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  ·  600余位!他们是来自北大的院士! ·  5 天前  
北京大学  ·  600余位!他们是来自北大的院士! ·  5 天前  
新浪科技  ·  【#我国智能算力同比增速超65%#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马云和王卫掐架,还不是为了它!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09 20:16

正文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约翰·C·黑文斯  Mashable、《卫报》、《赫芬顿邮报》等特约撰稿人

译者 / 仝琳

微信公众号 / 中欧商业评论

编者按

前几天,菜鸟顺丰闹得国家邮政局强力介入的“数据争夺战”,归根到底,是在争夺电商物流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和行业规则的话语权。作为吃瓜群众的普通用户,你在互联网上分享的每一条有关自己的信息都是一项资产,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你的资产正在被偷窃。


迄今为止,个人数据已被数百个垂直行业分解得支离破碎。很快,我们就有可能把这些细碎的数据收集整理成一个单一的数据库,以史无前例的广度与深度,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的数字画像。这个数据集合的价值对任何一个拥有它的卖方来说,都是极具诱惑力的。唯一能够尽职尽责地管理好这些数据的人,就是数据所代表的那个人。


—T·罗布·怀亚特, IoPT咨询


隐私从未死去


隐私并未死去,它只不过没有得到妥善管理而已。


在对个人数据的讨论范围之外,隐私的定义非常明确。而在数字领域,许多人都认为隐私已经死去,这得到了依赖于从传播他人数据获利的机构的大力支持。但请认清楚问题的根源。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不管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哪个国家,隐私肯定没有死去。它通过各种各样的立法形式而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全世界的人们都在顽强地抵抗,竭力保护所有形式的隐私。


我有意选择使用“控制”一词来展开对个人数据问题的探讨。这样,我们就可以着手创建某种系统,允许个人对其数据做出自己的选择。


比方说钱,银行机构为使用其服务的人提供了一个存放并兑换金钱的地方。如果这种信任关系(银行—客户关系)之外的某人或某机构试图拿到这些钱的话,就是一种侵犯或者犯罪行为。


银行服务的例子为个人数据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类比。你分享的每一条有关自己的信息都是一项资产。有时,它可能会有一定的货币价值,如你的信用卡信息;有时它的价值以揭示你的生活的方式呈现,如你当前的位置。


但在下面这种情况下,银行服务的比喻就变得更为复杂了。


信息骗局


尽管一般来说,人们会把钱存在一家银行里,但在如今的互联网经济中,分享的数据在仅仅一天的时间里就被分包给了成百上千家机构。有些公司和用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脸谱网或某个网上零售商之间的关系。


但大多数拥有你身份信息碎片的机构跟你都没有任何关系。你跟他们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无法相互确定对等的价值交换。这意味着他们从你的行为和身份中不断获利,但你反过来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简言之,他们在偷窃你的资产。就跟小偷一样,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扒走了你的钱包。这就是这些机构从你身上窃取信息的骗局——他们获得的洞察不是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的。


想象一下,一名男子,以为一名女子对自己挺感兴趣,向她要了电话号码。她微笑着在纸巾上写了个假号码递给了他,他第二天就打过去了。这名男子误解了女子的意思,因为他的决定是建立在错误的设想之上的。把这个例子重复上演一千遍,就是当前的互联网经济的现状。



供应商关系管理与“数据银行”


在当前的互联网(物联网)生态系统中,个人数据通过成百上千个由公司控制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被挖掘和分析。这些系统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追踪,试图发现能够刺激购买的商机。


正如下图所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个概念之所以难以理解,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各个机构为了获得用户的信息所使用的系统各不相同。他们从自己出售的商品的背景出发进行追踪,而且与用户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关系。


而供应商关系管理(VRM)却改变了这种动态。观察一下供应商关系管理图。可以看出,个人能够控制其数据被任何机构或个人进行访问的方式。尽管图中显示的是一台电脑,但大多数人在进行讨论时,都会把这种交换门户看作一个个人云端。


这也被称为数据银行,不管怎么称呼,它的作用就好比Dropbox等能够安全存储数据的服务,能够像自己家里的安全服务器一样安全地存储数据。


如果你跟我一样,曾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从事过办公室工作,那你应该会记得那时要先把文件存为Word文档,放在软盘或U盘中,然后才能交给同事。文档仅有的副本就是你电脑里和你同事手里的两份。你可能会担心如果磁盘找不到了或者坏掉了,数据就会丢失。但是,除非你从事的是间谍工作,否则一般是不会有人在你不知情或未经你允许的情况下把数据偷走的。



个人数据的控制战争


现在,想象一下当今的世界。


当你开始使用任何一款智能手机时,你就已经把自己的实际位置透露给了很多应用程序。当你查看脸谱网时,你的每一次点击都会被追踪并反馈给算法,然后你就会看到侧边栏上的广告。而访问一个新网站呢?成百上千的Cookie追踪设置立马就开始追踪你的行为,其中有很多可能都携带着恶意软件,自动安装在你的电脑上。当你在零售店买东西时,信标临近技术便能够十分详尽地识别你的行为。当你在星巴克使用未加密的无线网时,坐在邻桌的黑客就可以侵入你的电脑,盗取你的数据。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一遍又一遍地上演。出于分析的目的,公司会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追踪,而每一家公司对我们生成的印象都各不相同。这无数种身份构成了遍布全世界的各种数据库,但没有一个是我们能够访问的。


我们身份的各种细小碎片,如群星般的有关我们生活的洞察,均为他人所有。我们永远没有机会看到。


虽然我的确相信数据代理商和其他机构正积极地让这个系统保持不透明,从而提升其利润,但很多追踪我们数据的广告商和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系统。


“数据新政”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见证个人数据情境共享的一面。鉴于个人云或银行可以安全地实现数据存储与共享,可以说明我们生活数据的仪表盘就成了某种“备份互联网”(Internet of Pings),即能够把有关我们数据的所有信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单一平台的中央数据库。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管理并组织自己的生活。


完全的生活连接远不止简单的数据共享而已。通过这些生活管理平台,哪怕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细小的事情也能实现完全个性化。例如,人们可能会在车里安装呼气酒精测量仪技术,当系统从其呼气中识别出酒精时,就会阻止这个人开车。或者,当家里有多名司机共用同一辆车时,每一把虚拟钥匙都将与相应个人的应用软件账号同步。


对于我们的健康与医疗账单、家庭、保险及约会生活等,生活管理平台都将提供同水平的高级个性化功能。在个人云端架构的保护下,这些数字仪表盘将会改变我们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


当前的互联网经济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它让很多人富了起来,而且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其个人数据的价值,所以就算被偷了,他们也不会感到不安。但这个趋势正在发生改变。从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开始,每一次新的安全丑闻或数据泄露都会进一步促进这种趋势的发展。


从个人层面来看,人们会厌倦自己的医疗卫生记录被分散得七零八落。或者,他们还希望把自己的医疗保险公司屏蔽起来,不让他们访问自己的健康追踪器,从而防止他们把自己的数据发送给老板。但愿人们不是因为害怕而开始使用个人云或者生活管理平台。但愿他们只是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以及将会获得的洞察。


“数据新政”的很多益处都和机构组织有关系。就跟你会想要管理自己的思想文档,决定哪些推文、照片及视频能够代表你的身份一样,你也应该希望能够控制自己的数据。这与其说是隐私或哲学问题,倒不如说是控制本该属于你的资产的问题。你把自己的钱存进银行,难道你的数字身份就不应该受到同等的关注吗?


本文摘编自《失控的未来》一书,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