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曝iPhone17将引入曲面边框#】苹果 ... ·  17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三部门:#有序推进5G向5GA升级演进#,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共享睡眠、充电宝、雨伞都死了,共享经济还能活多久?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7-24 20:37

正文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 快刀三侠(ID:iyqkpd)

文 / 快刀三侠 

内容经授权转载发布


风起时,猪能飞上天;但风停了,猪就摔死了。


就像往年的O2O、P2P、互联网+、VR等关键词一样,2017年,有一个词火爆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那就是共享经济。


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KTV、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家具、共享睡眠……随便拎一个项目出来,都会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不少人调侃道,现在,除了老婆之外,还有什么不能共享?


仿佛一夜之间,面临互联网转型障碍的传统企业顿悟了,自诩为站在风口上的新兴企业高潮了,双方都似乎找到现代商业的“灵丹妙药”:共享经济就像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共享睡眠舱被查封,共享充电宝悄然关闭,共享单车接二连三垮掉,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便共享+天使轮融资,只要共享就能拿到资本的钱,这是创业者蒙蔽了双眼,还是资本打错了算盘?


1、节节败退的共享经济


2017年初,共享充电宝为共享经济创业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共享雨伞和近日出现的共享睡眠仓都在短期内赢得了市场关注。


在过去的一周,除了贾跃亭和孙宏斌,刷爆朋友圈的还有“共享睡眠仓”,其属于一家叫“享睡空间”的公司,和共享单车一样采取扫描、计时和付费的流程。


据了解,共享睡眠舱出现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座城市,半小时收费为6元。外型类似太空舱的睡眠舱内配置有恒温空调、小风扇、WI-FI和插座,入住的用户方可免费领取太空毯、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和湿纸巾等床品。



可是,好景不长,7月15日,位于北京中关村创业公社一处的“享睡空间”已关闭。有知情人士透露其被警方查封,原因未知。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公安局表示,目前上海“共享床铺”已被叫停。因为这是个新模式,尚没有获得消防许可,也没有宾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


紧随共享单车风口而来的共享充电宝,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也相比其它共享项目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拿到了更多的资金。但不管创业者和投资人怎么信心满满,共享充电宝绝对算不上刚需。


随着陈欧投入3亿元赌共享充电宝而被王思聪在朋友圈怼了的时候,共享充电宝的热度达到了顶峰。如果说彼时还有人选择支持陈欧的话,现在回头看,王思聪吃翔的几率近乎为零。


某小型充电宝公司已于近日宣布解散,投资方建议团队停止项目,项目方将剩余未用完的钱交还。


如果说共享充电宝死的还比较“安详”,那共享雨伞的境遇只能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了。


6月15号,3万把彩虹一样的“e伞”惊现东莞街头,它们主要投放在东莞城区,例如世博路口、盈峰路口、鸿福路口、会展路口等。结果仅仅一个星期,东莞3万把共享雨伞就全军覆没。


▲一周前


▲一周后


——到底是创业还是真做慈善?


在共享单车领域,我们能看到更为残酷的一面。


就在摩拜收购由你单车之前,一些单车不得开始无奈退出这个市场。6月13日,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单车市场,这也是第一家宣布退出的案例。不久后,3Vbike也退出了市场。


悟空单车从上线到退出,共亏损近300万元。创始人雷厚义认为,资金匮乏只能让悟空单车在选择合作方时只能选择小厂商,后果就是,“因为生产线不成熟,导致有些单车的脚踏板都掉了”。



如ofo这样大厂制造的单车都会遭到损坏,更不用说悟空单车。


3Vbike的倒闭,则是因为丢车。创始人巫盛华坦言,这与公司在单车防盗及定位系统等软件方面的投入不足有关。“因为加上这些软件,一辆单车的成本几乎翻倍,这让我们难以承受。”


说简单了,3Vbike同样也是因为资金问题,导致产品不够完善,最终丢失严重,而直接退出了市场。


从这两个失败的共享单车案例可以看出来,共享单车并非如其他项目,手头有那么几百万的启动资金就能做的。


根据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国内共享单车(电单车)企业已超过50家,这其中就包括悟空单车与3Vbike,而在这50家企业中,又会有多少项目如这两家企业一样,遭遇类似的情况呢?


2 、风口论和伪需求论


这一年,有太多的共享经济项目,生的悄无声息,死的尸骨无存。


我们无意去谈论孰是孰非,只是想借助这些创业公司的“尸体”,去看清共享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共享经济领域有这么一个金句:“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过去说这种话,会被人认为是个骗子,而今天,这些都成了事实。诚然,大量共享经济体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整合了社会上的闲散资源,把过剩的产能都利用起来,让社会的资源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是一种进步。


更深层次地说,共享经济正在构建我们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然而从现状来看,有关“共享经济”的观点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资本方的风口论,一种是舆论中占据主流的伪需求论。


先来看风口论。


资本方以动辄过亿的投资,以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


共享单车方面,一年时间内,ofo共计融资8轮,约44亿元,摩拜融资额约34亿元,公司估值从几千万美元迅速飙升到10亿美元以上。他们身后聚集了腾讯、愉悦、红杉、华平、高瓴、经纬、金沙江等实力雄厚的大佬,占中国创投界的半壁江山。


共享充电宝方面,有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超过20家资本巨鳄机构对共享充电宝进行高达数亿规模的投资。


另外,如共享篮球“猪了个球”前不久也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雨伞也相继在广州、合肥等地出现。


融资速度之快、资本参与密度之高、业务扩张之迅速,成为一个中国创投圈之怪现状。


再看伪需求论。


伪需求论已成为大部分意见领袖持有的观点。如自媒体三表龙门阵、“俊世太保”创办人李俊加之横跨商业、科技、娱乐多领域“红人”的王思聪,都对共享充电宝表示不看好。


这种观念间接的影响着大部分网友,对各类“共享经济”不看好的舆论已成为趋势。


正是这种对“共享经济”两极分化的观念冲撞,让其迅速成为全民话题。


而资本方的风口论支撑则主要基于两个判断,一是刚需市场被打开;二是,想象空间大。


然而,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共享经济这个风口,究竟会摔死多少想飞上天的创业者?


3、被“玩坏”的共享经济,沦为资本的游戏?



针对共享经济当前发展状态,首先它的模式越来越重,其次盈利遥遥无期。如果这两个痛点解决不了,只能沦为资本的游戏。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创业都是不考虑盈利的,真正支撑企业的是风险投资,这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像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回答盈利模式时说的那样,“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我请求你,不如不要创业,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创业者的思维。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却是互联网经济最普遍的盈利模式,创造一个模式,吸引流量,流量带来风投,继续疯狂扩张,再拿风投,最后如果运气好就上市。


但是,没有一个扎实的盈利模式,最终这一切都会变成泡沫的,就像乐视,全靠融资撑着。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乐视的回答很精彩:几年前,答主的投资人朋友跑来向他咨询乐视的模式究竟靠谱不靠谱,能不能买?他经过各种分析后始终觉得不靠谱,但他的朋友仍然坚持买了。几年过后,乐视的发展果然暴露出各种问题,他的分析一一应验,但他的朋友早在投资后出手卖给下家,狠赚了一笔。


“投资就是交易”,他的朋友如此总结。


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一级市场的食物链是:天使的盘VC接,VC的盘PE接,PE的盘上市之后“大妈”接——俗称“割韭菜”。而重要的是,怎样忽悠接盘侠。


就拿如今的共享单车来说,他们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把数据做得更漂亮,吸引“接盘侠”,而单车本身,则只不过是烧钱引流量的工具。


而这就造成了共享单车如今的现状,看不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尴尬的是,如果某家共享单车公司打算走传统模式,稳扎稳打地运营市场,它就很有可能被疯狂的资本庄家所淘汰。


这不是共享单车的问题,这是整个商业生态问题,是整个互联网的问题,精明的中国商人们正在把一个又一个行业变成融资的平台,全然不顾这种模式对行业的伤害。


资本的游戏早该结束了!


4、风停了,猪就摔死了


从共享经济的死亡笔记中可看出,众多创业公司的死因不难归纳。他们曾被时代追捧,最终又被时代抛弃。


时代把一个又一个行业吹上风口,又将他们拉下神坛。在2014年,这个风口属于O2O;在2015年,这个风口属于智能硬件;2016年,则是直播、VR、无人机的。资本造就了行业的明星,也带来了一地鸡毛。


回顾这一年发生的一切,有多家共享经济项目死于盲目扩张后的危机。资本、媒体的热捧让创业者冲昏了头脑,他们享受于PPT、画大饼带来的快感,却不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共享的世界,永远不缺夸大、炒作,仿佛点击率真的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然而当可共享的领域越来越多,难免会回到问题的本源:是否已经偏离了“共享经济”的内涵。


画虎画皮难画骨,不是连接了线上,就是共享经济了。共享的实质是对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在已经饱和的市场再塞进更多的资源,这样不仅浪费,还会给公共空间造成很大压力,自行车的占道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共享单车究竟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是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还需讨论,所谓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无厘头的东西就更像是无稽之谈了。


从共享经济平台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发展到一定模式之后,对于平衡供需双方需求会越来越吃力。


毕竟,烧钱不能烧一辈子,掌握不了市场必要需求的话,最终活下去还是困难的事儿。


如果“共享经济”想活下去,终归只能褪去它的外衣。


正如桃李创投合伙人常亮所说,“一切泡沫终究被戳穿,不合理终归被合理所取代”。


我们坚信,这场共享经济大战最后的胜者,是用心做精细化运营,脚踏实地搞好用户体验,用心创新盈利模式的公司,而不是不知创业为何物的搅局者。


或许,风起时,猪能飞上天;但风停了,猪就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