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也比较意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得癌。”
钱先生说,三四年前,父亲因为肚子痛到医院急诊,胃肠镜进一步检查后在肠道发现了腺癌。
万幸的是,分期还比较早,在医院里就直接做了手术切除,随后辅助化疗做了三四个疗程,目前父亲已经恢复。
事后医生问了他一句话,让他意识到:
父亲错过了2次在癌变前发现的机会。
“你父亲每年体检的时候,有没有做过便隐血检查?”
医生告诉钱先生,其实在手术之前,他就已经看到他父亲入院的便隐血检查是阳性了。
肠道从长出息肉到进展成腺癌,整个过程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病变组织可能会破溃出血,并混入大便中。
事实上,
研究显示,80%的肠癌都有便血的情况
,但通常这种出血量比较少不容易看到,就算看到了,很多人也会觉得出血只是“偶然的”,并且归因于痔疮。
便隐血检测是最便宜也是医生们用了最久的肠癌早发现手段[1],只要把少量粪便样本放入特殊收集管或特殊卡片中,就能进行检测;
粪便带血不一定就是肠癌,也可能息肉、溃疡等,这时候就需要医生结合具体情况,看看要不要做肠镜确诊。
“其实我父亲大便次数变多有一年多了,
”
钱先生说,自己曾一直劝父亲去做检查,但他可能嫌麻烦,一直没去。
直到出现腹痛,父亲还想着吃点药就算了,是他坚持让父亲去医院,才有了开头说的早发现,要不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除了大便次数增多和腹痛,
世卫官方提醒:
肠癌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便秘、便血、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疲劳和贫血[2]。
据钱先生介绍,67岁的父亲平时身体一直很好,感觉比自己这个年轻人还健康,唯一有点不好的习惯是爱吃猪肉。
其实,猪肉属于红肉,是世卫组织认定的导致肠癌发展的因素,其他会增加肠癌风险的因素包括:
超过40岁,摄入大量加工肉类和摄入较少水果蔬菜、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吸烟和过量饮酒。[2]满足任意一条,就应该考虑做个预防性筛查
。
噗噗管可以通过在家自测,了解大便中是不是有看不见的出血。
因为担心有遗传,钱先生也做了噗噗管,目前的检测结果是阴性的。
1.https://www.cancer.gov/publications/dictionaries/cancer-terms/def/fecal-occult-blood-test
2.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gad_source=1&gclid=CjwKCAjw_4S3BhAAEiwA_64YhvicJhfwaDLjxBwGTDuz4T7TybicthabeFSI1sksCKYxlF9w9ch0hhoCqKAQAvD_B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