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民间特型演员?
毫无疑问,那些最需要快速捞钱、又处于起步期的行业,也最需要用特型演员来吸引眼球。这个榜单包括了:
二三线城市的地产商、爱打高科技概念的不知名健康公司、透着山寨味道的大赛,如今,又新添了区块链
。
昨天“走红”的特型演员许国祥无疑起到连接作用。
而从许国祥在2017年的零碎商演信息里,你能大概了解到“金主”们的身份。
他曾经为一家名为“天基权”的健康公司站台,这家公司的产品包括:等离子净空器、等离子健康仪、量子轻松棒。他的身影还出现在一场手模大赛的现场——尽管这有些让人费解,“伟人”与手模能有什么关系?
图:许国祥作为嘉宾出席手模大赛
作为行业共识,
特型演员们一般不参加对“伟人”不敬的演出
。董晓是一位邓小平民间特型演员,他曾经拒绝一场活动,一位土豪想为80岁母亲“导演”一出戏,安排老母亲乘车检阅,“主席”、“总理”和“小平同志”紧跟其后。
董晓拒绝的理由很简单:“
我们这么干,小平同志会高兴吗?
”
除了这些默认的潜规则,2007年出台的法规对特型演员的商业行为提出了约束——《关于禁止利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做商业促销宣传的通知》明确提到,
不可以使用特型演员推销产品或服务
。
不过,民间智慧往往能让人跨越沟壑,尤其当动力是赚钱的时候。
法规出台后,商清瑞为河北一家沙发床代言,收费20万。他没有以众人熟知的毛泽东形象出现在海报里,而是穿了套中式对襟服——那张与伟人有几分形似的脸,对于这家小家具厂来说,也就够了。
邀请特型演员代言,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私企老板的偶像崇拜。这个圈子里的另一个共识是:
60后老板尤其热衷于赞助红色文化演出和影视剧
。这群人受红色文化影响很深,崇拜伟人,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由此也成为演员们最爱打交道的“金主”。
于是,属于特型演员的正史走向了没落边缘,野史却在以光怪陆离的方式继续着。
但这似乎是一个注定走向要消亡的行当。
当特型演员的金主、消费群体依次老去,这个市场也必然萎缩
。征兆已然出现——1996年就在电影《长征》里出演过毛泽东的唐国强曾经是老一辈的偶像,但他如今被年轻人熟悉的演出,也只有那些魔性的广告GIF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