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
北大是常为新的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

600余位!他们是来自北大的院士!

北京大学  · 公众号  · 教育 科技媒体  · 2024-10-03 14:21

正文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致敬,都是对国家实力的一次增强。这些伟大飞跃的背后,是一代代科学家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他们专注耐心、勇攀高峰的精神使科技创新成为可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截至2024年,自1955年以来

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过或任教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计600余位

弘扬科学家教育家精神

暨院士践行“四个表率”专题展览

讲述院士们的个人经历、感悟与寄语

让我们一同走进专题展览

感受这些“共和国脊梁”书写的波澜壮阔

读懂他们终其一生铸就的精神丰碑

展览地点: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一层东厅至四层连廊

注:各学部参展院士名单按照入选年进行排序,同入选年的按照姓氏音序进行排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

数学物理学部

从有限群模表示论的开创到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奠基,从声学与建筑声学的革新到凝聚态物理与量子霍尔效应的突破,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以卓越的智慧,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人民福祉不懈努力。他们中有近十名两弹一星元勋,有数学、物理、核科学、统计学、力学等领域开疆拓土,不断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卓越科学家。这些院士们以科学报国为己任,以育人传承为根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的深刻内涵。





参展院士名单

段学复、胡宁、黄昆、江泽涵、马大猷、饶毓泰、王竹溪、许宝騄、叶企孙、周培源、周同庆、张宗燧、程民德、邓稼先、胡济民、姜伯驹、卢鹤绂、徐叙瑢、于敏、朱光亚、周光召、陈建生、甘子钊、郭仲衡、廖山涛、苏肇冰、杨立铭、张恭庆、陈佳洱、吴杭生、李政道、丁伟岳、杨应昌、文兰、田刚、赵光达、王恩哥、鄂维南、陈十一、欧阳颀、谢心澄、张平文、高原宁、汤超、张继平、段慧玲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段学复

1914.07-2005.02

陕西华州人。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研究群表示论的奠基人,中国代数学的重要创始人和开拓者。

1946 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 年调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长期担任系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8 年其参与编写的《高等代数》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89 年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章”。


胡宁

1916.02-1997.12

江苏宿迁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1982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1985 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是我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黄昆

1919.09-2005.07

浙江嘉兴人。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51 至 1977 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


江泽涵

1902.10-1994.03

安徽旌德人。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最早把拓扑学引入中国,是我国拓扑学奠基人和我国数学会创始人之一。1931 年起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抗战时期随校南迁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曾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委,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数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52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委员,第三至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马大猷

1915.03-2012.07

广东汕头人。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人民大会堂音质设计师,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 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97 年德国夫琅和费协会金质奖章。1946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饶毓泰

1891.12-1968.10

江西临川人。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至 1968 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其间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系主任。


王竹溪

1911.06-1983.01

湖北公安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研究的先驱和开拓者,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推动者之一。1952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物理名词委员会主任。


许宝騄

1910.09-1970.1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浙江杭州人。数学家,统计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早期从事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研究并有重大贡献的一位杰出学者,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 ,对于推动概率统计在我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4 年到北京大学担任助教,1936 年公费赴英留学,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专攻数理统计,1940 年底,许先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回到祖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


叶企孙

1898.07-1977.0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上海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3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上世纪 20 年代与合作者对普朗克常数值作了精确测定,其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 16 年之久。其博士论文研究了液压对铁磁体铁、钴、镍磁导率的影响,并在 12000 kg/cm2 压强下测量了铁、镍、钴和两种钢的磁导率,理论分析与实验定性相结合,是中国研究现代磁学的第一人。1952 年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创立磁学专门组。曾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等。


周培源

1902.08-1993.11

江苏宜兴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 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也被誉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周同庆

1907.12-1989.02

江苏昆山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 -1936 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其间讲授“电磁学”“分子运动论及热力学”“近代物理及实验”“原子与分子光谱”“气体传导”等课程。


张宗燧

1915.06-1969.06

浙江杭州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统计物理学和量子场论研究的先驱、开拓者之一。1948 至 1952 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程民德

1917.01-1998.11

江苏吴县人。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 年到北京大学任教,并考取留学美国的李氏奖学金;1947-1949 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50 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52年回到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数学会理事长,《数学年刊》副主编等职。


邓稼先

1924.06-1986.07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一室主任,第九研究设计院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4 项。1984 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6 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 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 年入选“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946年 6 月,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胡济民

1919.01-1998.09

江苏如皋人。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 年起奉调筹建我国第一个培养核科技人才的教学基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后改称原子能系、技术物理系),任室 / 系主任至 1986 年,带领全系广大师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把北大技术物理系建设成为了我国核科学与核技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副主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等。


姜伯驹

1937.09-

祖籍浙江温州龙港。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8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 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 年获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0 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21 年获全国教材建设奖的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曾先后获陈省身数学奖、“何梁何利科技奖”、华罗庚数学奖。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理科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第七至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卢鹤绂

1914.06-1997.02

山东莱州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 年至 1957 年调入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即技术物理系前身)授课。曾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物理学会理事长,美国希格玛赛科学荣誉会会员等职。


徐叙瑢

1922.04-2022.07

山东临沂人。发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 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兼做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的研究生。1955 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是中国发光学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


于敏

1926.08-2019.0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河北宁河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理论部副主任,第九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1950 至 1951 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于敏承担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研究(第四完成人)、“氢弹突破和武器化”工作(第一完成人)、“气态引爆弹装置的突破”工作(第二完成人)、“中子弹装置的突破”工作(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三次)。1985 年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 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 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光亚

1924.12-2011.0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湖北武汉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0 年 4 月,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5 年 5 月,领导筹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与胡济民、虞福春等承担为新中国培养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在较短时间内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1985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6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 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周光召

1929.05-2024.08

湖南长沙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4 年 8 月起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教授。周光召创造性地运用“最大功原理”,从理论上支持了我国自己的计算结果,与邓稼先等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与于敏等突破氢弹原理,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1999 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陈建生

1938.07-

福建福州人。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2000 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曾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1998 年促成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北京天体物理中心”,2000 年促成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担任创系系主任达 11 年。推动北京大学和美国科维理基金会合作成立国际化的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对北大天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甘子钊

1938.04-

广东信宜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 年 9 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 年 1 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系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


郭仲衡

1933.03-1993.09

广东广州人。应用数学和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63 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1985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79 年至 1992 年先后担任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 8 所大学客座教授;此外还担任了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


廖山涛

1920.01-1997.06

湖南衡山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我国微分动力系统的开创者和开拓者。1956 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1985 年“由于他在球面上的周期变换和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两个不同领域的基本贡献”获第三世界科学院首届数学奖。获1987 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苏肇冰

1937.06-

江苏苏州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1958 至 1963 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杨立铭

1919.02-2003.01

江苏溧水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获得 1985 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52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上世纪 50 年代末,参与举办并主讲全国核物理讲习班,与于敏合作撰写了《原子核理论讲义》。


张恭庆

1936.05-

上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留校任教。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6 年获陈省身数学奖,198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3 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4 年应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 45 分钟报告。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第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佳洱

1934.10-

上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 年毕业于原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55 年调入北京大学,其间曾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主任。2001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 院士。曾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先进个人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吴杭生

1932.02-2003.12

安徽桐城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 至 1975 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李政道

1926.11-2024.08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苏州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84 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李政道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作出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954 年,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1956 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对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70 年代以来,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


丁伟岳

1945.04-2014.11

上海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1993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及陈省身数学奖;1995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1 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自 2000 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数学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八届和第九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国委员会委员。


杨应昌

1934.05-

北京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留校任教,1977 年至 1984 年任磁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物质的磁性,结合我国资源特点,致力于探索稀土合金的新相、揭示新效应、开辟新应用。1991 年和 2003 年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 年获第 23 届国际稀土永磁与先进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大会杰出成就奖。


文兰

1946.03-

安徽泾县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1 年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86 年于美国西北大学数学系获博士学位,1988 年起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工作。1997 年获陈省身数学奖,2011 年获华罗庚数学奖。曾任《数学学报》编委、《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编委、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田刚

1958.11-

江苏南京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94 年获得由美国国家基金会颁发的沃特曼奖。1996 年获得美国数学会的韦伯伦奖。1998 年成为首届长江学者,2016-2019 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曾任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等职。


赵光达

1939.10-

陕西西安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 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 年晋升为教授,1990 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4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 年获第一届周培源物理奖,2022 年获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王恩哥

1957.0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上海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及英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休斯敦大学超导中心及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 Fellow、日本东北大学 JSPS 访问教授(2001)、德国 FritzHaber 研究所 AvH 访问教授(2005)、美国斯坦福大学 GCEP 访问教授(2008)、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大学 KITP 访问教授(2009)、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学者(2018)。2017 年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执行副主席,2018 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国际董事,2019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中心国际联盟首任主席。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数学物理学部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怀柔科学城国际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美国 AlP Advances 执行主编。


鄂维南

1963.09-

江苏靖江人。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理事长。曾获首届美国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总统奖,冯康科学计算奖,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颁发的 Collatz 奖和麦克斯韦奖,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R.E.Kleinman 奖和冯·卡门奖,SIAM 和 ETH Zürich 联合授予的 Peter Henrici 奖,ACM 戈登·贝尔奖和第五届北京市华人华侨“京华奖”。首届美国数学会会士、首届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首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陈十一

1956.10-

浙江天台人。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荣获 2017 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奖”,2019 年“中国海归 70 年 70 人”称号,2022《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2013 年 -2015 年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欧阳颀

1955.07-

安徽天长人。非线性科学与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起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教授。200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2018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谢心澄

1959.0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南京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0 年起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谢心澄于 1982 年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本科毕业,1988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校董事会讲座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研究室主任、中科院国际量子结构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创始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任两届 PRL 凝聚态物理副主编,现任《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主编及多项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编委。


张平文

1966.07-

湖南长沙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92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得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获北京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2019年-2020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20年-2022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高原宁


1963.04-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 年、1989 年先后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和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89 年至 2000 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00 年至2018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8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创建并领导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底夸克实验(LHCb)中国团队,在强子谱、重夸克偶素产生机制等研究中作出系列突破性成果,对深入理解物质构成和揭示基本粒子间强相互作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汤超

1958.10-

江西弋阳人。统计物理学家、物理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荣誉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主任,全国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秘书长。1981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1986 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11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张继平

1958.07-

山东成武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 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俄数学中心主任。现为 Asia-European J. Math和《数学学报》副主编。1995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6 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年入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9 年获陈省身数学奖等,2020 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段慧玲

1970.05-

内蒙古赤峰人。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三八红旗手、德国洪堡研究奖获得者。2007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中国科学院

化学部

化学部的院士们在基础化学理论、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默默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他们不仅致力于科研创新,还积极投身于高等教育与科学普及工作,为我国化学教育的现代化与提升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中,有人致力于化学名词的命名与统一,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有人聚焦高分子化学领域,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开辟新方向。同时,他们还不忘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通过设立讨论班、研究生班等形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精英。





参展院士名单

曾昭抡、傅鹰、黄子卿、唐敖庆、袁翰青、虞宏正、张青莲、冯新德、高小霞、蒋明谦、唐有祺、王序、邢其毅、徐光宪、黎乐民、刘元方、王夔、张滂、周同惠、张礼和、朱起鹤、刘若庄、周其凤、黄春辉、吴云东、高松、刘忠范、严纯华、席振峰、张锦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曾昭抡

1899.05-1967.12

湖南湘乡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教务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兼高教司司长等职。


傅鹰

1902.01-1979.09

福建闽侯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


黄子卿

1900.01-1982.07

广东梅县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唐敖庆

1915.11-2008.07

江苏宜兴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吉林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 次,二等奖 2 次,并获 1993 年陈嘉庚奖和 1995 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袁翰青

1905.09-1994.03

江苏南通人。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化工系主任,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局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等职。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届 中央委员会委员。20世纪30年代获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称号,1935年获荷兰科学家范霍夫奖。


虞宏正

1897.10-1966.11

福建闽侯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北京大学化学系、西北农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等。


张青莲

1908.07-2006.12

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 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7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8 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冯新德

1915.10-2005.10

江苏吴江人。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 年院系调整后调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高小霞

1919.07-1998.09

浙江萧山人。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1 年受聘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第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第 21、22 届常务理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明谦

1910.11-1995.05

四川蓬溪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曾任《化学》杂志副主编,《化学学报》副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唐有祺

1920.07-2022.11

上海南汇人。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6-1950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鲍林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曾任 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一届理事长、国际晶体学会第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


王序

1912.03-1984.02

江苏无锡人。化学家、药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1940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药学系主任、核酸化学研究室主任等职。担任过全国群英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并担任过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组副组长等职。


邢其毅

1911.11-2002.11

贵州贵阳人。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起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是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学术领导人之一,该项目于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徐光宪

1920.11-2015.04

浙江绍兴人。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1951年起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


黎乐民

1935.12-

广东电白人。物理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刘元方

1931.02-

浙江镇海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放射化学与核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夔

1928.05-

天津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为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52年到北京大学医预科任教,1953年进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等职。


张滂

1917.08-2011.11

江苏南京人。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任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获200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周同惠

1924.11-2020.02

北京人。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 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 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代表作有《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中草药现代研究》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张礼和

1937.09-

江苏扬州人。化学生物学家、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等职 , 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化学生物学倡导者。1958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并留校任教。


朱起鹤

1924.07-2024.02

北京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职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系和中科院化学所。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刘若庄

1925.05-2020.10

北京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北京大学化学系、长期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量子化学基础》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周其凤

1947.10-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湖南浏阳人。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副主席、主席,是IUPAC百年来首位中国人主席。周其凤曾经获得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1997年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荣获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澳门等地八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黄春辉

1933.05-

河北邢台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 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 2003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吴云东

1957.05-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溧阳人。理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曾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任世界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理事,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主席。先后获得王宽诚交流学者奖、国家自然科学奖、香港裘搓奖、中国卓越研究奖、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福井奖章Fukui Medal、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德国洪堡研究奖(Alexander-von-Humboldt Research Award)和美国匹兹堡大学杰出校友奖等。


高松

1964.0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安徽泗县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8年起任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常务副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现任中山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Inorg. Chem. Front. 主编,Nat. Sci. Rev. 副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的博士生两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刘忠范

1962.10-

吉林九台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和北京市委主委、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


严纯华

1961.01-

江苏如皋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8 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等奖励。


席振峰

1963.04-

河南虞城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起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任教,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等。


张锦

1969.12-

宁夏同心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201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2008、2017)、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00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23)。


中国科学院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探生命奥秘,解健康之谜。众多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杰出的科学院士深耕基础理论,构建起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学科大厦,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从动物遗传与行为的深入研究,到植物生理与生态学的开拓性发现,再到医学领域的细胞衰老机制探索与疾病治疗新方法的研发,他们的工作无一不彰显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国际舞台上,他们更是中国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为中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参展院士名单

陈桢、李继侗、李连捷、林镕、马文昭、汤佩松、殷宏章、俞大绂、张景钺、刘思职、陈华癸、王志均、吴阶平、庄孝僡、翟中和、韩济生、陈慰峰、韩启德、许智宏、朱作言、方精云、童坦君、赵进东、尚永丰、朱玉贤、程和平、陆林、谢晓亮、张泽民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陈桢

1894.04-1957.11

江西铅山人。动物学家,中国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学史研究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桢历任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及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1952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李继侗

1897.08-1961.12

江苏兴化人。植物学家、生态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先后担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等校教授、内蒙古大学副校长。


李连捷

1908.06-1992.01

河北玉田人。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中国土壤学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地质学与土壤学学科交融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学系主任等。


林镕

1903.03-1981.05

江苏丹阳人。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学科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菌物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马文昭

1886.05-1965.1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河北保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堂。1919年至1920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进修,1920年至1921年作为师资培养被选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解剖科进修。回国后,1921年至1940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科助教、讲师、助教授。1940年至1942年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科教授。1942年至1945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科教授。1945年至1953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科主任、教授,1946年至1947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1953年调任北京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


汤佩松

1903.11-2001.09

湖北浠水人。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奠基者之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开拓者。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历任武汉大学、贵阳医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教授;美国植物生理学会和美国植物学会通讯会员。


殷宏章

1908.10-1992.11

贵州贵阳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俞大绂

1901.02-1993.05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浙江绍兴人。植物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植物病理学和农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1946年筹组北京大学农学院,并任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主要从事谷类作物抗病育种及种子消毒等方面的研究;在稻恶苗菌的异核遗传研究中,阐明了国际上长期争论的异核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的问题。著有《微生物学》、《粟病害》等。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第四、五、六届常务委员。


张景钺

1895.10-1975.04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武进人。植物学家、植物形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任北京大学植物学教授兼生物学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抗战时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2年为教育部部聘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植物学系主任。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生物学系合并成立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主任。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


刘思职

1904.03-1983.08

福建莆田人。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陈华癸

1914.01-2002.11

江苏昆山人。土壤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土壤及农业化学系主任、院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王志均

1910.08-2000.12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山西昔阳人。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在贵阳医学院任教多年。于1946年前往美国伊利诺耶大学医学院深造,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并返回中国,开始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科任教。1969年至1983年期间担任生理教研室主任,为生理学科的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北京医科大学首届“伯乐奖”。执教60多年,培养了数千名学生,其中多人成为了高、中级专业人才。


吴阶平

1917.01-2011.03

江苏常州人。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致力于医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对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庄孝僡

1913.09-1995.08

山东莒南人。实验胚胎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曾兼任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曾任第六、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翟中和

1930.08-2023.02

江苏溧阳人。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被派往前苏联留学,1956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回国,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科研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召集人,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组织联盟副主席,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和亚太地区细胞生物学大会组委与顾问。


韩济生

1928.07-

浙江萧山人。神经生理学家,疼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曾任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针刺镇痛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陈慰峰

1935.11-2009.01

江苏盐城人。中国著名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获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3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5年度光华科技一等奖、200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7年度、2008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技术进步奖”、2008年度中国免疫学终身成就奖、2008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称号。1958年起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


韩启德

1945.07-

浙江慈溪人。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起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许智宏

1942.10-

江苏无锡人。植物生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9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曾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863、973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物工程学会、植物学会理事长。


朱作言

1941.09-

湖南澧县人。遗传发育与生物技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六年制),2000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朱作言开创鱼类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新领域,被誉为“世界转基因鱼之父”;创立北京大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推动北京大学相关学科发展;指导建成全球三大库之一的“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方精云

1959.07-

安徽怀宁人。生态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基金委创新团队项目(2009)、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020)等资助;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长江学者成就奖(2006)、美国生态学会杰出生态学家奖(2019)等奖项;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童坦君

1934.08-2022.12

浙江宁波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7月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被教育部选拔为中美建交前首批访美学者之一,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博士后研究。


赵进东

1956.11-

江苏武进人。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0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并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兼任教育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尚永丰

1964.06-

甘肃通渭人。医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朱玉贤

1955.12-

浙江富阳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朱玉贤长期从事棉花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及演化和拟南芥转录调控因子研究。其有关棉花纤维细胞伸长发育的基础研究在2008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1991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程和平

1962.12-

安徽桐城人。细胞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首席科学家。1980年-198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就读于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并在生物学系辅修生理学专业并获第二学士学位。2005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陆林

1966.09-

安徽安庆人。精神医学与睡眠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委员、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谢晓亮

1962.06-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人。生物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医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三院外籍院士。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谢晓亮是改革开放后大陆学者分别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和冠名讲席教授的第一人,2018年全职回到母校北京大学工作任李兆基讲席教授,2020年担任昌平国家实验室主任,兼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曾获国内外多项荣誉,包括美国生物医学最高奖之一“Albany奖”、美国物理化学最高奖“Peter Debye奖”、美国生物物理最高奖“Founders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张泽民

1967.07-

河南驻马店人。生物信息与智慧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年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回国任职于北京大学,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生物医学创新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

地学部

地学前沿探索的院士们聚焦地质、地理、气象及环境科学等领域,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做出了贡献。地质勘探成果为国家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地质资料;环境科学守护绿水青山,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气象学家精准预测天气变化,为防灾减灾工作筑起坚固防线。





参展院士名单

李四光、乐森璕、孙云铸、王竹泉、董申保、侯仁之、马杏垣、王仁、谢义炳、赵柏林、涂传诒、陶澍、金之钧、朴世龙、朱彤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李四光

1889.10-1971.04

湖北黄冈人。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

1920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系主任,1950年任中科院副院长,1952年任地质部部长。中国地质之父,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乐森璕

1899.09-1989.02

贵州贵阳人。地质学家,古生物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毕业于北大地质学系。


孙云铸

1895.10-1979.01

江苏高邮人。古生物地层学家,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26年赴德国留学,1927年获哈勒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1937年北京大学南迁,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任地质地理气象系主任,1946年继续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主任。


王竹泉

1891.04-1975.07

河北交河人。区域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课题“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于1978 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46年至1949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董申保

1917.09-2010.02

江苏常州人。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长春地质学院院长。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转入克莱蒙费朗大学,研究法国中部高原的变质岩系。回国后,董先生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副教授。1952年,借调长春参与组建东北地质学院, 1984年调回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任教授。


侯仁之

1911.12-2013.10

山东恩县人。历史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10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历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至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马杏垣

1919.05-2001.01

河北乐亭人。构造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获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1年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48年至1951 年在北京大学工作。


王仁

1921.01-2001.04

浙江湖州人。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力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 学与技术进步奖”。1955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谢义炳

1917.04-1995.08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湖南新田人。气象学家、气象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现代气象教育和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教授。谢先生一生从事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致力于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研究,为中国气象现代化和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以及湿斜压大气的概念和系统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事大气环流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空间不稳定性概念,奠定了传统的斜压波不稳定性理论和判据。20世纪90年代,他从事大气大型涡旋与基本气流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指数循环的动力学理论。


赵柏林

1929.04-

辽宁辽中人。大气科学和遥感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1979年起任教授。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年被授予“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涂传诒

1940.07-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北京人。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9年度和2001年度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992年国际科联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Vikramsarabhai 奖章”获得者,1992年度首届“王丹萍科学奖”获得者,2002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 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006 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在太阳风与太阳大气研究领域作出了创造性的、国际公认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空间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72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陶澍

1950.08-

江苏无锡人。地理学家、环境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提名,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20年获首届中国地理学会会士。1984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金之钧

1957.09-

山东青岛人。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0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2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020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朴世龙

1976.04-

吉林龙井人。地理学家、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常委。2016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 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2011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朱彤

1962.09-

四川成都人。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学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1999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中国科学院

信息技术科学部

信息技术科学部的院士深耕极端光学、软件工程、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控制科学及柔性电子等多个信息技术科学前沿领域,不仅构建了坚实的学科基础,还推动了关键技术从理论到应用的飞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这些院士们还积极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参展院士名单

杨芙清、王阳元、秦国刚、夏建白、黄琳、黄维、梅宏、龚旗煌、黄如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杨芙清

1932.1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1958年北京大学数力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98年、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 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 家及省部级奖励26项。曾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系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名誉院长,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名誉院长。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180名。


王阳元

1935.01-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浙江宁波人。微纳电子学战略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195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已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余百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1年获国 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9项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曾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微电子学系主任,全国 ICCAD 专家委员会主任、ICCAT 专家委员会主任和全国集成电路产品开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名誉院长,北京集成电路学会名誉会长,IEEE Life Fellow 和 IEE Fellow 等。


秦国刚

1934.03-

江苏昆山人。著名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研究生毕业,师从黄昆先生,此后长期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 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学位委员会主席等职。


夏建白

1939.07-

江苏苏州人。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和1965年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分别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师从黄昆,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70年。1978年起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至今。


黄琳

1935.11-

江苏扬州人。控制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3 年当选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IFAC Fellow), 同年获蔡元培奖,2016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控制科学的拓荒者、见证者和推动者。1953 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57 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黄维

1965.05-

河北唐山人。柔性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美国 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2年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亚太地区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执行委员兼主席高级顾问。


梅宏

1963.05-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贵州遵义人。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ACM/CCF/IEEE Fellow,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1992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第十二届理事长。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s等奖励。


龚旗煌

1964.08-

福建莆田人。著名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大学校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


黄如

1969.11-

福建南安人。著名微电子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东南大学校长。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


中国科学院

技术科学部

技术科学部的院士以非凡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通过技术创新,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新材料研发、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量子材料、跨尺度力学等科技难题的攻克及成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展院士名单

王选、吴全德、石青云、倪晋仁、俞大鹏、魏悦广、彭练矛、贾金锋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王选

1937.02-2006.02

江苏无锡人。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被誉为“当代毕昇”。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留校任教。1991年起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现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曾任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吴全德

1923.12-2005.12

浙江黄岩人。电子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7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石青云

1936.08-2002.12

重庆合川人。模式识别与图像数据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主持创建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至1992年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中心主任、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荣誉称号。


倪晋仁

1962.08-

山西山阴人。环境水利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俞大鹏

1959.03-

宁夏中卫人。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1999年起任教授。2004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魏悦广

1960.01-

陕西渭南人。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中心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8年先后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1998年至2016年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力学学报》主编等。


彭练矛

1962.09-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湖南平江人。材料和电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获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入选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三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1999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贾金锋

1966.03-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江苏淮安人。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学技术大学代理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院长。1996年6月至1998年1月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 

贾金锋长期从事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量子材料等实验物理前沿方向的研究,在量子材料设计生长、表征及物性调控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工程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高文


高文

1956.03-

辽宁大连人。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2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成员、组长,1998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0年至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其间 2000年至2003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2013年至2018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至2020年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鹏城国家实验室主任,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组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中国工程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韩德馨、钱绍钧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韩德馨

1918.09-2009.10

江苏如皋人。煤炭资源与勘探专家,煤田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归国学者,被誉为“中国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 1942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3年至1945年在北京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钱绍钧

1934.10-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浙江平湖人。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还曾担任苏联辐射剂量学专家的专业翻译。曾任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等。钱绍钧主要从事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技术工作。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核试验中多项科研工作,组织领导了多项地下核试验工程技术的攻关,主持或参与多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及规划制定。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198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荣誉称号,多次获评“先进科技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标兵”等。


中国工程院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汪菊渊


汪菊渊

1913.04-1996.01

安徽休宁人。花卉园艺学家、园林学家、园林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中国造园专业创始人。担任过北京市园林局局长、总工程师。著有《中国古代园林史》。曾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工作。



中国工程院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唐孝炎、张远航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唐孝炎

1932.10-

江苏太仓人。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起在北大工 作。她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90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4年获国家环保总局第二届中国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2005年获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同年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维也纳公约20周年贡献奖;2023年获“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


张远航

1957.07-

重庆城口人。大气化学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和 2019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国工程院

农业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张改平


张改平

1960.12-

河南安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召集人,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的动物免疫学和生物技术专家,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的发明者和奠基人。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中心主任, 农业部动物免疫学实验室主任。



中国工程院

医药卫生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楼之岑、陆道培、沈渔邨、郭应禄、庄辉、詹启敏、乔杰、王俊、姜保国、黄晓军、张强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楼之岑

1920.01-1995.03

浙江安吉人。生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贵州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1950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受聘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执教,组建了该校生药学教研室,先后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药学系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陆道培

1931.10-

浙江宁波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前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前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造血干细胞合作组发起人,陆道培医疗集团创始人、医学总监。


沈渔邨

1924.02-

浙江杭州人。精神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同年赴苏联留学攻读精神病学研究生,1955年毕业获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副院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WHO/ 北京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1986年获挪威科技学院国外院士称号。


郭应禄

1930.05 -

山西定襄人。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带头人,著名医学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63年于北京医学院泌尿外科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吴阶平杨森医药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庄辉

1935.01-

浙江宁波人。病毒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5项,新药证书3项。1963年起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荣获2013年健康中国年度人物,“Okuda-Omata杰出贡献奖”(Okuda-Omata Distinguished Award),是APASL历史上该奖项的第四位获得者。


詹启敏

1959.01-

江西乐平人。分子肿瘤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生物技术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2016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乔杰

1964.01-

黑龙江哈尔滨人。生殖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87年毕业留校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11年及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2024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


王俊

1963.11-

河南淮滨人。临床医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1997年获国际胸心外科学界最高青年奖Graham Fellowship,201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22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1989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姜保国

1961.04-

辽宁丹东人。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主任委员;现任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


黄晓军

1964.08-

江西抚州人。血液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半相合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血液疾病的领导者。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2014年及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中心(CIBMTR)与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ASTCT)共同颁发的杰出服务奖。1992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张强

1958.05-

四川泸州人。药剂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国药剂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原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95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


中国工程院

工程管理学部




参展院士名单

王陇德、董尔丹

↓↓左右滑动阅读院士信息↓↓


王陇德

1947.01-

河南开封人。卫生管理和疾病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控制“高川”奖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无烟日奖等奖项。2007-2012年,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曾任国家卫生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董尔丹

1959.03-

河北唐山人。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家、医学科技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进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展览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弘扬科学家教育家精神暨院士践行“四个表率”专题展览不仅是院士个人经历与工作成就的精彩展现,是北大学科建设发展的生动呈现,是一代代北大人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回顾,更是科学家教育家精神的历史传承与高位引领。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人事部

编辑 | 张矣可、史童月

文字 | 李加逸、李世奥、张矣可

排版 | 史童月、王俊晔、唐儒雅、卫雅伦、杜金莹、陈蕾

图片 | 李香花

责编 | 陈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