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询金融固收组
我们专注于跨业资管、外汇、跨境人民币、自贸区、银行间债券、交易所债券、金融业牌照及业务资质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牛散赵哥  ·  A股:放量两连阳,下周还能涨吗? ·  15 小时前  
牛散赵哥  ·  A股:放量两连阳,下周还能涨吗? ·  15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中金公司股权投资岗公开招聘 ·  17 小时前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昨天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昨天  
法询金融固收组  ·  2025债券投研与风控能力提升研修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询金融固收组

境外城投债收益加速下行!

法询金融固收组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2-07 16:39

正文

熟悉境外城投点心债市场的朋友可能清楚,2025年开年以来,境外城投点心债收益加速下行!

实际上城投点心债收益下行的逻辑非常清晰:随着化债的推进,城投点心债市场的供应快速减少,存量点心债开始变得稀缺起来。

尽管此前南向通投资境外城投债被叫停,但是 市场又重新摸索出资金跨境投资的渠道 ,熟悉城投点心债市场的投资者可能清楚,近期城投点心债的交投非常活跃,收益率也呈现出快速下行的走势。

即使是城投点心债收益率有所下行,但是部分高收益主体的到期收益率仍然在两位数,扣除通道费还是显著高于境内城投债收益。

从境内城投债报价来看,除了像道桥这种主体还有可能上5%,其他网红主体城投债收益率均在4.5%以下,而大部分投资级的城投债,收益率基本都在2.5%以内。

从绝对收益率上看,境外城投点心债市场给了市场套利的机会。从市场报价来看,境外城投点心债甚至有超过12%的ofr,即使是扣除3%的通道费用,对于境内投资者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正是这种套利机会存在,吸引资金加速入场。

当然,市场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此前市场担心的几个维度开始逐步清晰起来:

1、除364债之外,境外中资城投债本身也是标债,其信用应该与境内对齐,既然境内城投债全部位于5%甚至4%以内,境外没有理由还在10%以上;

2、目前一级发行需要省级发改和财政出函,意味着境外城投点心债的发行逐步萎缩,那么存量城投点心债和美元债的稀缺性就会显现;

3、南向通、TRS的收紧固然对境内投资者跨境投资境外债形成限制,但是很多投资者已经有其他的创新渠道,未来如果这些方式被大部分投资采纳,那么境外城投债收益率下行是可以预期的;

4、化债与隐性债务置换以后,城投的资金压力大幅减轻,考虑到境外城投债的存量并不大,城投没有理由违约境外债,因为城投选择违约境外点心债的成本是难以承担的。

因此,境外城投债市场目前迎来一轮久违的上涨,这种上涨是一种健康的上涨,对于降低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对于境外中资离岸债市场的正常运行,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此前,市场一直有一种讨论,那就是境外城投点心债与美元债的信用能否与境内城投债对齐。大部分投资者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364债确实不应该对齐,但是其他由发改批文发行的境外城投债,信用可能稍弱于境内城投债,但是差距不会太远。

至少从收益率上来说,不应该出现当前这种同一个发行主体,境内债券收益率超过500BP级别的差距,如果我们认为当前境内城投债市场收益率是正常的话,那么境外城投债的收益率显然是偏高的。

既然境外城投债收益率显著偏高,那么套利资金应该迅速入场抹平这种差距。实际上,在通过南向通、TRS这种方式能够正常买入境外债券的时候,境内外收益率是趋于收敛的。

但是南向通暂停以后,境外债收益率再次上行,这种情绪性冲击当然是没法避免的。市场上也有一种看法,为什么南向通一停,境外城投债收益率就快速上行。

显然,这主要是由于境外城投债的主流买方仍然是境内资金,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资地产债的违约潮,让大部分中资在港券商巨额亏损的同时,也让很多真外资损失惨重。外资对于中资发行人的不信任也在近年达到一种新的高度,所以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敞口并不大;

二是外资对于中国城投的理解没有内资这么深入。即使是在两轮化债之后,和很多外资研究员沟通,他们也很难理解中国城投的运行模式,更不用说真金白银下场重仓。

而且,如果投资者看过境外城投债的发行文件,其实也能理解外资的无奈。因为到了2024年底的时候,部分城投债发行文件的报表,还有可能在用23年甚至22年的报表,这种报表的滞后或者不透明,也让外资能以真实看清城投的财务状况。

当然,外资看不懂的城投债,很多内资已经看不起。境内投资级城投债,收益率能超过2.5%已经是谢天谢地,所以如果有办法去境外买更高收益的城投点心债,我想大家都是愿意的。

认识境外债市场


境外债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境内很多投资者 可能对这个市场不熟悉,我们来说一下中资境外债市场的特殊性。

相较于境内债券市场,境外债市场参与范围更广,外资机构参与度较境内更高。境外债市场上的中资债券,目前仍然是以金融债、产业债和城投债为主。

金融债主要发行人包括中资银行全球分支机构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的投资交易和国内商业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很像,更多的是金融机构互相支持,所以在市场流通的不多。

当然,由于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较低,甚至与对应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持平,因此二级交投并不活跃。

产业债主要包括业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发行债券,比如部分大型科技企业、央国企、地产企业在美元债市场的债券。当然产业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地产债,考虑到近年中资地产债市场几乎崩溃,地产美元债市场的玩家已经很少。

目前,境外债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城投债投资者。城投美元债、点心债,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内城投债是一体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境外债可能安全性更高一些。

首先是违约成本,境外债毕竟是国际市场,城投都是国内各地重要的国企,发行人甚至都不愿意在国内债券违约,在国际市场违约的概率就更低。

其次是境外债目前仍然是由发改委审批,部分城投美元债甚至还有银行的信用备证,这无形中增加了城投债的信用。

境内很多投资者会说,外资不懂城投债。这句话既对,也不对。

因为参与境外债的朋友应该清楚,实际上外资会持有城投债(特别是部分对冲基金)。但是外资由于风控体系、决策机制与内资有较大不同,因此从过程上看外资比较死板和教条。但这不能说外资不懂城投,从市场参与者来说,是外资不能以中国城投债的特殊国情来看待城投,使得城投境外债市场长期以中资机构主导。

由于中资地产债市场的崩溃,大部分参与美元债市场的投资者(包括中资机构)都损失惨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机构直接裁撤了美元债投资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元债市场的崩溃,也使得部分外资美元债投资者彻底告别市场。

部分外资在离开市场的时候,对于债券的抛售,是不太讲价 格的。比如在当下,仍然有外资以收益率10%以上的价格在卖出城投债,这个收益率是非常吸引人的。

从外资的定价机制来看,他们对于国际评级机构的外部评级非常重视,甚至提到和公司内部评级一样的高度。

这显然和国内投资机构相反,国内的投资者在买入城投债时,可以说几乎不太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特别是卖方评级机构的评级。

主要是由于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参考意义较低,因此大部分投资者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信评队伍。

这些信评基本都是在各地实地调研,与城投发行人面对面沟通,获取第一手信息,这种信息量是外资不能比的,或者说,这种获取信息、城投债定价能力,也是外资不能比的。

当然,在我们与外资机构的交流中,也可以看到,由于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全球主要债券投资者在近年来均损失惨重,不仅仅是由于信用违约的损失,由于利率上升引发的资本利得损失也非常大。

而投资中国境内债券的外资投资者,虽然以人民币计价有一定盈利,但是由于人民币的贬值,换算成美元就录得大幅亏损。

所以从整体上,不同投资者从定价上就开始有分歧,最终产生不同的买卖角度。

南向通流程梳理


2017年6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7月2日,“债券通”正式上线。其中境外机构进入国内称为“北向通”,国内机构投资海外称为“南向通”。考虑到资本项目开放顺序问题,我们首先开放“北向通”。

2021年9月24日,“南向通”正式启动,进一步加深了内地与香港地区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根据央行公告,“南向通”的参与主体包含两类:

一是一级交易商中的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含非银和农商行);

二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

而南向通交易对手方暂定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定的“南向通”做市商,根据公开信息, “南向通”做市商包括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Credit Agricole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J.P. Morgan Securities (Asia Pacific) Limited、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可投资范围是在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

南向通”主要涉及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

金融基础设施,主要角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