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佳的投资笔记  ·  吊打97%的权益基金!实操详解:如何利用de ... ·  11 小时前  
大佳的投资笔记  ·  吊打97%的权益基金!实操详解:如何利用de ... ·  11 小时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境外城投债收益加速下行!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2月7日-实习日报|尼尔森+天健+招商信诺+ ... ·  昨天  
程序员小灰  ·  疯了!下载 DeepSeek 最高判20年! ·  4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DeepSeek-V3满血版在国产沐曦GPU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36岁教授获“国家杰青”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4-10-27 20:00

正文

日前,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放榜”, 复旦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江一舟教授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 年仅36岁的“国家杰青”

截图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方公众号


被誉为“院士摇篮”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其激烈的竞争而闻名。2024年,6117位学者向该项目发起挑战,仅有433人脱颖而出,获得资助,通过率仅为7%。该项目对申请者的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45岁以下(女性可放宽至48岁)。面对这一年龄门槛,许多学者全力以赴,力争在科研生涯中攀登这一高峰。尽管有些人历经岁月洗礼,白发苍苍仍未能如愿以偿;但也有年轻才俊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在风华正茂之际便摘得“杰青”桂冠,为他们的科研之路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选结果显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江一舟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36岁的“国家杰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是中国最高等级的青年科研资助项目之一,目的是支持基础研究中卓越的青年学者,引导更多创新研究。


江一舟在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以“三阴性乳腺癌”为切入点,开创了基础成果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式研究模式。


他和团队提出的“复旦分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了临床有效率。该成果被列入《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青年才俊:从杭州保送生到复旦教授


江一舟1988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小展现出过人的学术天赋。高中时期,他凭借化学竞赛的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复旦大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在校期间,江一舟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还曾获得“光华自立奖”一等奖。作为复旦大学的学生会骨干,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是红十字会会员,并曾领导学生团体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在求学过程中,江一舟展现出坚定的科研意志和超群的学术能力。他不仅完成了八年制的临床医学教育,还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为未来的科研道路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2019年,他回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迅速成长为一位科研型医生。


2021年,江一舟成为博士生导师,主要聚焦于乳腺癌的精准医疗研究,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这一临床难题。


“杰青”之难:顶尖荣誉与科研激励


"国家杰青"是中国基础研究领域内一项备受瞩目的青年科学家资助项目,每年仅有约200至300名杰出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该项目提供的资助金额从8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旨在鼓励科研人员在长期研究中自主选择方向,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课题研究。获得这一资助不仅是对青年科学家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年仅36岁的江一舟教授荣获"国家杰青"称号,这无疑是对他科研成就的充分肯定。那么,除了江教授之外,还有哪些年轻的学者也获得了这一殊荣呢?让我们一同期待更多优秀青年科学家的涌现,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汪毓明 ,2005年获杰青资助,年仅29岁 。同年年底,他晋升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汪毓明教授主要从事日冕与行星际介质动力学和行星科学方面的研究,曾获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1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等奖项和荣誉。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3年,46岁的汪毓明 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是较年轻的院士候选人之一。


魏炳波在30岁获得了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谈及杰青项目的帮助与意义,魏炳波院士说: “杰青项目是我强有力的助推剂。” 1994年,魏炳波得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的好消息后,以“空间材料科学研究”为题提交了申请书。这让他成为国内较早提出“空间材料科学”新概念的学者之一。以杰青项目为起点,魏炳波带领科研团队在空间材料科学研究之路上越走越远,建立了金属材料超常凝固实验系统,自主研制了电磁悬浮、超声悬浮、静电悬浮、气动悬浮、熔体浸浮和自由落体等6种实验设备,并都达到国际先进或者领先水平。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深入推进,这些成果已经应用于空间应用系统。


一代代拔尖青年在杰青项目的助力下,成长得更快、更坚定,正如国家杰青项目的定位: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跨世纪的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30年来,在杰青项目资助下,大批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大多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

版权声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