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囊团达人
你所有的机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百合花开——林清玄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百合花开——林清玄 ·  昨天  
深夜书屋  ·  一路繁花的庆奶,被75岁的她狠狠圈粉! ·  昨天  
ONE文艺生活  ·  插足、借钱、冷暴力 | 27次友情祛魅的瞬间 ·  3 天前  
ENRAN解谜局  ·  璇玑崩云赋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囊团达人

是什么让被性侵者没有拒绝伤害?

智囊团达人  · 公众号  · 美文  · 2018-04-09 19:30

正文


文|南桃桃 授权发布

来源|南桃桃(ID:nantaotaoclub)


最近曝出了好几例性侵案件。


北大前教授20年前性侵女学生高岩致其自杀身亡。


武汉理工导师长期控制男学生陶崇园导致其不堪压力跳楼身亡。


在此之前,还有著名的房思琪事件。


根据FBI调查显示,被曝光的案例只有36%,在我国是7%。


中青网在2016年指出,性侵和强奸案中熟人作案比例高达70%,国外媒体的调查结果是80%。



而之所以这些性侵被得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害者不敢拒绝。


为什么不拒绝?


不敢正面拒绝的第一个因素,是家庭教育的失职。


如果你看过高岩的家庭背景资料,会发现她的背景和房思琪有点相像。


高岩的父母是北京很受尊敬的中学老师和语文考试的总阅卷人,林奕含的父亲是台南知名的医生。


高岩和林奕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都接受过完整的审美和艺术训练,她们不曾了解这个世界上肮脏的一面。


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她们的父母,也在小心维持着这种阶层壁垒打造出来的体面不被戳破。


房思琪第一次被性侵的时候年纪较小,在书中她披露了自己性教育缺失的事实:


“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人物》在采访高岩父母的稿件中也指出,高岩的父亲有次回家看到教授从女儿的房间出来,而自己,并没有多想。


这其中,你可以说是父母那一代人不敏感,他们自己也是在性教育缺失的环境中长大的,并没有给自己孩子性教育的意识。


但也不能否认,父母的心中,都有着侥幸心理,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


可是,如果发生了呢?


相比义愤填膺,给孩子各种支持的父母,他们孩子的遭遇是双倍的可怕。


是父母的耻感,造就了孩子的缄默。


2003年有部电视剧叫《女人不再沉默》,讲述的是一家两代女人都被性侵的故事。


母亲管桂珍在上学的时候被体育老师性侵,同时被性侵的女孩出来指认,而她没有。


她把这一切隐瞒起来结婚生子,直到女儿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得知女儿在公厕被性侵后她的第一反应是不许说出去。


很多时候父母的这种态度,会给孩子造成第二次伤害。


为什么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做错了什么,我是否需要反思和道歉?


父母为耻,孩子也会这样想,而受害者因为羞耻选择沉默,正是施害者十分乐意看到的


在《人物》的采访中,看到面对女儿高岩对沈阳的抱怨,高岩石的父亲甚至劝说女儿,不要有这么大的怒气。


很多时候,家人父母,对老师有着「施恩者」或者「极其正直」的刻板印象,认为老师绝对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对老师的不合理要求认为合理,甚至鼓励孩子积极去老师那里,获取某种额外的利益和便利。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风评很不好的男性指导员老师。


当时,上一届的学姐中已经流传着他试图非礼某位女班长的事情。


那位被他瞄上过的学姐说,有一次晚上被叫到办公室去帮他往他宿舍里搬东西。


学姐过去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几幅卷筒画,根本就不重,一个人也完全拿的过来。


他非要坚持学姐去送,送到宿舍中还要学姐帮忙挂在墙上,而学姐对着墙挂画的时候,他开始在后面各种肢体摩擦。


这个故事在女生宿舍人尽皆知,但同级同宿舍的另一个女孩,就丝毫不在意。


有次兴冲冲的跑进宿舍宣布,咱们导员说了,如果我拿到驾照,学会开车,以后去哪里参加活动吃饭都可以带着我,我要赶紧去学驾照了。


我和几个同宿舍的女孩听的面面相觑。


不过后来听到女孩的父亲给导员送礼物,求关照,甚至在开学不久后请全体宿舍的人吃饭请求关照他们女儿之后,就觉得不奇怪了。


而这样的女孩,如果学到了父母打理关系的精髓不是是利益交换还好,如果说她把导员此类男人的额外关注当作恩惠不敢忤逆,恐怕难免不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没有拒绝的第二个原因,是不敢拒绝。


老师是需要讨好的,不要正面冲突,加上很多幼儿园就开始给老师送礼的新闻,你不难发现,老师,教授,早某种体制之下,已经从「服务型角色」变成了「权力角色」。


而这种对于老师权力的不敢质疑和绝对服从,甚至是变相合理化,才是悲剧进一步发生的驱动力。


林奕含在小说中用大量的笔墨探讨了老师对自己是否是爱。


而这种爱,即是试图将伤害合理化。


但她自己,明显在自我辩论中感受到了这种权利的不平等,「老师把下体塞入口中,道歉的是我,被剥光衣服绑成螃蟹一样,还被拍裸照。」


不过到最后,不论是林奕含还是陶崇园,都没有撞破这层权力。


林奕含终于明白,文学只不过是老师施暴的工具,爱情也是根本没有的,最终精神崩溃。


而陶崇园,在和母亲表示自己如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王攀的时候,选择从楼上一跃而下。


性侵的受害者为什么在自毁时这么激烈,或许是他们意识到,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自己绝无胜算的可能。


不管是陶崇园还是高岩,甚至是林奕含,遇到的,都是权势强硬型的施虐。


这些老师作恶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形成某种现实性质的制约,并进一步,演变成心理性质的制约。


如果我们要拒绝这种控制的深入,必须在第一道现实制约中,就要做出行动。


前面我们提到,在高校教育的体制之下,导师逐渐从「服务型」角色向「权力型」角色转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