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博士生,在实验室已经进入过年的状态了,就是有啥事都想放到年后再做。您要问为啥,且听我细细道来。
早上到实验室,本来打算好好规划实验,可一看到那堆实验器材,我这心就开始飘。心里琢磨着,反正过年放假也没人用,年后再摆弄它们也不迟。拿起移液器,感觉它像个烫手山芋,赶忙放下,自我安慰:“年后手稳了,操作肯定更精准。”
打开电脑,准备分析数据。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头瞬间大了一圈。“这么复杂,年后脑子清醒了,说不定一下子就理清了。” 于是,果断最小化窗口,顺手点开了网页,刷起了年货推荐。
旁边的师弟一脸认真地做实验,我心里还嘀咕:“这孩子,真不懂劳逸结合。” 正想着,导师走过来,看着我闲置的器材和空白的记录册,眼神里充满了 “关爱”。我赶紧解释:“导师,我这是养精蓄锐,年后以最佳状态投入科研,效率肯定翻倍。” 导师笑了笑,没说啥,可那笑容里仿佛藏着 “秋后算账” 的意味。
中午吃饭,和师兄聊起科研进度。师兄说他也差不多,满脑子都是过年的热闹场景。我们一致认为,过年就像一道神奇的屏障,所有科研难题只要跨过去,说不定就能迎刃而解。
下午,又磨蹭了一会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赶紧收拾东西准备溜。心里还暗自庆幸,今天又 “成功” 把任务留到了年后。不过咱也知道,这 “过年状态” 只是暂时给自己找点乐子,年后回来,还是得一头扎进科研里,争取搞出点像样的成果,不然怎么对得起这 “拖延” 的时光呢!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的话,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