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底线思维  ·  黎以冲突升级,伊朗会亲自下场吗?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新任省委常委尹丽波,职务明确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供应链渗透,引来空前杀伤力 ·  4 天前  
政事儿  ·  胡塞武装声明 ·  4 天前  
江苏高院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  6 天前  
江苏高院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关注】北京一初中生被逼“捡拾粪便”!7名学生接受调查5人被行拘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6-27 10:04

正文

  6月24日23点左右,网上传出一段学生受辱视频,一名学生在厕所被人逼着捡拾粪便。



  北京延庆警方经调查,网传延庆二中学生受辱视频属实,反映情况发生于2017年6月22日上午课间。此前,被侵害人还曾被涉案学生索要钱财累计100余元、伤害身体。经鉴定,该学生身体所受损伤构成轻微伤。



  7名涉案学生在其监护人的陪同下依法接受了警方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规定,涉案学生构成寻衅滋事违法行为。


  其中5人被行政拘留并罚款,因属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2人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延庆第二中学对7名涉事学生中2人给予留校察看处分、4人给予记过处分、1人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家长进行警示谈话,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和管理责任。



  延庆二中将继续对受害学生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尽快使孩子走出阴影。


校园暴力不能止于批评教育


  近年来,社会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在给青少年带来便捷信息的同时,也伴生了许多其他问题。比如,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影响、各种信息垃圾对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弱化、互联网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等等。


  此外,随着当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往往对子女从小溺爱有加,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有些地方甚至表示,在对学生管理时发展到了老师不敢管的程度,因为稍有不慎学生就有可能把老师的视频上传到网上,给老师造成心理压力。


  笔者认为,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一方面,学校老师自身应该有法律意识,对于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必要时需要及时让司法机关介入。


  另一方面,学校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对于学校中发生的欺凌事件及时向家长、社会披露。


  同时,法律工作者等也要参与其中及时宣传法律知识,让学生有敬畏法律之心。


  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笔者则建议对各类欺凌行为说“不”。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教会学生保留证据,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未成年人不法行为都是强调“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种司法观念也是造成当今校园暴力犯罪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过于强调“宽”的一面,没有强调“严”的一面,没有对校园暴力形成有效震慑。


  因此,面对着频出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能仅仅是因为曝光了才去予以关注和解决,对涉事学生也不能仅仅止于批评教育。校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司法机关应适时而变,适度加大对校园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社会多方参与,用好法律利器,才能真正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问校园欺凌:是“不能”还是“不为”?


  又见校园欺凌!在长达1分30秒的视频中,延庆二中受害学生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却依然忍受非人的折磨。这一幕,无疑将在漫长的岁月中成为受害学生和家长的梦魇。事实上就在去年,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针对校园欺凌的攻坚战,然而恶性案件依然频频发生。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给孩子一片安全宁静的天空? 


一问:说好的“预防”,缘何不见踪影?


  延庆二中发生的校园欺凌恶性案件,猖獗程度和对受害人身心损害的程度都极其严重。从视频中能够看出,几名肇事者并非初犯,而是屡次为之。据受害学生介绍,肇事者曾经屡次向其索要钱物,给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肇事者的种种表现,难道学校和老师一无所知?受害学生长期生活在阴影中,难道也无察觉?肇事学生的坏毛病家长难道不知情?

  众所周知,杜绝校园欺凌关键在“预防”。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校园欺凌案件,说好的预防缘何不见踪影?去年,教育部、最高法、最高检等九部门下发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国务院亦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反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已经上升为国家议程。而到了基层,轰隆隆的雷声却没能变成倾盆大雨,以致如此恶性的案件再次发生。

二问:又见“依法不追责”,我们手中真的没有戒尺吗?


  事件发生后,延庆警方迅速行动查明案件情况,然而处罚结果却让人颇感无奈。7名肇事者中5人已满14周岁却不满16周岁,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另2人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追责,只能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对于以如此恶意欺辱他人的未成年人,一句“严加管教”或“批评教育”显然不是有效手段。这样软绵绵的惩处方式,既惩治不了当事人,也无法震慑后来者。

  更重要的是,校方有无责任?是否学校应当为如此恶性的案件买单?监护人是否存在失责情况?让监护人对肇事学生严加管教,那么家长在监护和教育中的失责谁来管教?

  对校园欺凌恶性案件的宽容,无疑就是对下一起类似事件的怂恿。道理我们都懂,手中的戒尺哪里寻找?


三问:我们是否真的把“校园安全”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成绩”和“安全”,究竟哪个更重要?面对这个问题,任何人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然而行动中,我们却常常做出不同的选择。“你不学可以,别影响其他同学学习”,面对性格存在缺陷并有暴力倾向的学生,班主任常常如是说。


  不知不觉间,孩子性格中的弊病愈发严重以致欺凌案件发生。“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大学”,家长常常如是说。慢慢地,性格养成在成绩面前变得可有可无。


  培养健康的身心,教会孩子在尊重的基础上与人相处,这是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很遗憾,我们常常本末倒置,而去追逐孩子在学业和考分上的增长。人的教育永远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唯此才能肯定地说,我们把校园安全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校园安全”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铲除校园欺凌的土壤,确保校园安全,不能仅靠会议传达或喊喊口号,更不能完全依赖网络曝光或媒体追问,而应切实拿出新办法、新手段、新机制来。


  我们能否建立全国统一的校园欺凌求助热线,让校园欺凌阴影下的孩子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对于校园欺凌恶性案件,学校负责人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应同步追责?


  这次北京市教委已经表示将启动问责机制,我们拭目以待。不管怎么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意识到位了手段就会到位。保护孩子,以安全的名义,刻不容缓!



延伸阅读


欧美国家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已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拦路虎”,由此引发的悲剧事件屡见报端。彻底消除校园欺凌绝非朝夕之功,近年来,各国都在探索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措施。欧美国家都是如何界定校园欺凌的?它们都采取了哪些防范和整治措施?

 

界定校园欺凌全面具体


  美国知名华人律师邓洪说,在定性欺凌行为问题上,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将动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定性为欺凌的同时,还将精神贬低纳入欺凌,“言语辱骂他人,在公众场合因对方残障、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嘲笑他人,甚至口头威胁等都属欺凌行为”。


  英国学校有关欺凌行为的规定也非常具体。如在伦敦哈弗斯托克学校,欺凌行为被细分为言语、身体、性、姿势、情感、种族、宗教、网络等八大类,各大类下又有详细分类,共计35项之多。“轻视他人”“嘲笑他人”“传播谣言”等都被列为欺凌行为,而像“你没有朋友,没人喜欢你”这样的话也属于欺凌行为。


  挪威中小学校规定了一些可能被忽视的隐性欺凌行为。例如,为孩子举办生日会必须邀请全班同学参加。如果选择举办主题生日会,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举办女孩生日会,可以不邀请男孩,但是不可漏掉班上任何女孩,否则会被视为欺凌行为,未受邀请的女孩的家长可到学校投诉或上告教育部门。


  此外,在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也被一些国家定义为欺凌行为,称为网络欺凌。


学校家庭积极介入


  为防范欺凌发生,不少国家非常重视孩子的日常德育,要求学校和家长积极介入。


  以挪威为例,在其首都奥斯陆西部的一所小学,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要学唱《停!不要欺凌》这首歌曲。孩子们通过唱歌、做游戏互相认识和了解,营造友好和谐的气氛。老师还会带孩子们玩“说出别人优点”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欣赏他人,彼此成为相亲相爱的朋友。


  这种看似纯玩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孩子学习社交,建立温暖友好的校园氛围。挪威小学低年级学生通常每5人组成一个“朋友圈”,这些孩子和家长每月聚会一次,增进相互了解,以避免被孤立和欺凌的发生。


  挪威政府、全国教师协会、各区反欺凌联盟、全国家长协会和儿童监察员代表于2002年共同发表了《反欺凌宣言》,启动了对欺凌的“零容忍方案”,从国家层面系统实施反欺凌机制。


  一方面,定期为老师开设反欺凌培训课程,让老师能快速有效地识别欺凌行为并及时介入。另一方面,一旦发生欺凌行为,学校负有主要处理责任,家长也被要求积极参与。


  据报道,为应对校园欺凌,奥斯陆市政府今年还专门设置了“校园欺凌巡视员”的职位,巡视员的巡视范围包括幼儿园、小学及中学,任期6年。一旦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巡视员将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与孩子、父母及学校沟通协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行政刑事处罚严厉


  在美国,针对校园欺凌事件,联邦政府要求学校必须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提供举报欺凌事件渠道,教职员工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举报;


  二是必须对被举报欺凌事件进行调查;


  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对那些因欺凌被开除的学生,政府会安排社会组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施暴学生未满18岁,法院会通过辅导警告的方式对其教育。如果欺凌导致严重后果且施暴学生有前科,即便未满18岁,也可作为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犯罪定案和量刑。如果发生群体性欺凌事件,所有参与施暴者都会被重罚。


  美国立法明确规定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如果子女在学校有欺负同学的问题,学校会马上要求召开家长会议进行处理;如果子女的欺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或受损,父母必须承担所有的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子女如因欺凌问题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学生的欺凌行为与父母的不法行为(如吸毒、酗酒等)有关,可以把学生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


来源:北京青年报、延庆警方微博、法制网、央视新闻(作者:王健)、《半月谈》第12期(作者:张淑惠 王子江 黄超)


主编:孙爱东

编辑:魏春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