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兰大学风故事|追寻·胡孝辉 祝芸 ·  5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重阳 | 除了你谁还把我当小孩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榜样力量 | 兰大“六边形战士”是这样练成的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大学

浙大金婚CP,让你再一次相信爱情!

浙江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10-11 10:15

正文


秋菊初放 重阳又至

心怀孝道 感念恩情

陪伴常在 祝福永存


在浙大

有这样一批金婚伉俪

从相识、相爱到相守

携手走过的五十余载漫漫岁月


从青丝到银发

他们见证了祖国走向繁荣昌盛

从两个人到一家人

他们与浙大结下不解之缘



小浙邀请了9对来自浙大的金婚伉俪

分享他们的爱情故事与浙大情怀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一辈

朴实而真诚的浪漫

让爱洒满重阳





1959年结婚 婚龄65年

丈夫:刘祖生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退休

妻子:胡月龄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退休




因为工作调动,两人相识于杭州,在浙大相知相守,用岁月编织了一段珍贵的情缘。


当年两人即将就职的浙江农学院在车站精心筹备了一场欢迎仪式,这恰好成为了两人初次相遇的美好契机。随后的共事时光中,他们逐渐相知相惜,最终情深意笃,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高等茶学教育与茶叶科研的征途上,两人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科研路上的战友。刘爷爷主要深耕茶学领域,致力于茶树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而胡奶奶则在项目后期,以她独到的见解和严谨的态度,在茶树品种质量鉴定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与课题组老师们共同携手一道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


现在,尽管两位年事已高,不再亲自授课,但他们心中对茶学事业的热爱与牵挂却丝毫未减。他们多次回到益阳和安化指导茶叶生产和科研工作,还和一帮退休茶友成立了“七友茶会”,希望运用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为面临生产或出品困境的茶厂提供实际解决方案,助力其克服难题。



长辈寄语

现阶段重心应放在学业上,一旦考虑感情,就要慎重,认真地对待。




1961年结婚 婚龄63年

丈夫:吴兆立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退休

妻子:陈越 化学系退休




谈起二人的相识,吴爷爷温柔笑道,“我常常彻夜未眠地沉浸在实验中,而她总是关心我,为我送来热腾腾的饭菜。”在六十余年前,浙大石油化工实验室的柔和灯光下,两颗心悄然靠近,爱情的种子悄然萌芽。


他们在浙大携手奋进,吴爷爷与同事们一起努力筑起化工系的实验楼、热力学楼和化工自动化楼的基石,一起投身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为化工系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陈奶奶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投身于教学与科研之中,她的每一堂课、每一项研究都凝聚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退休后,绘画成了吴爷爷的情之所钟,他加入“西湖人物写生”群,而陈奶奶也经常会给吴爷爷一些画作上的建议,也会给吴爷爷特批“洗碗假”,支持他出去写生。在双方眼里,不加修饰的日常才是真正的甜言蜜语。吴爷爷笑着说:“我家里没有两个金库,吵架也都听她的。”浙大是他们故事的开始,更是他们相濡以沫,相依白首的见证。



长辈寄语

生逢盛世,要珍惜这个机会,多为社会作贡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务必保重身体!




1961年结婚 婚龄63年

丈夫:王金水 浙大控股集团退休

妻子:李素珍 浙大控股集团退休





他们是浙大“最恩爱的夫妻”之一,同舟共济六十余载,彼此扶持直至今日,每次出门散步或买菜,总是手牵着手,这温馨的画面总能吸引羡慕的目光。


他们相识于1958年,曾在部队里当兵的王爷爷和时在浙大的李奶奶在亲人的介绍下结下缘分,约定终身。作为抗美援朝的老士兵,王爷爷身上总有一股永不服输、随时准备为国出征的冲劲,时刻牢记部队里“不怕苦也不怕死”的口号。“我没读过书,没什么文化,只能通过手上的技术和力气为国家做点贡献。”他曾是浙大机械与工程系的一名技师,参与过两弹一星的制造工作,后面向学校学生教授机械和制造的实习实践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用自己热爱劳动、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时刻教导学生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对祖国有贡献的事业中。


携手并进的两位老人,在经营自己婚姻的同时,也将自身在抗战年代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传递给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着无数青年人奋进。



长辈寄语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把知识融入到实践中,为国家做点贡献。




1966年结婚 婚龄58年

丈夫:李经纬 校医院退休

妻子:朱蕊玉 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退休




他内向,她外向;他初中毕业参军入伍,成为部队军医;她热爱医药,在浙江医科大学修读药学。缘分让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


夫妻俩的婚姻经受过战争的考验,可以说是“患难之交”。作为军人的李爷爷坚决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完婚不久便返回部队,一分别就是16年,只留下朱奶奶一人坚守“家庭阵地”,让李爷爷没有后顾之忧。在担忧与牵挂中,朱奶奶一边服从国家安排,辗转各地工作;一边打理家庭琐事,抓牢孩子教育。


李爷爷的父亲李浩培先生是老浙大人,曾被外派为联合国刑事法院的法官,为国际法的不断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老先生治学严谨、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两个人。在1982年,李爷爷从部队转业,服从国家分配,到浙大校医院的保健科工作,朱奶奶也同期调到浙大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两人继续在各自的岗位发挥所学。现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李爷爷还前往社区宣讲,将共产党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宝贵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风风雨雨六十载,“好心态”是他们长寿的秘诀,“包容”是他们走到“金婚”的秘籍。朴实地生活,坦诚地相待,他们的爱不需要任何修饰,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平淡的流年。



长辈寄语

希望年轻一代在科技蓬勃发展之时,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1967年结婚 婚龄57年

丈夫:王明华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退休

妻子:朱金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




他们于1960年相识于浙大,从同学到恋人,他们相知相伴,携手至今。


大学毕业后王爷爷留在学校工作,朱奶奶则被分配到了上海华东计算所。改革开放之初,王爷爷响应号召,获得教育部公派出国资格,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奋力吸收学习国外先进的光电子专业技术和相应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他省下生活费购买了无线电系第一台台式电脑带回国,创办光电子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1985年暑期开始招收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专业方向的本科生,随之创建集成光电子学研究室,招收硕士研究生。在王爷爷远赴海外的数年时光中,朱奶奶被调任至浙江大学新成立的计算机学院任职,同时毅然肩负起照料家庭与孩子的重任,为远在他乡的王爷爷构筑起坚实的后盾,使其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与学习的海洋中。


两位和浙大共同度过60余年的老教授,见证了浙大如何坚持求是创新的原则,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辉煌。现在已经退休的他们仍然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中,将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坚守科研前线的精神传递给祖国的下一代。



长辈寄语

希望当代青年人能够重视基础的夯实,秉持实干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1968年结婚 婚龄56年

丈夫:王宽福 化学工程学院退休

妻子:冯丽云 化学工程学院退休




1959年,他们成为浙江大学化学机械专业的同窗。在求是园中,相识到相恋。他们说那时的幸福很简单,仅仅是领证后将两张单人床合并成一张,便足以承载他们一生的承诺与相守。


五十多年,二老“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历经数次工作变动,十余次迁居,始终用信任与爱共同面对人生的悲欢起落。面对丧女之痛,他们心如刀绞,却毅然决定将爱女的遗体捐赠于医学研究,以行动诠释着大爱。并相约签署遗体捐献协议,在生命的最后也要化身无语良师,将这份无垠的爱继续传递,照亮他人之路。


他们在浙大共同书写了人生的篇章。工作时,他们并肩作战,解决科研难题,携手编纂教材。生于遵义的王爷爷,作为西迁二代,将“求是”融入血脉,于古稀之年毅然重走西迁路,将毕生的经历与对浙大深沉的爱熔铸成一本书:《我的浙大情结》。而冯奶奶秉持”创新”精神,亲自拍摄了换热器制造工艺的电教片,为其他高校压力容器制造的教学提供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宝贵教学资源!


“我们家除了书多,什么都不多。”冯奶奶说这话时,并无抱怨,嘴角反而勾起了微笑,因为“我们从不吵架,他总是让着我”。退休后,二老携手去看这大千世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爱的足迹。一本本相册在光影中诠释着生活的仪式感,记录着琴瑟和鸣的佳话。



长辈寄语

相信爱情的魅力和力量,幸福的家庭是要靠经营的,这是国家未来兴旺的基础和保证!




1970年结婚 婚龄54年

丈夫:陈力耕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退休

妻子:胡西琴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退休




从同一个班级到同一个工作地点,他们携手并进六十余年,在彼此需要帮助时提供坚实的依靠,在事业受阻时互相鼓励。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相濡以沫、互相成就的良好关系也是他们婚姻美满的秘诀之一。


陈爷爷和胡奶奶都毕业于浙大园艺系,由于在校时学业成绩优异,毕业后他们都被分配到位于重庆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工作。在那里二老工作很忙,长时间的出差任务都是家常便饭,而他们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和对高效率的追求,以及对彼此的信任让他们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达成了很好的平衡,将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细碎的家庭琐事都处理得游刃有余。


1994年两人被调回浙大工作,将之前在科研和实践中获得的前沿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到大学的课堂。陈爷爷和胡奶奶坚持教研结合的教育方式,在开展各自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带出了不少出色的学生。他们常带领自己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产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同时从实践中总结和汲取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不单单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二老强调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不仅要做知识的记忆者,还要做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长辈寄语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多多参与学科的应用领域,真正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切实贡献。




1973年结婚 婚龄51年

丈夫:蒋绍忠 管理学院退休

妻子:吴巧湄 研究生院退休




“我们结婚五十一年,但已经相识七十多年了。上小学时,她总是把胳膊肘往我这边拐。”蒋爷爷笑着说。


同住浙大家属区,上同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又同在浙江大学毕业后双双留校任职,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这一对青梅竹马从两小无猜到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吴奶奶出生于湄潭,是年龄最小的西迁二代,名字中最后一个“湄”字将那段历史铭刻于自己的人生之中。回到杭州之后,住在六和塔边的老浙大,即目前的之江校区,后来认识了隔壁的蒋爷爷。可以说,吴奶奶与浙大结下了一生的缘,也在浙大结下了一生的缘。


蒋爷爷和吴奶奶毕业后分别在浙大管理学院和浙大研究生院任职。蒋爷爷曾经将管理学课程引入混合班的教学。蒋爷爷本科是数学专业,在授课时,还用数学模型讲授“管理中的数学原理”。在交叉培养中,不少学生发掘了对于管理的兴趣,从工科转读管理学的研究生,当吴奶奶负责招生时,发现有些同学就是蒋爷爷曾带过的混合班学生。


退休后,蒋爷爷编写软件、出版教材,为学校MBA培养发挥余光。而吴奶奶主持家务,默默支持。生活虽平凡恬淡却饱含幸福安稳。正如二位老师所感慨,遇到彼此,携手共度这五十余年的岁月,无疑是一件极其幸运且值得珍惜的事情。



长辈寄语

希望学生们能够珍惜校园生活,努力向上,不要虚度,也希望年轻人能够正视社会压力和婚姻问题,互相包容,互相照顾,过得幸福美满、简单快乐!




1974年结婚 婚龄50年

丈夫:吴国忠1944 电气工程学院退休

妻子:吴爱姣1948 校医院退休




只是因为1970年入学时那不经意的一瞥,她的容颜便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间,自那刻起,他们的情感在无数次的相互探望中悄然升温。尽管当时条件艰苦,身处集体宿舍,但仍旧坚定地许下了“我愿意”的誓言,携手共赴这段跨越半世纪、历久弥新的爱情之旅。


作为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吴奶奶来到浙大附属医院工作之后,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起外科的快速发展,医院能够执行的手术范围日益扩大:阑尾炎、胆囊、胃等多个部位的手术均可自主完成,无需再转诊至其他医疗机构。1992年,吴爷爷曾被学院派遣至到校办工厂担任书记一职,然而繁重的工作让他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尽管身体抱恙,他仍心系工厂的生产大局,生怕自己的病情会给团队带来不便与困扰。仅住院一周,吴爷爷便不顾尚未完全康复的身体状况,执意要回到工作岗位上,他让夫人推着自行车载着他前往工厂,用实际行动向同事们传递出“我没事,大家安心工作”的坚定信念。


退休之后,吴爷爷曾组织起社区志愿服务队。“为大家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夫妻俩齐心协力,以两颗赤诚的红心无私回馈社会。或许这也是二位如此高龄却依然健朗的原因。



长辈寄语

我们希望即将步入婚嫁年龄的年轻一代找另一半时,追求志同道合,往前面看,往大处看,方能维持长久的关系。


牵一人手到白头

平淡而温情的爱历经时间的检验

谱写平凡而幸福的诗篇

也见证了他们为国家奉献的岁月年华


他们陪我们长大 我们陪他们变老

祝福长辈们重阳快乐!幸福安康!





福利时刻


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

也希望你能在评论区

分享长辈们的爱情故事

为他们送上最真挚的祝

截至10月15日上午10:00

评论区留言点赞位列前十的读者

可获得普洱茶饼一份



特别鸣谢:离退休工作处

文字记者:谭帅 |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吴婉欣 蔡申雪 周徵玥 王思安 刘轩彤 祝子慧 陈雨彤 林前旭 周欣悦

摄影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林前旭 周欣悦 阿热爱 蔡申雪

图片后期: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曹植竣

声像制作: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阿热爱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蔡申雪

责任编辑:谭帅



精彩推荐





在浙大,去哪儿让心情shining一下?

浙江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穿越“雪龙”号!开启一趟海上奇幻之旅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