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1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9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1号

如何评价2月的传媒业︱综艺篇:综艺无优劣,有“度”立规矩

传媒1号  · 简书  ·  · 2018-02-28 19:32

正文

1号按: 传媒人,请注意!传媒1号将对大家每月表现进行点名表扬or批评!传媒人,请加油!传媒1号将与读者一起共同监督中国传媒业的进程!

本系列共包括:

胡言:政策篇

胡言:平台篇

张答应:综艺篇

李伟:国产剧篇


二月份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并不是一个适合“扬鞭催马”的时间段。

一方面,长达半个月的新春庆祝,会极大的分散观众的关注点;林林总总的春晚品牌,也会像一条平滑的时间线上闪烁的灯泡一样,让观众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线条本身上,不利于内容的发酵。

另一方面,按照播出规律而言,季播节目的播出周期一般都是三个月左右。二月,刚好在季度中间,各个节目正在播出过程中。所以在二月的综艺盘点中,如果想找到其中独特的规律或者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恐怕并不会很顺利。

这是随机择选的2月某天百度搜索引擎根据搜索指数,给出的“当日综艺搜索排行榜”。通过榜单可见, 排名前十位的综艺节目确实都是持续播出一段时间的老品牌,并没有新鲜面孔。

《歌手2018》、《快乐大本营》、《声临其境》排行前三位的都是芒果台的综艺节目,芒果的综艺能力一直毋庸置疑;前十榜单中,只有《偶像练习生》、《吐槽大会》是纯粹的网综。俨然已经成了气候的网络综艺,好像同样走上了“综艺二八效应”的老路。—— 尽管网络综艺的体量急剧膨胀、市场不断发展,但暂时还没出现评论家预测的“分众化特征会很明显”现象。

从节目的题材类型来看,在二月份,音乐类和游戏类这两个传了几代的综艺老题材,依然是观众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综艺类型。但他们已经被创意类、益智类的综艺题材极大地挤压了空间。

榜单稍显揶揄的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列入了。大概也有“调侃这一季的《舌尖》‘瞎胡闹’”气质的意思。

关于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在二月份的节目盘点中我们确实可以多说几句。两天前,笔者刚刚发表了 《舌尖3:距离观众满意的救命良方,其实就差了一个郭德纲》 ,对整部作品的商业能力、收视数据、文化立意、制作水准等多个技术操作维度进行了分析,还肯定了节目的一些硬件指标,并试图从中立的角度跟读者一起讨论“《舌尖3》有没有彻底凉透。”

结果昨天傍晚,官媒《环球时报》的新媒体,就发布了一篇推送:


随后文章被快速删除。但是现在网上还能够找到这篇文章所提及的内容描述:


触及法律的“造假”亦或者“不实”,这在纪录片的领域基本上属于“可以抛开一切其他因素一票否决”范畴。如果消息属实,这一点在观众口碑上几乎是没有辩解的空间和余地。 因此,截至发稿前的豆瓣评分:


应该还有很大的几率还会发生变化。这么看,这一季的《舌尖》应该算是彻底凉了吧。

当然,百度所提供的这份“综艺节目搜索指数榜单”,是以日搜索量变化作为排位依据。对于一个月的整体综艺内容格局来说,并不能全面的反映整月趋势。同时,单日单一综艺内容活跃度,受到播出周期、相关话题热度、营销操作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试图对整月的综艺内容进行盘点,这份榜单只能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

同时这份榜单并未提及两个在2018年2月份新晋出现的、可供观察的典型节目: 央视综艺《经典咏流传》 优酷网综《这!就是街舞》 。应该极少有人会把这两个节目作为可以横向比对的观察目标,因为二者确实在各个维度上来说都“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但 对两个节目仔细剖析,依然可以提供一份来自二月份的业内启示。

一、央视综艺拿捏“兼顾”的高超火候

《经典咏流传》在大年初一,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开播的频段和时间点都是央视最黄金的资源,可见央视对这档节目的重视。尽管我们已经熟络央视的大格局、大气派风格,但《经典咏流传》的节目模式依旧让人惊喜。

有人调侃“尽管《中国诗词大会》还没见到续集,但我们等来了更好看的‘变异版’。”《经典咏流传》节目题材依旧是诗词类。只不过将“背诗”和“对诗”变成了“咏诗”和“唱诗”。在节目中,将原本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古诗词配上乐谱,每期节目邀请五到六位嘉宾将其演唱出来。

这个节目模式设计,富有匠心,更具苦心。

从目前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 《经典咏流传》高就高在实现了一系列“兼顾” :“诗词是用来唱的”,这个场景在今天的诗词世界中兼顾“复古”和“新颖”;请到的演唱者、解读者兼顾“教化”和“流行”;播出的考量兼顾“阖家欢”和“阖家学”;节目的语态兼顾“文化”和“开放”;社会故事和古典诗词的协调兼顾“现实”和“经典”……兼顾这个词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中历来是一个极高的要求,关键点在于“度”的拿捏。在崇尚重口味传媒审美的今天,“兼顾”稍不注意就容易被解读成“四不像”,“两边火候都不够”就很容易两边不落好。

但央视推出的这个节目,从平台自身的角色地位来说,对于兼顾的火候,拿捏到了高超水准。节目中有“顶级流量”王俊凯,有“北大教授”、“音乐学院院长”、有支教的老师和山区里的孩子、有流行歌曲、有古典诗词……这些元素的揉捏稍不留意就容易在节目内容中互相打架。但这个节目实现了不同题材间最大限度的和谐、融合。 节目利用“格局”重新定义、重新解读了人们对于不同元素的刻板偏见,让这些不同特性的元素彼此间不抵消,反而互相“上劲”。

如:在节目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就被诠释成了 “多元化的世界观” ,并用山区的孩子和支教的教师作为注解。

“多元世界观”这个诠释格局应该说比“刻板说教”要博大的多。它可以避免“说教”所带来的审美逆反感,又足以包含音乐的审美感,但同时又足以明确的表达出央视作为主流媒体“推崇何种世界观”的态度。最后,纯净歌声作为落点,升华主题,形象具体。


这种节目价值观的“兼顾”是有很高的现实门槛的,本身是需要绝对的制作实力来作为依托。试想,诸多现实、故事、历史元素、诸多嘉宾的调动,每首诗词的再创作、再编曲,舞台审美的设计和调度…...这些资源的调动量堪称惊人!


与之思路完全不同的是《这!就是街舞》。

二、商业平台对“单一”综艺的追求

二月份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综艺系列的启动:《这!就是…..》系列。目前推出了首档节目《这!就是街舞》。该节目是由优酷、天猫、巨匠出品,联手灿星制作的街舞选拔类真人秀,由易烊千玺、罗志祥、韩庚、黄子韬担任明星队长,通过街舞选拔选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