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生日。可是从小到大,我几乎没过过什么生日。老家传统,只过10岁、
20
岁、
30
岁的大生日,
40
不过,接下去就是
50
了。于是,我的记忆中,只有三次生日印象,都是亲戚送鸡蛋面条什么的过来,有时候一起吃顿饭,有时候连饭都不吃,乏善可陈。他们只是在履行一个礼节般的习俗,走个过场而已。
后来我选择不过生日,主要是因为从上学到现在一直在学校,每年生日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寒假归家途中,要么就是到家以后。妈妈几乎想不起来,我自己也忘了,偶尔想到一次,也顶多是一晚鸡蛋面。说实话,正儿八经的自己的生日蛋糕,三十多年来我没有吃过。曾经有朋友提议要给我过生日,我也婉拒了,可能已经习惯了不过生日吧。
今年生日,我给自己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就是找到了我出生那天的一份报纸。泛黄的纸张,历史的气息,把我又带回到那个已经尘封的时代。这不仅是我三十九年的生活,也是这个国家三十九年的经历,是这个民族三十九年的命运。一切如昨。妈妈说她记得1月
24
日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本来前几天特别寒冷,那天艳阳高照,所以我的名字就带有了特殊的意味。
1978年
1
月
24
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右上角是毛主席语录:“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曾经是那个时代谈之色变的传染病。解放初期统计,全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胁。严重流行区,患病者相继死亡,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园荒芜,造成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解放后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
70
年代末期,患病人数已很少。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听说过这个当年如此肆虐的病。
头版头条,是《深揭很批‘四人邦’,团结战斗送瘟神》,副标题是“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血防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这个“邦”不是错别字,而是那个时代特殊的简化字,比如病、信、部、情、嚷、宣、展、面等字,在文中都有特殊的简化字,显得特别怪异,后来这些简化字废除了。“彭冲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代表们决心为尽快实现毛主席的遗愿而努力奋斗”。毛泽东主席在
1976
年
9
月
9
日去世,当时主持工作的是华国锋。所以头版次条是“响应华主席号召,向开滦煤矿工人学习”。头版还刊发了《昆山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新闻,并配发了新华社记者的述评《加强领导,夺取血防工作新胜利》。
这个版面带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烙印。1978年
1
月,还处于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前夕。从历史上回头看,
1976
年
10
月
6
日,华国锋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实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四人帮”。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全面主持工作,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是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77
年
7
月,
73
岁的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1978
年
1
月,人民日报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著名的长文是几个月后出炉的。
我注意到,1978年
1
月的中国,依然处于解放思想的前夜,阶级斗争的宣传依然非常突出。比如,我们在报纸上依然看到官方媒体除了要清算“四人帮”,还要继续批判林彪、刘少奇,甚至在第三版的《利用个性否定共性就是修正主义》一文中,把陈独秀、瞿秋白、高岗、彭德怀都界定为机会主义路线。华主席前面也加了“英明领袖”。这些可以理解。只是,我觉得当年学术界宣扬“李自成的哲学思想”有点黑色幽默了,把他抬上革命战争的神坛,是那个造反有理的时代的需要,是当年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