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首席人物观
纵观TMT风云人物,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创造历史,哪吒怎么能火成这样? ·  昨天  
每日人物  ·  塌房大主播,集体“复活”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梁龙 在洪流里游耍|2024魅力人物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宋佳 永远生机勃勃|2024魅力人物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林小英 关注“中下部分的学生”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首席人物观

特型演员消亡史

首席人物观  · 公众号  · 人物  · 2018-05-29 21:12

正文


“我以毛泽东的名义感谢你们”。


对于特型演员许国祥来说,这句表演台词大概很寻常。类似的话他或许说过很多遍,这位52岁的毛泽东特型演员10年前参加海选“出道”,在几部电视剧里扮演过伟人,也参加过诸如公司年会、手模大赛的活动走穴。


唯独昨天,他火了。


因为他站在了博鳌亚洲区块链会场。随着那段镇臂高呼的演出视频被疯狂转发,“魔幻”成为更多人对区块链的印象。


事实上,许国祥以前没有接触过区块链。在《新京报》的采访中,这位演员回忆,听说活动主题是“亚洲区块链”,“我想把亚洲人民都团结一块儿了,好呀,就答应了。我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许国祥成了“红人”,以他未曾预料的方式——当晚,他收到了很多谩骂短信。这是他从未有过的待遇。而许国祥成为众矢之的的背后,真正属于特型演员的热闹和风光,正在渐渐消亡。





特型演员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原本只是昆明军区一位文化干部的古月40岁之前没演过戏。因长相酷似毛泽东,他被叶剑英选中,出演了1978年的《西安事变》。尚未从伟人逝世悲痛中完全恢复的民众大为振奋,《延安日报》刊出报道《“毛主席”又回到了延安》。


图: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


因为群众基础广泛,毛泽东成为拥有特型演员最多的领袖。


古月一生就扮演过84次毛泽东。 为了无限接近伟人形象,他从言谈举止都模仿毛泽东,甚至写得一手毛式书法 ——演一场毛泽东为朱德题词的戏份时,他提起笔来挥墨而就,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这符合当初叶剑英提出的要求:


“演毛主席可不是闹着玩的。演员必须多读毛主席著作,多看有关纪录片,广泛收集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照片,查资料,练表演,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才能演好领袖形象。”


这套理论的原型产自前苏联 ,最有名的两位特型演员是扮演列宁的史楚金、扮演斯大林的格洛瓦尼。


史楚金扮演列宁,在当时被前苏联视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他被安排在完全模拟列宁工作、生活和生活场景的环境下学习,最终成功变成了“列宁的影子”,连列宁夫人见到他时都很惊讶。


而斯大林在电影《伟大的曙光》、《宣誓》中见到了米哈伊尔·格洛瓦尼扮演的“自己”,很是满意。第一次他表态“ 我这么富有魅力,很好 ”,第二次则直接在克里姆林宫召见了这位特型演员,并赞“ 现在,你算把我研究到家了 。”


可惜,史楚金后来积劳成疾,带病拍摄后逝世,而格洛瓦尼也在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渐被边缘化。


国内早期的特型演员们重现了这份职业的荣光。他们大多部队出身,上世纪70至90年代间频繁出现在国产影视剧里。他们收获了大量粉丝,伟人的光环也映射进了现实生活——周恩来特型演员刘劲遇到过一位虔诚的出租车司机,后者坚持不收钱,兴奋央求“ 就让我当一回你的司机,当一回你的‘卫兵’吧 ”。


不过,没有自我,影子终究是孤独的。


受身份限制,早期的特型演员们收入并不高,演出是艺术创作,也是政治任务,总之,跟赚钱没什么关系。而长期浸润在一个任务角色里,创作难免枯竭,随之而来的就是寂寞。刘劲曾经感慨:


“观众对你越认可,你就越没法演别的角色,只能重复一个形象。对于一个职业演员来说,这种痛苦、心理疲劳是观众所无法了解的。”





市场成为特型演员职业“消亡”的助推器。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明星扮演伟人带来的吸引力,远远超过复刻般模仿的特型演员。即使是以讲述丰功伟绩为主题的献礼影片,也不得不考虑这些受众的需求——毕竟,他们是贡献票房的主力。


市场口味变化之下,神似成为比形似更重要的事情。


刘烨在《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两部电影里扮演了毛泽东,但他只需要花20分钟化妆,戴头套、贴双眼皮胶、粘痦子、打底色,就齐活了—— 为刘烨化妆的黄烨也为古月画过毛泽东的老年妆,耗时8个小时


图:《建军大业》中刘烨的定妆照


同样轻松的还有在《建国大业》里扮演蒋介石的张国立。化妆时他拒绝在脸上贴东西,眉骨、颧骨、鼻子都没变,只加上了蒋氏胡子。这位减肥16斤的“皇帝专业户”最后也没能复原蒋介石的清瘦之相,而是通过演技达到了“神似”。


专业特型演员在大荧幕中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在民间,草根特型演员的演出市场却越发红火。


有人选择单枪匹马,比如《人物》杂志报道过的四川“女版毛泽东”陈燕。她在2007年入行,出场费早早达到5位数,有专门的经纪人负责打理生意,邀约大多来自地产公司、商场促销、企业剪彩、婚礼和寿宴等。


图:女版“毛泽东”陈燕


她对商演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正规机构,必须有邀请函和公章,穿便服时可以唱歌,全副武装扮演毛泽东时,不发声,只完成抽烟、挥手、直视远方沉思等招牌动作。


她的商业模式是民间特型演员群体的缩影,但女性身份又让她成为特例。于是,在网络传播里,关于她的很多生存细节都被忽略,更多人只记住了标题里那些怂人听闻的信息: 太像伟人,丈夫不敢同房


有人选择团队作战。


一家名为“伟人风采艺术团”的机构曾经被《中国新闻周刊》报道。50后创始人商清瑞在18岁时被人评价长得像毛泽东,长相优势也帮助他在长沙拿下过一个电网项目。


在一场婚礼上扮演毛泽东致辞并换来500块收入后,商清瑞干起了“特型演员”,继而发现商机,成立广告公司,下设“伟人风采艺术团”等机构,与散布在民间的几十位特型演员长期合作。


在一份网络爆料的艺术团报价单中,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出场费为5000元,“林彪”、“蒋介石”等人为3000元 。而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这家艺术团在2006年刚成立时,一年演出大概20场,等到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时,一天大概就要赶两三场。





谁在“消费”民间特型演员?


毫无疑问,那些最需要快速捞钱、又处于起步期的行业,也最需要用特型演员来吸引眼球。这个榜单包括了: 二三线城市的地产商、爱打高科技概念的不知名健康公司、透着山寨味道的大赛,如今,又新添了区块链


昨天“走红”的特型演员许国祥无疑起到连接作用。


而从许国祥在2017年的零碎商演信息里,你能大概了解到“金主”们的身份。


他曾经为一家名为“天基权”的健康公司站台,这家公司的产品包括:等离子净空器、等离子健康仪、量子轻松棒。他的身影还出现在一场手模大赛的现场——尽管这有些让人费解,“伟人”与手模能有什么关系?


图:许国祥作为嘉宾出席手模大赛


作为行业共识, 特型演员们一般不参加对“伟人”不敬的演出 。董晓是一位邓小平民间特型演员,他曾经拒绝一场活动,一位土豪想为80岁母亲“导演”一出戏,安排老母亲乘车检阅,“主席”、“总理”和“小平同志”紧跟其后。


董晓拒绝的理由很简单:“ 我们这么干,小平同志会高兴吗?


除了这些默认的潜规则,2007年出台的法规对特型演员的商业行为提出了约束——《关于禁止利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做商业促销宣传的通知》明确提到, 不可以使用特型演员推销产品或服务


不过,民间智慧往往能让人跨越沟壑,尤其当动力是赚钱的时候。


法规出台后,商清瑞为河北一家沙发床代言,收费20万。他没有以众人熟知的毛泽东形象出现在海报里,而是穿了套中式对襟服——那张与伟人有几分形似的脸,对于这家小家具厂来说,也就够了。


邀请特型演员代言,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私企老板的偶像崇拜。这个圈子里的另一个共识是: 60后老板尤其热衷于赞助红色文化演出和影视剧 。这群人受红色文化影响很深,崇拜伟人,又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由此也成为演员们最爱打交道的“金主”。


于是,属于特型演员的正史走向了没落边缘,野史却在以光怪陆离的方式继续着。


但这似乎是一个注定走向要消亡的行当。 当特型演员的金主、消费群体依次老去,这个市场也必然萎缩 。征兆已然出现——1996年就在电影《长征》里出演过毛泽东的唐国强曾经是老一辈的偶像,但他如今被年轻人熟悉的演出,也只有那些魔性的广告GIF图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