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2024“中国年轻建筑事务所”专辑第二期,分享在上海之外,来自全国其他城市的新锐团队(不含多地办公),以及他们的年度作品。本篇展示的15家新锐团队名单如下(依事务所名称音序排列):AAN建筑设计事务所|JK DESIGN OFFICE|白菜设计|北京建院石华团队|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不尔联合建筑设计|超级理想建筑工作室|耕井伫建筑工作室(西建大建筑学院)|几样工作室|口口建筑|坡上建筑|未来乡土营造(东南大学)|啸河建筑|行十设计|直得建筑事务所这些团队,既有独立实践的事务所,也有依托大型设计院/高校平台工作室。但相似的是,他们在不同的城市和赛道上,均展现出对设计的个性思考。如业主、合作单位有意与文内收录团队取得联系,可于文末留言,我们将代为转达。
AAN建筑设计事务所由荷兰注册建筑师晏俊杰创立。“AAN”意为Architecture As Narration,让建筑叙述空间的故事。团队致力于为不同领域具有开放视野的客户提供具有开创性的建筑、室内设计,在时代背景下研究和探索新时代语境下人的行为、体验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实践项目类型多元化,且都围绕着人们对于空间中的功能或精神需求展开。建筑空间与人们之间不应仅是单向的关系,空间与到来的人们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将让建筑更具有感染力。
△ 空间实景 ©林力勤
年度作品:
顺德升平南门罗氏文化馆
广东佛山,2024年8月已建成
项目作为“和地在创”社区美育项目之一,位于佛山升平社区名扬里,该地在历史上层是名门望族南门罗氏的聚居地。本项目要改造的蚝壳墙锅耳屋则是南门罗后人留下的瑰宝。
设计师希望建筑可以从街道其他视角被看到,通过明灯塔和名扬里街道的橱窗与社区有更多的链接,来呈现城市公共性。建筑内部,它不是非新即旧的改造方式,更像是一种古代山水画中的留白,让老建筑的历史肌理与新空间互相交织和渗透。设计师基于人的身体尺度设置了包容性结构框架,来满足历史介绍、艺术展览、手工作坊、美育活动、休闲社交等未来不同场景的可能性。
△ 空间实景 ©林力勤
JK DESIGN OFFICE,由周俊凯JK于2021年2月创立,这是⼀家立足于中国杭州的研究型设计事务所,提供整体规划/建筑/室内及相关产品设计服务。国际化的设计团队增强了我们的设计理念:以研究型的设计为手段,致力于摆脱潮流与风格的束缚,探索建筑与空间本质。
研究是我们认为有力的设计工具。研究与项目相关的文化、历史、 场地、功能及规划运作等,是创造超越性作品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始终致力于为每个项目赋予其存在的特有意义。
△ “厅”与“间” ©朱润资
年度作品:
馬鴻興·川小馆
江苏南京,2024年1月已建成
馬鴻興·川小馆是一家定位大众餐饮的川菜品牌,新店选址南京第二机床厂河西老厂区。设计采用适应性改造策略,从低碳环保可持续改造、延续工业遗迹历史记忆、大众餐饮市井文化三个维度出发,保留厂房主体结构和桁架屋顶,回收利用外立面拆除的红砖。室内木质隔断亦是回收再利用的老木板。
餐厅共两层,一层散座,二层以包厢为主。设计提出“工业市井”概念,采用耐候钢为主体结构,以通高中庭为核心,引入“厅”与“间”传统建筑空间原型,创造独特动线和体验。
我们以“保旧铸新”为核心理念,在尊重旧建筑基础上,改造部分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新与旧的碰撞,建立过去与当下的对话,该项目是我们在城市更新领域的一次探索,亦是未来研究实践方向。
△ 建筑外立面 ©朱润资
△ 楼梯 ©朱润资
△ 从包厢看向中庭 ©朱润资
白菜设计是一家多元的设计工作室,提供建筑/空间/展陈/产品等设计服务,曾获国内外多项奖项。开水白菜,最简单的顶级料理,下得了胡同巷里,上得了国宴席面,汤头很重要,但总归白菜才是灵魂。我们认为设计也是,用“白菜”创造本质灵魂,调味世界风格。
△ 空间实景 摄影:图派视觉
年度作品:
OUR高尔夫工作室
辽宁沈阳,2024年11月已建成
项目是一家高品质的高尔夫训练场馆。我们利用场地倾斜不规则空间,巧妙地布置教室、体能区、休闲区和前台。外立面采用全玻璃橱窗,将室内展现给室外,展现场馆的专业与舒适,同时将室外的绿意引入空间中。内部设计采用洞石与金属碰撞,体现空间中的柔与刚、优雅与专业、舒适与动感。
我们喜欢探寻事物本质,通过深度思考和设计方法,用触手可及的材料呈现丰富的效果,用更小的消耗带来更大的结果。
因此,我们选择OUR为年度项目,例如通过洞石的温暖质感渲染柔美优雅,用金属的坚韧冷感来体现严谨与专业。柔软曲线和严谨线条搭配,让材料表达出空间的内核。同时,空间具备实用功能,并且满足场馆经营所需的品牌输出等要求。
△ 空间实景 摄影:图派视觉
北京建院石华团队是立足北京建院的一个创新型青年建筑师工作室。面对当下多元化的语境,我们坚持人本主义的实践方向,在儿童、老人和社区营造等领域展开设计工作。依托北京建院深厚的技术积淀,我们尝试将大型设计机构平衡性的设计方法与东方人文相结合,以空间叙事关照生活的日常,通过对空间、材料、光线、风景等物质性内容的营造,让建筑深度融合当下人文语境,贴近生活,关怀每一个人。
△ 多功能运动空间 摄影:石华
年度作品:
北京市仁泽高中(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更新改造)
中国北京,在建中(一期已建成)
这是一座位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什刹海片区,由老厂区改造成的新学校。学校原址——北京市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60年。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电影厂将厂区闲置用房被改造用于北京市仁泽高中办学,解决西城区高中学位短缺问题。
现状厂区内建筑多是随着电影厂发展渐次建设形成的,其中既有文保建筑,又有工业遗存,还有不少杂乱的平房院落。针对项目多样与复杂的特征,设计提出“老厂区的痕迹与新校园的生活”的设计理念,力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留存原科影厂具有特色的痕迹,并将面向未来的新校园生活植入其中。通过一系列地毯式的研究与精心设计,我们将不同特色空间与建筑痕迹改造为适配新学校面向未来的教育功能,为老厂区注入新能量。
△ 设计分析 ©北京建院石华团队
△ 教学楼入口 摄影:石华
△ 教学楼室内共享空间 摄影:UK Studio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身处边缘,关注对游离空间的持续探索,通过修复与平衡创造有时间性的新空间。
△ 场地鸟瞰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年度作品:
EASE PARK
云南大理,2024年8月已建成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开放的公园,遂用一个自然的曲线将场所中心释放出来,使用功能四周布置,在观感上被弱化及隐藏。曲型敞开且向心的姿态,拥抱无所事事和“躺平”。
不因为深处大理古城而仅仅关照游客而忽略本地居民,它坚硬的外壳抵抗了古城(商业导向)的日益丰满与利益为先,深色与某种集体记忆给予的白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于在地文化,它的构建是粗鲁的,而对于当地青年想象的构建,却又是优雅的。
这是一次空间现象实验,让延续的本土空间语言与当下“空想赛博语言”激烈碰撞,场所最终成为了青年人找寻的休闲洼地。选择作为年度作品的原因,是本项目充满矛盾与现象——模糊/容错/包容/开放/自由。
△ 庭院西面入口看向咖啡操作区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 咖啡操作亭空间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 曲廊西侧景门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不尔联合Boolean Union Architects由李雪夏、刘天舒于2023年创立,从事建筑、室内、策展等多领域的实践与研究。“Boolean”取自布尔运算,代表“合并、相交、相减”的基础逻辑与几何思维是千变万化的根源。在实践中我们关注形式与在地特质、场所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致力于在场地复杂性中找寻规则与秩序,在多维设计实践中探索空间的多重可能。我们关注“个体”项目与“环境”背景的连接,试图赋予建筑更多的启发性与延展性。
△ 栈道视角外观效果图 ©不尔联合建筑设计
年度作品:
嵊泗黄龙岛小岛共建计划乡村文旅项目
浙江舟山,在建中
黄龙岛民大多超过60岁,岛上的孩子足够大了就会坐轮渡去往对面的上海。近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黄龙乡已成为嵊泗县人口流失率最高的乡镇。面对近海渔业衰退、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黄龙岛经济收益逐年下降。基于嵊泗列岛文旅整体定位,由理想在野发起,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小岛共建计划”文旅项目于2024年启动。经筛选,共建计划最终确定包含不尔在内的33个核心共建人与拟建文旅项目。
本案位于黄龙岛南岸延伸而出的礁石之上,轻钢栈道将人逐步引上建筑,一日之间的海水涨落不断改变着踏步面与水面的关系。东西两侧轻透的金属网幕墙让建筑体轻盈立于石上。空间将作为海边茶室、自习室使用,让游客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再次远离陆地,在精神世界中寻找脚踏实地的触感。
△ 总体及结构分块示意 ©不尔联合建筑设计
△ 海面视角外观效果图 ©不尔联合建筑设计
△ 观景平台视角效果图 ©不尔联合建筑设计
超级理想建筑工作室于2021年在西安成立,由法国执业建筑师李响创立。作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的设计团队,项目涵盖乡村建设、商业空间、城市建筑及大地景观等领域。以开放多元的设计视角,将文化融合与自然表达贯穿于每个项目之中,我们秉承“自然生长”的设计理念,通过精准的空间表达和创新的设计语言,助力实现场所的长远发展与多元可能性。
△ 建筑外观 摄影:Kevin
年度作品:
米禾礼堂
陕西西安,2024年5月已建成
米禾礼堂是我们在汉长安城遗址区的一次探索。作为米禾农场的启动建筑,礼堂承载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礼堂采用建筑黑色碳化木外立面与简洁的双坡金属屋顶,既满足功能需求,又与场地保护要求相契合。内部设计考虑空间流线与功能分区,特别是婚礼和活动设计的动线优化,使礼堂成为多功能的场所。我们希望通过礼堂营造出一个有光和人情温度的时刻,在这里,阳光随着时间从屋面以不同姿态漫入到内部,调节着空间的节奏,从而催生出多样的氛围,以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米禾农场将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景观的依托下,为人们忙碌的生活带来别具一格的小憩与清爽一刻。
△ 建筑外观 摄影:Kevin
△ 内部空间 摄影:Kevin
耕井伫——在田间与市井中伫立与思考。工作室长期关注城市与乡村,并致力于身处项目一线解决城市与乡村的现实问题;同时结合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思考建筑本体的空间与建造问题,并将思考融入项目实践之中。
△ 连续的空间与复合的功能 ©孔锦权
年度作品:
Secondhalf Lab街角咖啡店
陕西西安,2024年7月已建成
项目位于西安明城墙西南城角内白鹭湾社区的街道转角处。设计重新梳理了建筑和街道的关系,模糊了内外边界。
通过新的2.4米高轻钢结构的介入与老的混凝土结构建立对比,并共同形成新的空间关系。靠空间边界,用折线镀锌铁皮板墙面复合家具,在进一步限定不同空间领域(咖啡区、烘豆区、omakase区、办公自习区)的同时,又围合出了中间“空”的多功能活动区,平常作为咖啡营业使用,举办活动时又是灵活可变的聚集场所。这些功能既彼此独立,又毗邻共处在同一连续的空间之中。轻钢结构顶面的镀锌铁皮板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同时也把街道车水马龙的市井生活反射进室内,成为了室内外空间流动变化的视觉焦点。
作为一家社区街角的咖啡店,项目在创造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关系、提供舒适的空间体验、容纳复合功能的同时,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街角空间的公共性,让不同的使用者共同构成此处的生活场景,从而再次焕发城市街角活力。这是我们在年度设计上想要讨论的话题。
△ 街道与街角的咖啡店 ©耕井伫建筑工作室(西建大建筑学院)
△ 街角的咖啡店实景 ©孔锦权
△ 重新梳理的室内外空间关系 ©孔锦权
几样工作室位于云南昆明,偏向于以相对理性的方式寻找适合当下社会条件和具体项目情境的解决方案,尝试用简洁精确的系统应对复杂的现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生发出可能的新语言。
这是一个由年轻建筑师构成的群体,希望藉由项目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不断成长专业认知,探索一条新的、真诚的路径。
△ 建筑夜景外观 ©王策
年度作品:
阿美泽星迹天文台
云南丽江,2024年11月已建成
移动的水平线
moving horizon
这是一座建在玉龙雪山脚下的阵列式天文台,能容纳35台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并承载向公众进行天文科普的功能。面对雪山和星空,在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间,我们选择以一种可能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性手法,创造这个人类面向自然的平台(platform)。
被风化、切割的山体以尖锐的角度耸立,而宇宙更是垂直向度上的无尽延展。难以攀登的高山和无边黑夜带给人崇高感和恐惧感。在这样的观看对象面前,我们的设计回到了视点自身,为承载“我”而建构了两条人造的水平线:地台像一块平坦巨石,区别于自然,为“我”的站立提供坚定感;水平屋面可以依靠电动机械装置缓慢地平移,在夜间释放出35束投向浩瀚星空的视线。
△ 场地整体鸟瞰 ©王策
△ 室内外空间 ©王策
△ 建筑局部外观 ©王策
口口建筑(Atelier OO)设计工作室创办于中国广州,三名主创设计师曾就职于广州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室关注以建筑设计和文化创造为媒介的空间实践,并致力跨领域的设计呈现。
自2021年成立至今,工作室完成了多个领域/类型的空间设计实践,主要设计项目有:一质量研习社佛山空间、假杂志宁波新空间、广州K11艺术衍生品商店、深圳OCAT B10开幕展(建成);成都麓湖生态城构筑物设计、南头古城二期展厅(在建)等。
△ 效果图:从书店望向山谷公园 ©口口建筑
年度作品:
麓湖生态城下沉公园构筑物设计
四川成都,在建中
项目信息:项目位于麓湖生态城南端连接市政通道出口的下沉公园,本案为高差台地上散落的几处单体构筑物。构筑物将结合景观广场与栈道,为市民提供公园中的休憩与庇护,同时作为小型商业的临时运营场所。
1)定义模数:建筑结构和空间尺度将在这个模数范围内均衡散布和生长,犹如棋盘与脉络。
2)墙体与屋面:两堵L形的剪力墙定义了空间的基本围合关系与受力需求,加厚的墙体以容纳空调设备与管道/储物空间。3)屋面:基于模数与网格,屋面为水平方向上延展的胶合木结构梁体,方便组合与拆卸。
选择原因:2024年是“不易”的一年,在与现实条件“角力”的过程中,本项目是工作室对于商业与社区建筑类型的反思与追问——什么样的空间建造是可持续的?
△ 建筑生成分析 ©口口建筑
△ 效果图:下沉公园鸟瞰 ©口口建筑
△ 效果图:面包店室内场景 ©口口建筑
坡上建筑工作室(See Architects)于2024年成立,主要成员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法国Bellecour École学校等。团队关注城市与乡村建筑空间的革新,工作内容涵盖建筑、景观、室内空间设计和品牌,致力于在空间体验创造中发掘基于人最本初的情感,跳脱寻常的视角,实现人与环境的多维连接。
△ 沿街视角效果图 ©坡上建筑+主语创设
年度作品:
渔隐院子餐厅立面改造
室内&品牌设计:湖南主语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在建中
项目位于知音大道旁,原为汉水公园内的公共管理用房,现用作以鮰鱼为主题的餐饮办公一体化空间。结合汉水文化和当地人对鮰鱼的饮食记忆,设计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体验,同时使建筑成为一种文化载体。
以“鮰鱼之形,隐于黑石之间”为概念,新增的屋檐借鉴鱼的姿态,从入口到室内空间通过起伏的雨篷引导人的行径,营造出“水中漫游”的体验。设计强调出室外庭院和露台,与公园绿地进行更好地融合,并利用绿植和水景,引导人与自然的互动,形成“园中院,院中园”的独特体验。深色立面与周围高楼林立的背景形成对比,打破原有城市空间的单调氛围,作为文化标识也强化了公园基础服务设施的功效。
△ 外环境效果图 ©坡上建筑+主语创设
△ 模型 ©坡上建筑
未来乡土营造工作室创建于2022年10月,是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青年学者联合设计院所青年专家,携同高校青年学子共同组成的设计实践型学术组织。基于对未来城乡聚落形态与环境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工作室在广义乡土语境下开展设计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探索乡土设计创新方法,挖掘营造技艺新生潜能,开创地域实践广阔前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追寻一种更为自然、愈加和谐、越发融洽的乡土设计理念、在地建造方式和多元共生价值。
△ 建筑西北侧视角实景 摄影:寿焘
年度作品:
东南大学——准格尔旗暖水乡乡村振兴工作站
结构、设备施工图配合:江苏美城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2024年11月(主体竣工)
项目坐落于蒙、晋、陕三省交界处内蒙古准格尔旗暖水乡中心。这里谷岭延绵壮丽,黄河川流而过,高原风光与边地文化交相辉映。
工作站设计理念源自黄河流域“乡土合院”之型,取名“暖水院”,由一个大院携四向廊屋围合成一方至正开阔、粗犷有力的“黄河院子”。屋上高耸起伏的“沐光捕风塔”引领整座建筑,成为矗立于黄土地上的场所地标,将阳光与风柔和地引向院内。
工作站以砖和黄泥砌筑,将捕风引光、镂空采光、双腔保温等低碳技艺与当地特色“拱”元素相融合,是一座服务于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集文化产业、乡土研习、民族共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地共建工作站,在黄土高原上奏响一曲浪漫的新“黄河谣”。
△ 工作站东侧整体鸟瞰 摄影:寿焘
△ 主入口东北视角实景 摄影:寿焘
△ 合院内实景 摄影:寿焘
在实用、可持续性中寻找个性与形式美的对话。
啸河建筑成立于北京,关注人文与环境的价值,以极具想象力的、充满实验性的精神冲破常规束缚,坚信未来蕴含着“X”无限可能,并把这一积极的价值观贯穿于创作之中。
△ 项目效果图 ©啸河建筑
年度作品:
日照海洋艺术馆
合作单位:天津美术学院设计顾问团队
山东日照,已获委托,待建设
“听自然之音,赏日照之光”,项目用地西侧树林贯穿南北海岸线,树林里设有一座小型动物园,林下饲养着一些陆地动物和海龟,每年有大量鸟类迁徙至此。
我们希望在此创造一个衔接海洋与绿地的空间形态,将海洋体验馆设至底层,艺术馆及其他配套功能设至二、三层,架空首层局部空间,并通过建筑造型巧妙的把屋顶与沿海广场链接,从而得到一个开放的城市公共平台,市民可以自由的步行至屋顶平台观赏日照的第一缕阳光,也可以在建筑廊道中漫游至西侧树林深处,这是一个没有“内”与“外”边界的自由场域。
△ 项目效果图 ©啸河建筑
TEN DESIGN 行十设计立志创作兼备实用性、手工感、人性关怀、经得起考验的品质空间,实践着“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与生活方式,在现代空间中进行内向转译”的设计方向。团队作品涉及室内、景观、产品、艺术陈设、展览策划等领域。
△ 空间实景 ©立明
年度作品:
几许 - 住宅设计
中国北京,2024年1月已建成
屋主是一对刚刚步入新婚的年轻夫妻,他们经历过西方教育,同时也深受中国生活观的浸润。新居即将迎来人口结构升级,屋主居住核心需求以务实为主,但也注重生活品质。
设计主轴围绕解决空间失衡的问题,建立充备功能的同时,兼顾格调提升。空间由南向北做五进关系,层层递进,消解原始狭长布局带来的不安感,实现了动线与视线的交叠与穿透。公私区穿行动线,类似传统庭院的中庭,起到分流作用。递进与分流,让一间原本不规则的空间变得秩序井然。暗调意境既符合空间主题,亦满足屋主喜好。
“几许”包涵“庭院深深”与“多少”之意,既是空间主旨,也寓意房屋承载新家庭拥有许多美好未知的期许。
△ 空间实景 ©立明
△ 平面调整分析 ©行十设计
直得建筑一直致力于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注重尊重自然感受并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我们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建筑可能性,努力创造出独特、融洽的建筑作品。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品牌设计业务,意识到品牌形象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将品牌设计融入到建筑项目中,确保建筑作品与客户的品牌价值和形象相契合,帮助客户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提升影响力。我们还以建筑师的视角从传统建筑向其它领域转型,探索不同的可能性。
△ 实景外观 ©直得建筑
年度作品:
OAS/S-VESSE
海南三亚,2024年12月已建成
“OAS/S-VESSE”的整体造型充满着未来感和力量感,整体造型如同一只静卧在地面的鸟,又似一艘来自未来的太空飞船,融合了自然与未来的视觉张力。作品以黑色为主色调,运用当地渔民的黑色遮阳布作为主要材料,将远古的材料与技艺和未来的科技想象相结合,体现出“远古与未来”的对话,传递出人与自然深度连接的力量。项目坐落于梅联村海岸,面朝西南方向,与周边多样的自然环境展开对话。从不同角度观赏,作品与环境交织出深邃的交流。此项目旨在以建筑师视角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艺术设计,为乡村振兴和小规模社区/边角料地块的活动内容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和可能性。
△ 实景外观 ©李国玉、王言
△ 实景外观 ©直得建筑
多地办公合辑即将发布
视觉 / 饶安林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事务所与项目信息均由对应事务所提供。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