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科技
一手掌握,科技“鲜”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上调!机构行动 ·  1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最高大涨190%!基金赚钱效应回来了 ·  16 小时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研究|全行业周观点0224-0228 ·  18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就在下周!事关A股,重要变化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关注】金价,涨了!中国资产,爆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科技

建议你别坐顺风车,自找不顺心

新浪科技  · 公众号  ·  · 2024-08-25 08:00

正文


出品 /  智商税研究中心(ID: gh_c55b3561ece1)

作者 / 潘哥

“我已经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真的顺风车了。”


长期往返于上海和杭州的小王,如此告诉潘哥,他说自己坐十次顺风车,九次其实都是“黑车”,也就是专门做这个生意的,并不是真正的私家车顺路。


顺风车正在被“黑车”夺舍,成为不受监管的法外之地。


打顺风车的乘客,很容易在途中遭遇怪事:一人独享变成了多人拼车,路程3小时变成了13小时,只拉人变成了人货混居……


乘客屡屡上演人在囧途,原因在于很多顺风车,都是专职司机在跑。因为从注册环节、车辆保养、运营过程来看,加入网约车正规军并非易事。


借壳上市的专职司机,为躲避平台派单监管,跨平台进行接单、利用抢单外挂、引导线下交易;乘客往往因为沉没成本太高,而选择忍气吞声。


不过,也有乘客根据接单量、接单速度、沟通情况,来判断顺风车是否顺风;而作为“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嘀嗒,也因为顺风车的坏名声,跌去了70%市值。


如何将“黑车”司机纳入监管,让顺风车主真正顺风?期待有人能给我们答案。


乘客人在囧途

出行打顺风车,明明选的是独享,上车发现还有别人,这是什么情况?


最近,网友小马打顺风车时,遇到了一件尴尬事儿。在哈啰选择独享的她,上车后直接坐在了后排,这时车主在前排说:“搜不到这个地址啊。”


了解到车主不认识路,小马便将手机递向前排,这时才发现前方副驾驶位,居然还坐着一名乘客,而车主刚才的那句话,其实是对那名乘客所说。


对此,车主向小马解释道,这名乘客是自己朋友,这段路程与自己同行,但小马在整段行程中,发现两人基本没有互动。


如今,很多顺风车车主,打着亲友的旗号拼车,上车前从未见过的人,上车后立刻成了故交。同时,还有一些车主,选择在平台之间卡BUG。


网友西西告诉潘哥:“从武汉坐顺风车,去100公里外的县城,车主从四个平台接了四单,但每个平台显示都是独享、或者拼车未拼成。我向车主提出质疑后,对方表示爱坐不坐。”

卡BUG的傲娇车主之外,独享变拼车的戏法中,还有车主藏着更深的算计。


比如,有车主提前与独享乘客说好,两人平摊高速费等费用,但路途中乘客数量变多,车主仍按照原价收取路费,有些乘客一时没反应过来,过后才对此懊悔不已。


一个人的惬意独行,在车主的一番操作下,成了几个人的狼狈拼车;若遇上乘客互相并不顺路,那体验可能就更糟了。


网友小小向潘哥表示:“给妈妈打嘀嗒顺风车,原本她的目的地最近,车主却先送车上另外两人,之后也没有继续送妈妈,而是停在路上接单,又接到了两单才出发,预计3个小时的路程,最后花了13个小时。”


有些顺风车乘客,经历了一场人在囧途;还有些顺风车乘客,将车子坐成了货拉拉。


比如,车主小沈告诉潘哥:“用户给她老公叫的车,特意要求开进单位院里,我以为是残疾人行动不便,没想到是进去拉东西,一共五箱矿泉水,占了一个人的位子。”

除此之外,还有乘客坐顺风车时,被车主突然放了鸽子,险些误了大事。


网友阿爽表示:“珠海机场九点的飞机,我从中山打顺风车前往,和车主约定凌晨五点来接,当天五点打电话不接、发消息也不回,结果十五分钟之后,车主取消了订单。”


专职司机参赛

打顺风车的乘客,之所以屡遭暗算,最根本的原因,似乎在于所谓的顺风车,很多其实并不顺风,而是专职司机在跑。


而这些专职司机,不考虑路线规划、尽可能多拉乘客、转移掉过路费用,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乘客体验最小化。


跑网约车的专业运动员,为何以业余选手的身份参赛?这似乎是因为,加入网约车正规军,其实不那么容易。


首先,从注册环节来看,想成为网约车车主,需要办理《网约车驾驶员证》《网约车运输证》,简称“人证”“车证”。


对于这两个证件的办理,一些城市还有具体限制。比如,想要在北京办理“人证”,需要驾驶员拥有北京户籍,想开网约车谋生的北漂,很多因此被拒之门外。


其次,从车辆保养来看,车子一旦成为网约车,就开启了报废倒计时:使用年限总计达到8年,或行驶里程达60万公里,就会被强制报废。


最后,从运营过程来看,网约车一般是系统派单,遇上路况不好、距离太近等情况,司机很有可能一单白干;但成为顺风车车主后,却能挑选自己想跑的路线。


不过,靠顺风车借壳上市的司机,接单数往往被平台限制。但这些假顺风车司机,依旧有三种应对之法:


首先,是注册多个平台,跨平台进行接单。一些顺风车司机,注册滴滴、嘀嗒、哈啰、曹操等多个平台,每天每个平台跑几单,看似佛系顺路拉人,实则全天牛马模式。


其次,是利用抢单外挂,提高接单成功率。为了让不顺路变成顺路,有顺风车司机在接单时,加入了科技与狠活儿,火麒麟、猪猪侠、黄飞鸿、萨摩耶……各种千奇百怪的外挂软件,成了他们的抢单神器。


最后,是以扣点等为由,引导乘客绕开平台。这部分顺风车司机,以平台扣点等为理由,引导乘客线下进行交易,接单数量不受限的同时,也躲开了平台其他约束。


如何慧眼识车?

各大平台的顺风车,逐渐被“黑车”夺舍,为何依然有乘客选择?最根本的原因,似乎在于价格。


潘哥在滴滴App上,测试相同的一段路程,发现快车费用为105元,而顺风车独享为42元、单人拼座36元。

同时,为何很多乘客上车后,发现人数不符、路线不畅等情况,也不选择取消订单,而是忍气吞声地坐车?


这似乎是因为,顺风车大都提前预订,且路程一般较长,乘客临时换车的话,不仅付出的沉没成本太高,后续打车也会很难。


因此,提前分辨真假顺风车,就成了一门新技能。潘哥与多名乘客沟通,发现特点主要有三:


首先,看司机接单量。如果一名顺风车车主,注册时间不长,但接单量惊人,那么他很有可能是专职司机。


其次,是接单的速度。真正的顺风车车主,会仔细查看乘客路线、时间,与自身情况合理匹配;而那些秒接单的车主,很可能与你并不顺路。


最后,是沟通时的状态。假的顺风车车主,由于着急确定订单,回复往往又快又简洁;那些回复速度较慢,且愿意打出大段文字的,有可能是真顺风车车主。


这样看来,乘坐顺风车出行,好像成了场假面游戏,乘客、司机彼此斗智斗勇;而躲在背后的平台,却似乎在坐收渔利。


比如,主营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在2023年实现营收8.15亿元,同比增长43.23%;实现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60.09%。


不过,自从今年6月底,在港交所上市以来,嘀嗒出行的市值却屡屡下降。从上市当日的46.5亿港元,跌至如今的15.6亿港元,市值缩水近70%。


可见,不断被“黑车”侵蚀的顺风车市场,很多投资者并不看好其未来。而恶性循环的顺风车行业,似乎也期待着有人来拯救。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证券报  ·  上调!机构行动
1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最高大涨190%!基金赚钱效应回来了
16 小时前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国君研究|全行业周观点0224-0228
18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就在下周!事关A股,重要变化
昨天
人像摄影  ·  新刊概览:《人像摄影》5月刊
7 年前
够得到的B格  ·  朴树老了,不过没关系,我们也是呀
7 年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如果你健身,你的一辈子大概是这样子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