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吓脑湿」授权转载
|
ID
:
imyourgrandpa
「老师」在此处没有特别含义,约等于「人」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买东西时别人口中的「美女」。
不同的媒体老师,有着不同的风格,也自然产生了不同的类型;
此篇「媒体老师图鉴」,便是根据吓脑湿行业亲身经历汇总…
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
「通稿有吗?」
「通稿好了吗?」
「通稿什么时候好?」
喜欢改通稿标题,代表自己也有付出。
他们不生产稿件,他们只是通稿的搬运工。
常年出没于各类展会、发布会。
喜爱在社交媒体晒邀请函,到达后会在朋友圈会发出定位并配文:
「到xxxx了,有在现场偶遇的吗?」
他们以展会和发布会时间为历法标准,一般新年为新历每年九月。
跑会型媒体老师延伸出的分支物种。
他们会在现场随着活动的进行用私人社交账号发20张以上图片或10条以上小视频。
内容主要涉及明星助阵表演、大佬上台、产品参数、新品展示、场内模特等,并把这些称作「福利」。
随着互联网风口而动。
前年是VR资深媒体人,去年是人工智能资深媒体人,今年是区块链资深媒体人。
白天有文字困难症,写东西像挤牙膏。
但当时间来到午夜十分,就像换了个人,灵感迸发,水银泻地,创作像窜稀一样顺畅。
咖啡、宵夜、烟、红牛、耳机等对此类型媒体老师有加成作用。
行业里的女性也不稀缺,为什么要单独划出「女媒体老师」?
关于这个可以参考「进击的巨人」:女性的巨人那么多,还有一个专门的角色叫「女巨人」。
此处的女媒体老师特指美女,她们的出现会吸引大量关注,让整个现场熠熠生辉。
她们是行业内的传说,她们好像不属于这个圈子。
从不收车马费。
参加活动或者采访都准备充分,在外人看来是真正有「新闻理想」的怪人。
此类型多出现于提问环节。
他们喜欢用冗长的问题来显示自己学识,试图达到「反客为主」的效果,但常常因为半天说不到重点且只有最后一两句才有用,所以常常弄巧成拙。
会被同行以白眼鄙视。
又分内部抱团型和外部抱团型。
内部抱团型:同个单位组队参加各类活动和采访活动,有些时候并没有明确分工,一般会先自行解释「想来学习一下」。
外部抱团型:垄断某个细分领域的十几位媒体老师,只要和该领域相关的活动都是一起被召唤、一起出席,甚至连安排的座位都不变,坐下来就可以唠家长里短。
正义感十足。
抑制不住自己溢出的文字才华和指点江山的冲动,一有大型事件发生必定第一时间点评一番,也时常被人质疑站队,会觉得委屈将对方痛骂甚至拉黑。
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一事情发生反转会默默删掉言论并祈祷没人截图打脸。
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好事发生,其中大部分都与他们有关。
无论是行业内的、认识的、采访过的、碰到过一次的、微信聊过的、一个群里的、还是听说过的,一旦发生了融资、成立、赚钱、得奖、搬办公室、换logo等事情都要祝贺一下。
标准格式为:恭喜+名称+具体事项+关系补充说明(示例:恭喜大棒子科技完成2000万融资!大棒子的张总一直是一位低调做事的实干家,记得在2016年的巅峰论坛上我们有过一番深入交流,当时就对他这个人印象深刻。)
祝贺型媒体老师的究极进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