程;其次,远端的芳环上或许会存在几个活性类似的 C-H 键,精准的选择性活化其中一个 C-H 键也是非常大 挑战。举个 通俗的例子, 这就好比将金属催化剂(M)发射到远方一个特定的 C -H 键附近,不但要射得远还要射得准(图2)。

通过 文献调研我们 得知 ,羧基 基于 k 2 配位模式的 远程导向 C-H 活化反应还未 报道 。而文献也有提及( Acc. Chem. Res. 2012 , 45 , 788 ),在体系 加入无机盐(比如钠、钾盐)会促进羧基的 k 1 配位;因此我们希望反其道 而行之 ,通过反应条件的调控(比如避免加入无机盐),促使羧基的 k 2 配位模式处于主导配位模式,以此辅助新型 C-H 活化反应。羧基 是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常见的官能团,开发其远程导向 C-H 活化的 能力 其目前 受限的邻位 导向 能力的一大突破,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研究兴趣的驱使,我们对 基于 k 2 配位模式的 羧基 导向 远程 芳基 sp 2 C-H 官能团 化反应 进行 积极 探索。我们着重考察了苯丙酸类化合物,因为此类化合物是很多药物的关键骨架,比如治疗肌肉痉挛的药物巴氯芬(Baclofen)。
▲图 1 研究设想
▲图 2 远程精准 C-H 键活化的挑战性


反应设计及 条件优化
为了 验证我们 提出 的设想,我们首先 选择 苯丙酸 的衍生物 1 a H 作为 标准底物 催化的烯烃化反应作为 检验我们设计的模板反应, 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细致的优化( Table 1 )。 经过对 反应条件的初步筛选, Entry 1 的条件下 我们发现 该反应 确实 得到了 羧基 导向远程 C-H 烯烃化 的产物。 需要 说明的是,为了分析和分离的便利,我们在反应结束之后 加入 碘甲烷将羧基转化为酯基。

分析该 反应的结果我们得知, C-H 烯烃化 反应 主要 发生在 羧基 远程 的苯丙酸的芳环上,而且以间位 选择 性的产物为主 (18 % 2 a H-mono + 2a H-di ),邻位 和对位选择性的产物较少( m : o 1 = 91:9 m : p = 95:5, ;同时该反应 伴随 6 % 羧基 邻位烯烃化产物 2 a H- o 2 )的 生成。 虽然 这样的结果 还远 不够理想,但远程间位 C-H 烯烃化 产物 生成 证明了 羧基 过渡金属 k 2 配位 模型 能够诱导选择性碳氢活化 的假设是成立的 ,这 也给了我们继续探索下去的信心。 紧接着 ,我们对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细致的优化。 MPAA mono- N -protected amino acid )类 配体 L1 反应 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使得反应 的收率和远程间位选择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Entry 3 Entry 4 。此时 对导向基模板部分进行筛选我们发现,在羧基的邻位引入 F 原子对于 提高反应活性 具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 ,我们接下来使用底物 1 a F 对反应条件进行继续优化。 通过 对氧化剂 配体 添加剂 反应温度 钯前体等 反应 条件进行细致的比较 Entries 5-23 ,我们最终 7 8 % 的核磁 收率 得到 远程间位选择性的产物 Entry 23 m :others = 91:9 )。需要 指出的是,在体系中加碱 Entry 19 Entry 20 )会导致远程 间位选择性产物的 收率大大 降低。从 机理 上分析可 后引入 的阳离子( 如Na + 使得 羧基与金属的配体方式偏向于 k 1 模式 从而 降低羧基导向远程 C-H 键活化的能力,这 正好 与我们的设计 思路 是符合的。 筛选得到的 最优 条件下, 我们 再次使用 1 a H 作为 底物,也可以以 64 % 核磁 收率 得到 远程间位选择性的产物 Entry 25 ), 此时 远程 间位选择性明显占据主导地位( m :others = 88:12; m : o 2 = 95:5
Table 1. Re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a]
entry
ligand
oxidant
additive (equiv)
yield (%) [ 2a mono , 2a di ]
1 [ b,c]
-
AgOAc
-
18 [12, 6]
2 [ b,c]
-
AgOPiv
-
13 [6, 7]
3 [ b ,d ]
L1
AgOAc
-
27 [24, 3]
4 [ b ,e]
L1
AgOPiv
-
40 [29, 11]
5 [ f]
-
AgOAc
-
45 [36, 9]
6
-
AgOPiv
-
49 [44, 5]
7 [ f]
-
Ag 2 CO 3
-
40 [36, 4]
8
-
BQ
-
trace
9
L1
AgOPiv
-
68 [56, 12]
10
L2
AgOPiv
-
42 [34, 8]
11
L3
AgOPiv
-
52 [46, 6]
12
L4
AgOPiv
-
39 [39, 0]
13
L5
AgOPiv
-
41 [38, 3]
14
PPh 3
AgOPiv
-
52 [42, 10]
15 [ g]
L1
AgOPiv
-
58 [50, 8]
16 [ h]
L1
AgOPiv
-
49 [44, 5]
17 [ i]
L1
AgOPiv
-
62 [52, 10]
18
L1
AgOPiv
NaCl (2)
64 [54, 10]
19
L1
AgOPiv
NaOAc (2)
26 [26, 0]
20
L1
AgOPiv
NaOPiv (2)
10 [10, 0]
21
L1
AgOPiv
PivOH (2)
67 [56, 11]
22
L1
AgOPiv
H 2 O (2)
65 [54, 11]
23 [ j,k]
L1
AgOPiv
silica gel
78 [68, 10]
24 [j,l ]
L1
AgOPiv
silica gel
73 [64, 9]
2 5 [b, j,m]
L1
AgOPiv
silica gel
64 [46, 18]
26 [b, j,n]
L1
AgOPiv
silica gel
14 [14, 0]

[a] Reaction conditions: i) 1a F (0.1 mmol), ethyl acrylate (0.2 mmol), Pd(OAc) 2 (10 mol%), ligand (20 mol%), oxidant (0.3 mmol), HFIP (1 mL), 80 o C, 24 h, air; ii) MeI (0.2 mmol), K 2 CO 3 (0.3 mmol), acetone (2 mL), 60 o C, 2 h. Yield was determined by 1 H NMR analysis; m :others and m : o 2 denote the ratio of mono-olefinated isomers (“others” includes o 2 -olefinated isomer), determined by GC-MS using a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 on the crude products. Unless otherwise noted, unreacted substrate could be recovered as a methyl ester. [b] 1a H was used as substrate. [c] 6% olefination isomer at the o 2 -position was formed. [d] m :others = 82:18; m : o 2 = 92:8. [e] m :others = 89:11; m : o 2 = 92:8. [f] About 6% (entry 5) or 2% (entry 7) decarboxylation of the carboxyl DG in olefinated product was observed. [g] Pd(OPiv) 2 (0.01 mmol) used. [h] Pd(OTf) 2 (MeCN) 4 (0.01 mmol) used. [i] 90 o C. [j] silica gel: 200-300 mesh, 150 mg. [k] m :others = 91:9. [l] under argon. [m] m :others = 88:12; m : o 2 = 95:5. [n] KOPiv (2 equiv) was added; yield of o 2 -olefination product was 28% (NMR yield). m :others = 28:72; m : o 2 = 30:70 (GC-MC ratio) .


远程 间位 C-H 烯烃化反应的底物拓展
在上述 最优的反应条件下, 我们 反应的底物 适用性 进行了考察 (Table 2 值得 高兴的是, 对于苯丙酸 邻位、间位及对位带有 取代基 不同底物 我们的反应体系 中都 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收率,同时具有较高的 远程间位 选择性 2c F - 2g F 反应 可以适当放大,在 1.0 mmol 规模 情况下, 反应 收率可以 得到保持( 2e F 。苯环 上双取代的底物及在苯丙酸的烷基链上带有取代基的底物,也都能得到很好的兼容( 2h F - 2k F

为了 进一步 验证该 方法的普适性,我们还 尝试了除 苯丙酸外其他类型的底物。 实验 结果表明, 苯乙醇 、苯丙醇及联苯甲酸类的底物,都能够 以中等 的收率得到 远程 间位选择性的产物( 2l F - 2p F 。此后, 我们还对烯烃 部分 进行了考察( 2q F - 2x F 带有拉电子基团的极性双键及 芳环 上带有拉电子取代基的苯乙烯类化合物,都是有效的烯基化试剂。


Table 2. Carboxyl assisted remote meta-C−H olefination. [a]
[a]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standard reaction conditions (Table 1, entry 23). Yields were the total yields of isolated pure meta -mono/di products; m :others denotes the ratio of mono-olefinated isomers, determined by GC-MS with an FID detector on the crude products; the exact positions of olefination for minor isomers (“others”) were not determined. [b] Yield on 1.0 mmol scale reaction. [c] 2-(trifluoromethyl)pyridine (0.02 mmol) was used as ligand instead of Ac-Phe-OH.
前所述, 我们的反应 条件 下, k 1 配位 模式被压制, k 2 配位 模式占据主导,从而导致 C-H 活化反应的选择性以远程间位为主。 为了进一步 证明这一点,我们 合成 了一些羧基邻位没有被 F 原子取代的底物来进行反应 (Table 3 使用丙烯酸乙酯作为烯基化试剂的情况下, 苯丙酸 芳环上 邻位 和间位带有甲基的底物也 能得到 很好 的远程间位选择性( 2b H - 2d H 不过跟 Table 2 的含 F 底物相比, 反应活性(产率)有所降低,此外 间位选择性 也有略微降 低。当 使用 五氟苯乙烯作为烯基化试剂 反应 的收率和 远程间位 选择性都很高( 2e H - 2l H 。此外 1-戊烯 -3- 酮也是 一个可行的烯基化试剂 2m H - 2o H )。这些实验 结果说明,在我们的反应体系下, 基于 k 1 配位模式 的羧基导向 邻位 C-H 活化反应 确实得到了 有效的 抑制
Table 3. Carboxyl assisted remote-selective C−H olefination . [a]
[a]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standard reaction conditions (Table 1, entry 23). Yields were the total yields of isolated pure meta -mono/di products; m :others denotes the ratio of mono-olefinated isomers  (“others” includes o 2 -olefinated isomer), determined by GC-MS with an FID detector on the crude products; the exact positions of olefination for minor isomers (“others”) were not determined . [b] 2-(trifluoromethyl)pyridine (0.02 mmol) was used as ligand instead of Ac-Phe-OH.


远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