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越休越疲劳的你,学会休息了吗 ·  5 天前  
终极较量  ·  朝鲜传来的视频,画面十分罕见 ·  1 周前  
长安街知事  ·  石破茂涉华表态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致2025:底气支撑信心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25-01-12 08:00

正文


半月谈评论员 刘巍巍

当岁月之光划破历史苍穹,我们再度站在辞旧迎新的时光交汇点。

回首2024年,展望2025年,心中满是感慨与期待。过去一年,是积累,是沉淀,是孕育,固本筑根,厚积薄发;未来一年,是接力,是憧憬,是进发,胸怀底气,整装前行。

信心为帆,实干作桨。底气背后镌刻奋进足迹,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发展成绩殊为不易。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国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重要增长引擎。

在产业升级征途上,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是2024年经济进阶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演进。集成电路领域持续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在多行业扩面应用、量子技术研究推陈出新……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日益站稳脚跟。传统产业并未故步自封,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绿色低碳发展已是政企共识,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

2024年初,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挑战,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1至11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3%,总体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拥有自主可靠的驱动源和压舱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备内在稳定性。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凭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外贸逆势上扬,维持外资基本稳定,充分证明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依存关系,印证了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不可或缺性。

2024年,房地产市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为有序有效,压降了经济运行潜在隐患,稳定了市场预期,营造了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不难预见,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基础上,2025年中国经济有望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创新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诚然,经济发展道路绝非坦途。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无法阻挡坚定而稳健的脚步,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一定能够在发展中得以解决。

直面困难,破困前行。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要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基础稳。我国拥有的巨大经济体量、市场容量、人才资源,工业体系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稳定,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重要保障。

优势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等,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趋于公平稳定的有利条件。

韧性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类型多元的经营主体,在发展重点行业、提供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各展所长。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超大规模市场对抵御全球经济波动和外部风险冲击的作用日益凸显,彰显发展韧性。

潜能大。我国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民生发展不充分,这些既是发展短板,也蕴含巨大的发展潜能,一旦被激发与释放,将成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引擎。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正是这些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性条件,使得我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压力时,有足够底气保持战略定力,有坚定的信心确保经济航船乘风破浪。

挥别过往,跨步新程,坚定改革决心也必将提振发展信心。我国2025年将以一系列政策举措,因应多重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被视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政策工具,其中财政政策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调则时隔14年再度调整为“适度宽松”。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强化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重点发挥好其所具备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此外,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等都将坚持系统集成,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助推经济回稳向好的合力。

全方位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推动居民收入稳健增长。同时优化消费政策制度、改良消费环境,拓展促消费范围。另一方面,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增强供需适配性。着力满足居民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演出、数字等新型消费。投资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聚焦“补短板、增后劲”,提高投资效益;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激发投资活力;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完善决策机制。可以预见,2024年效果较好的“两新”政策、“两重”项目2025年将加力扩围。

从体制保障和环境营造等多方面入手,切实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壮大。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也是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2025年将在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一批举措,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振民间资本投资预期,畅通经济“投资-消费-再投资”循环。此外,还将着力推动解决公平竞争问题、推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面向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核心关切,为其营造安稳发展天地。

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当前,我国超大经济体磁吸效应进一步显现,对世界各国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长期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然而,经济全球化逆风而行,地缘政治风险攀升,全球治理难度增大等挑战同样不容小视。越是在矛盾环境下,我们越要拓展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2025年,我国将通过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一带一路”共建、深化外商投资促进机制改革等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大力提升外贸韧性,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2025年已至,我们深知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不会是一马平川。要胸怀梦想,也要凝聚力量,用底气撑起信心,以实干致敬时代,靠奋斗创造未来。


来源:《半月谈》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