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发现我所在行业数字化时代蕴藏的各种机遇?如何带领我都团队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将我所在的企业转变为具有“生态发展能力”的指数型组织?如何构建立能够激发和释放团队创造力的管理文化?
正如我的同事陈驯博士在一篇论述“博雅管理”的文章中提到的,管理学是为解决“管理的问题”,而管理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人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解决人“自己的问题”。企业的认知升级必须从经营者自身的认知升级开始。
首先,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们要学会通过观察发现“正在发生的未来”。彼得·德鲁克曾经在题为“一位社会生态学者的反思”一文中建议经营者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哪些已经发生的变化与“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不符?
🔹这些变化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处的行业,还是一时的流行?
🔹这些变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换句话说,它究竟改变了什么?
🔹这些变化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创造出什么样的机会?
所谓“未来”,并不是尚未发生的事物,而是正在发生,然而,尚未被大多数人关注到 的事物。这类事物中的绝大部分,可能永远不会被大众接受,或者只是短暂地流行一段时间,形成一个“热潮”,随后便销声匿迹了。然而,的确有一些事物,一旦被大众接受,便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发展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曾因《大趋势》一书备受关注的约翰·奈斯比特2007年出版了另一部作品《定见未来》,该书提供了11个突破过往思维模式,在数字化升级的大潮中,发现创新机会的视角。
然而,我们在这里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商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出的究竟是什么“价值”?我们为谁创造价值?这些创造对人类、地球乃至整个宇宙意味着什么?
提出这些问题,绝不是杞人忧天,在座各位的公司是否有可能正在从事类似这样的发明创造呢?
《杀人机器人》
数字化技术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可能毁灭人类自身。
我是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人类善良的天性终将战胜贪婪与恐惧,正如人类并未因火的使用烧毁整个地球一样。然而,毕竟人类用火破坏了太多的植被和雨林,导致了太多地区沙漠化和太多的物种灭绝。之后,人们才慢慢建立起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数字化浪潮席卷的速度可能比人类学会使用火的过程快数万倍,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修正,这的确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我们在面对数字化大潮的时候,除了思考上述问题,还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我们经营这家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看待生命与科技的关系?
🔹我们的创造如何令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确立其“价值观”。价值观之于企业,如同灵魂之于人。人的生命因灵魂而永恒。企业或者组织也一样,一旦拥有了灵魂,她的成就便是永恒。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地审视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我们确立的价值观,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动态。这就好比提着两桶水在独木桥上奔跑,水不能洒,人也不能掉下来。这的确是非常大的挑战,简直是一种修炼。所幸的是,数字化时代的每个
企业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面对挑战,人们往往会寻找捷径。然而,实践证明,企业的经营是没有捷径的,特别是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唯有扎扎实实地一步步走过来才有可能成功。
企业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命体,任何的调整都不可能是单一维度的,更不存在所谓的“锦囊妙计”或“制胜法宝”。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与创业精神融合的产物,是人在特定条件下的创造。
因此,企业的管理文化是生长出来的,而非“设计”出来的。数字化技术加快了信息、资金、人才流动的速度,迫使每一家企业持续地进行创新,不断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市场价值。因此,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关键在于发掘更深层次的顾客需求和企业自身独特的优势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创新的机遇。
因此,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使命和愿景,持续调整业务目标,重新定义关键任务,建立机动灵活的动态组织,进而形成新的业务运行体系和团队精神,链接这一切的核心是经营者清晰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