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告文案  ·  星巴克,重回一个定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被这些书喂大的孩子,早就赢在了格局上!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10-12 17:58

正文


今年新学期刚开学,就发现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在讨论给孩子安排 阅读书单 的事。

不管是听书,还是以各种形式按头让孩子看,我发现增加孩子的阅读量输入已经是群里孩子的标配了。因为很多父母都意识到,要 鼓励孩子多读名著,尤其是中国古代经典名著


特别是今年的一些内容调整上,就可以看出注重 经典文学、强调深度思考、考察综合能力 ,要突出“ 文化育人 ”的功能,再去用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未来势必会遭遇滑铁卢,大量的 名著阅读加深度理解 是学好语文的正确方法。

另外教材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涵盖了从 《诗经》、诸子散文、汉魏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丰富内容,学习的难度和深度有明显加大, 但是很多古代文学的内容晦涩难懂,别说孩子,就连大人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01
注重传统文化
强调阅读积累

古诗、古文,就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我们孩子在日常学习古诗、古文的过程中,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不系统,过于碎片化。

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都是东一篇、西一篇,没什么体系可言,放在 文学史中缺乏关联性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背了不少,但一做对比、联系的那种题就犯难的原因。


而且,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古代文学流传至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词、赋、曲等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如果没有系统框架的支持 ,很容易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长河中迷失,在大量古代名著作品前望而却步。

所以,学习古代文学,搞清楚文学发展脉络,是会让孩子学古诗文事半功倍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建立 古代文学大框架呢

02

跟着有趣有料的老师

建立古代文学大框架


而说起文史知识的学习,有一位老师就不得不提,他就是圈粉无数孩子的 姜sir姜天一老师 。他曾经提出了一个想法,“孩子们都 爱听故事 ,为什么不试着把名著用更好玩、有趣的方式讲出来呢?”

因此,姜sir在上课的时候特别擅长角色扮演,用讲故事的方式 先提起孩子的兴趣,再来传授文史知识 。网上随便一搜,都有很多姜老师铁粉。他上课非常有魅力,讲课 妙趣横生 ,让无数孩子从此爱上了文史。


他今年新推出了一个 《给孩子的古代文学》 课程, 适合6-16岁的孩子 。专门给孩子们讲古代文学发展史和经典作品精讲,涉及 中小学推荐阅读的优秀诗文篇目98篇/段 ,占比全部推荐的72.59%。从先秦到明清,跨越3500多年,百余名文人,百余篇作品评讲。

课程的初始,就以 《朝代歌》 起头,让孩子先初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


《朝代歌》是整个古代史的脉络,很多家长孩子觉得是不是会背了,就可以了?

其实不然,姜老师用了整整三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梳理,帮助孩子们理解,为整个“ 古代文学史 ”学习定下一个扎实的调子,从一开始就打下一个良好的底子。



01讲爆点,促思考

姜老师非常善于抓住历史演变中的转折点去讲,也等于给孩子 打开了一个个爆点,孩子爱听 ,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去思考这一句句话背后的历史含义。

比如《朝代歌》中“尧舜禹相传”这句,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 中间发生了什么?明明“禅让制”听起来更好,为什么在历史上的时间却很短?这背后其实是“选拔机制的纷争”带来的不确定性。


又比如“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这个分界点中间又发生了什么呢?这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上演了一出“狼来了”的故事,最终自食恶果,让整个历史发生大变革。

通过这样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讲解,让孩子们对《朝代歌》的理解更深更透彻!

02埋逻辑,建史观


虽然这才是整个课程的开始,姜老师就已经给孩子们埋了一些 逻辑和历史观 在里面。

比如讲到“东西周”,会讲到为什么分为“东西周”,而不叫“南北周”?主要是因为都城的位置,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明白了这点,后面还有会东西汉,南北宋,东西晋、孩子就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还比如,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西汉和东汉之间,还有一个短暂的王莽新政;历史上最混乱的南北朝并立,隋一统天下。

这几个政权全部时间很短, 人们对于秦始皇、隋炀帝多种评价,我们到底该怎么评价这段历史 ?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解读这件事儿。


03理框架,顺脉络


从三皇五帝传说时代,到清朝灭亡古代史结束,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用三节课的时间,带着孩子们把3500年的 代更迭、发展脉络、重大事件 ,梳理得清清楚楚。

以后,孩子学任何文学作品,都能像“给一本书找书架”一样,找到它背后所属的朝代和历史背景, 让孩子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把所有零散的文学知识,用历史脉络给拎起来,学活学透。



03

文史双线交织
有历史有文学

01讲史:系统讲授古代文学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