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Nature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克隆变化 ·  17 小时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 ... ·  昨天  
BioArt  ·  ​Cell Stem ... ·  2 天前  
生信人  ·  手把手教学:原始数据如何上传到NCBI ·  4 天前  
BioArt  ·  Cell Metab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

Science | 刘星/马兰团队发现跨脑半球神经连接介导负性情绪形成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24-11-08 08:2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的刘星教授和马兰教授合作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文章主要研究了小鼠脑内两个脑半球之间的神经连接,特别是基底外侧杏仁核(BLA)和对侧脑半球伏隔核(NAc)之间的神经环路。这一研究发现,这一跨脑半球神经环路在编码负性情绪效价和引发逃避行为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及重要性

长期以来,对脑神经连接功能的研究主要关注同侧半球内的连接,而忽略了两脑半球之间的神经连接。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发现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在情绪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和结果

通过脑透明化3D成像、神经元翻译组测序等技术,研究团队观察到BLA存在两群不同的神经元,它们分别投射至同侧或对侧脑半球NAc。研究还发现,正性奖赏性刺激和负性厌恶性刺激分别激活不同的神经投射,这些发现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在情绪效价编码中的不同作用。

关键观点3: 研究的新发现

研究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效价编码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效价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观点4: 研究的影响和应用

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脑如何处理情绪和复杂行为,还可能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正文


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大脑都有两个脑半球,左右脑半球在结构上是对称的。由于大量的神经连接主要为同侧大脑半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长期以来,对脑神经连接功能的研究主要考虑了同侧半球内的连接,而忽略了两个脑半球之间神经连接的作用。


2024年11月8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刘星教授、马兰教授合作在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The interhemispheric amygdala-accumbens circuit encodes negative valence in mice(杏仁核至对侧脑半球伏隔核神经环路编码负性情绪效价)。研究发现,小鼠脑内基底外侧杏仁核BLA神经元,通过连接左右两侧脑半球的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AC投射到对侧脑半球的伏隔核NAc,这一跨脑半球神经环路与同侧神经环路的功能相反,介导恐惧、厌恶类负性情绪及逃避行为的产生。


刘星介绍说,切断前连合后,小鼠表现出厌恶和逃避行为的受损。通过脑透明化3D成像、神经元翻译组测序、顺行和逆行神经示踪荧光标记等技术,研究团队观察到BLA脑区存在两群不同的神经元,它们接受来自不同脑区的神经支配,并分别投射至同侧或对侧脑半球NAc。

BLA是掌控情绪反应(恐惧、厌恶、逃避等)、学习和记忆、社会交往等功能的关键脑区,而NAc则在奖赏、快乐、成瘾、情绪调节等多个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借助在小鼠脑内植入光纤在体实时记录神经元活动信号和光遗传学实时特异性干预等方法,研究团队发现,摄食甜水、与异性社交等奖赏性刺激选择性地激活BLA到同侧半球NAc的神经投射,而摄入苦味水、面临危险等厌恶性刺激则选择性地激活BLA到对侧半球NAc的神经投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LA到同侧半球NAc的神经投射主要支配D1型神经元,增加在NAc的多巴胺释放,促进正性奖赏情绪的形成;而BLA至对侧半球NAc的神经投射主要支配D2型神经元,降低NAc的多巴胺水平,而导致负性厌恶情绪的形成。

刘星等的这一工作区分了BLA向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投射在情绪效价编码中的不同作用,发现了BLA到对侧NAc神经投射在编码负性情绪效价和引发逃避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跨脑半球神经连接的一个重要功能。

如上图所示:BLA分别通过同侧或对侧投射连接不同NAc神经元。正性奖赏性刺激激活BLA-NAc同侧投射和NAc的D1型神经元,促进NAc多巴胺释放,产生愉悦情绪和亲近行为;而负性厌恶性刺激通过激活BLA-NAc对侧投射和D2型神经元,降低NAc多巴胺水平,引发厌恶情绪和逃避行为。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田振、宋嘉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赵旭滢、周一鸣和陈曦等为共同作者。基础医学院刘星教授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脑科学研究院马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p7520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BioART友情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近期直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