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读  ·  出发吧,像一个自由的人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人到中年,和螺蛳粉“臭味相投”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从来不在直播间买东西的人,真吃了大亏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点滴 | 钟立风:718天后,我打算将书店关闭了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28 20:00

正文

这些年,零零碎碎会听到关于独立书店关门的消息,这段时间,似又掀起了一波小高潮,先是豆瓣书店,再是季风书园,关门原因,不一而足,但多半令人无奈、惋惜。


无锡的“行走书店”,或许不像上面列举的两个那么知名,创办于两年前,作家、民谣歌手钟立风是创办人之一,书店里所有图书均由他亲自挑选。


还记得书店快要开业时,理想国微博曾转发消息,并说“希望哪天去转时,行走书店还在”。当时有读者朋友说这条微博像是在诅咒。钟立风微博回应:“必须在,她还要走去更多我们喜爱的城市,像我写到过的一棵行走的树……”两年过去,主页菌还没有去转过,但钟立风却打算关闭书店了。


豆瓣书店、季风书园将要关门的消息引发许多人的慨叹,但还有更多小小的独立书店,默默的存在,默默的消失,开店时的理想主义,关门时的无奈,并不为外人知。


今天和各位分享的,是钟立风新写的一篇有关行走书店的文章,讲述行走书店的前前后后,以及自己对书店的特殊情感与故事。


我与书店有关的日子

文 | 钟立风


虽然买书,逛书店是我日常生活里不多的爱好之一,但是断然也没有想过自己开一家书店,亲自经营她。就好像我平时喜欢吃鸡蛋,但想也没必要一定要变作一只老母鸡亲自来下蛋。但是有一天,接到一通电话,搞得我有点心痒痒。


这通电话是江南朋友曹量打过来的,我们都叫他量子,豪爽且细腻,他交游广阔,是江阴民谣诗歌节的发起人之一,内地基本上所有的大牌独立音乐人都是他的好友。他的样貌总会让我们想起那位侠义与柔情兼容的项羽,而他的故乡恰好是宿迁,项羽出生的地方。今年清明节,借着祭祖,量子还带我们去了躺宿迁,游走在著名的骆马湖,我依稀看见项羽与虞姬的身影飘过。


合作者曹量先生(右)


量子在电话里兴奋地跟我说:钟飒(立、风两字合二为一)我们一起开一家书店吧,就在无锡,只要你来,以你的名义,当地政府会支持我们。一开始我很是恍惚、犹豫,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量子继续说——


“这个地方保准你会非常喜欢,就在有400多年历史的清名桥附近,叫南下塘,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介乎于开发与未开发之间,不像对面的南长街完全成为商业旅游街道。这边南下塘,还有很多当地居民住家,是你喜欢的那种日常生活气息浓郁,人间烟火气很足的地方。”


量子说到这儿,我已是有些感觉了。平常外出行旅,我总是避开游人密集的名胜地带,专找老街旧巷,游荡其中,光阴悠悠,如果偶然在一个毫不起眼处看到一家旧书铺,那是最美妙的事情。量子继续在电话里告诉我,关键是政府给我们的这栋独立小楼太好了,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房子,是那时候的救熄会。(注:相当于现在的消防所,后来我发现整条街道的房子都是后来修建改造过的,唯独救熄会依旧保持从前的原貌,我想正因为它是救熄会,它必须要建造得更加坚固牢靠,一条街上那些木质结构的房子万一着火,就全靠救熄会了……)


量子很快给我发来了这栋二层民国小楼以及周边的照片,我一下子真被迷住了。从二楼的窗户往外看,正是千年流淌的京杭古运河,船舶经过,居民在门前闲聊,洗菜、洗衣服,流水闪动着无数光阴的碎片。




量子感觉到了电话这头我的心动,就说那我们就定下来啦。他说装修、经营这些事你都不用管,只按照你的个人喜好,把书单写来,我们安排人去进购图书。细心的量子知道我很喜欢欧洲文化,无论是文学、电影、音乐和艺术,他时常游历,又是装饰设计出身,没几天他就做出一个效果图给我,天哪,这不就是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嘛!于是我当机立断:干,试一把!很快想出书店名字——行走书店。意思很明白——


读书即旅行,旅行在字里行间;旅行即阅读,阅读着一山一水、人情俗世。


但我跟量子说,进购图书这方面还是由我来投入、负责吧,毕竟认识几家出版社,能够拿到比较好的折扣。不然什么也不管,只是名义上的老板,坐享其成,这样很不好。于是我们就开始了。



细节决定品味。因为是老房子,装修时不可以改变房屋构造,经验丰富的量子非常注重细节,所以就在房子内饰上下功夫。首先,地板全部选用旧船木,打磨,铺装,经过岁月和水的冲涮多年后的船木结实又不乏弹性,踏上去着实给人扎实感,沧桑之美又跟房屋的风格极其匹配;木制的楼梯也是原来的,只是把有些地方做了修补,岁月的痕迹斑斑,很有质感;店门、书架也是量子自己设计的,独特的构造。门和楼上的遮雨棚都选用绿色,既复古又带给人们一种安宁之感,仿佛进入书店之后能收到一份久违的信件。


很快书店就要装修好了,我也开始挑选书籍了,与各出版社联系索取书籍清单,一本本挑选,“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挑选绝佳书籍填充书店,看似面积不大的书店,要填充满书籍——因为书籍也不是大批量的随意进的,真是自己一本本挑的,而且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挑好——并非一件易事。多么怀念前不久只是个普通买书人的闲情逸致。但想,刚刚才开始,总不能打退堂鼓。于是除了在出版社进购,也与朋友一起驱车前往无锡周边的城市,找到批发图书的库房、总店,一本本拣择,跟老板讨价还价。


开张第一本:《留住手艺》


行走书店开起来了,各地的歌迷朋友在来无锡旅游的同时都会光顾我这家书店,也有专门远道而来。更加美好的事情是,每隔一段时间去书店,总会收到歌迷读者的来信,因为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对外的地方。对于书店的经营理念,我没有,唯有“店里的每一本书都是自己亲手挑选的”,虽然往往有人要我推荐书籍,我总是会婉拒,因为读书是一间最私密的事情,每个人的喜好不一定相同,但这次有这个机会开书店,书店中自然要放自己喜爱的书籍。倘若有人喜爱买走,也即最好的相遇了。


还有本地或周边的朋友也经常来捧场,比如居住在江阴的诗人庞培每次到无锡都光顾书店买很多书,不仅自己买,还“逼迫”同来的朋友们买。他自己开过江阴最早的独立书店,知道其“艰难”,所以带头支持捧场!不过他也总说我进购的书太好了,很多地方都是买不到的。那套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欧美诗人诗集,光庞培自己就买走了很多本。书店里还有个“理想国”专柜,偶尔去无锡,落座店里,看到木心的整套、唐诺的大部头、舒国治的旅行书被读者买走,别提有多高兴。


亲自卖了几本书,收钱,爽!


书店继续,进货不断。最初几个月,销量还真不错呢。去无锡出差,去书店转一圈,店员总说:钟老师,书又卖出去不少,需要添货了。当然卖的最好的是自己的那几本书,这叫我有些尴尬……不过这时候我似乎理会了母鸡下蛋的快乐。


发货人快乐


在北京的日子也到处寻找图书批发市场,有一次我们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库房,天哪,我简直兴奋死了,一个巨大的书的仓库,稍不留神仿佛就会迷失在书海里面。随意看了看,就有不少可挑选的。这还不算,关键是,问了一下里面的负责人,给出的价格更是让人惊喜。我真有种掉进宝贝窟窿的感觉。于是马不停蹄开始挑选,库房经理发给我们一人一双白手套,库存图书灰尘难免。一名女店员,推着一辆平板车紧随,我一挑到中意的,她就马上帮忙放在车上,看到我选书的标准之后,还一个劲地推荐其他的,她的热情(殷勤)不容拒绝,很快一车满了,又一车,满了,又一车……很有成就感!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库房


我们一大早就到了这里,不知不觉,已是午餐时间了,已经有人送来了盒饭。经理喊道,先来吃饭吧,这么长时间没休息,肯定累坏了。这我们哪好意思啊,推脱着,让推车的女店员去吃,我们继续挑书。店员说,经理叫你们了,就去吃吧,甭客气,我们经理很好的。经理是一位瘦高个男人,看其外表相貌,也是“国营”者模样,有一些世故和老练。可是他待人接物,却很诚恳。他继续叫道,赶紧来吃,吃饱了好继续干活儿。


好吧,不客气了!但只能先把另外两名店员的盒饭先吃了。经理说,你们要是不嫌弃,尽管吃,再叫两份非常方便的。吃饱了,再继续干活,不然饿晕了怎么干。他的坚定口吻,搞得我们不能反驳,只有洗手动筷子了。再说我们也真觉得饿了,是鸡腿盒饭,还有可口的汤和清爽的蔬菜。那两位暂时没饭吃的店员,站在一旁,我们难为情地看了他们一眼,他们连忙说:“吃吧,吃吧。没事,没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库房经理请吃饭


我们不但给书店挑书,顺带把自己需要的书籍也一并购买,库房中也有滞销的书籍,但在这些滞销的书籍中总会发现惊喜,比如人民文学出版了一套“短经典”系列非常好,也如名字一样的经典,但在一般的书店中基本找不到,居然在这次选书的过程中全收齐了,所以这也是我到各地都喜欢去寻找旧书店的缘故,总是给人以惊喜。


就这样,一年多的开书店生涯过去了。虽然一开始感觉一派大好前景,当地政府有些优惠,可一直都是亏本经营。量子觉得不管怎么样,能坚持就坚持下去。他在同一条街道上,还经营着一缕炊烟咖啡馆、活塞livehouse。乐手、音乐人朋友去到无锡活塞演出,总会光顾行走书店,并购买带走喜欢的书籍。大家一致觉得地方太好、太舒服了,所有路过南下塘的旅人也总是愿意在书店门口拍照片,虽然经营惨淡,但的确成了一座文化地标。


歌手李志“视察”行走书店


歌手赵雷光顾行走书店


歌手赵照在书店前留影,估计没有买书


野孩子乐队在行走


最初书店二楼,量子找人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书房兼卧室,当做我游荡江南期间的落脚点。一开始,我还真是计划着,有很多时间待在自家书店,楼下卖书,楼上自己凭窗眺望清名桥阅读、写作。若是偶尔被热情歌迷看到,也无妨,请他喝一杯。但是,我很自责,书店开起来之后,由于忙于自己北京的事务,我很少去书店。这期间,我们就想各种法子。包括目前流行的众筹。有朋友甚至出了一个怪点子:将二楼改造成民宿——只有一间客房,弄得别致、舒服、书香气十足、贴上书店主人巨幅照片,吸引歌迷读者,高价出租,以此来维持书店的运营。


偶尔在二楼写作


书店二楼


设想归设想,也该清醒了。有一天突然明白了,我们接触到的做书店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完全投入、专注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先锋书店钱小华,万圣书园刘苏里,还有同在无锡的百草园书店刘老板,郑州松社书店的社长和同仁们,以及中山的博雅书院,那几位书店最重要的骨干,在刚刚踏入社会时就进入了书店,二十多年过去,他们回忆说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书店。前几天我们去了无锡惠山书局,碰到店长,跟他说:我打算把“行走书店”关掉。一开始他很惊讶。后来我说了我的感想,开书店必须全心投入,亲力亲为,日常的拂尘都应该自己来做。他听我这么说,也很理解,说是的,甚至书店里的每一个灰尘都是有故事的。


我又联想到自己,不也是20多年投入到喜爱的音乐和写作中吗?的确,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完全的专注。专注其中,就会忘了自己。我在《黑鸟,你在哪里》中唱道:行走在旅途而忘记行走;沉醉在书中而忘记了书。


我记得台湾作家林文月记她外祖父连雅堂先生开“雅堂书局”的情形。老先生身体力行,每日上午十时到店,拂尘、清扫,略视巡查,如无顾客就埋首研读,有时有买书的年轻人请益讨教,皆热心指导。晚间关店前,一定会选一本带回家阅读,次日归还书店。但林文月也说到文人不擅长营销,外祖父的书局因为收入不敷开支,苦撑了两年,不得不结束收场。


现在,我想前往无锡和书店合作者量子商量,关闭书店。我不想为了我的面子,每个月他都往里贴钱。量子说,如果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一起经营,开下去也不难。但是,这个年头除了书店老板自己,还有谁会耐得住寂寞,每天安坐冷清的书店里呢?再说这也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因为我明白:如果你想要一个孩子,仅仅把她生出来是不够的。


第一任店员小王和顾客


书店二楼阳台曾经男店员张捷


书店二楼阳台曾经女店员小敏


爱书人朋友到访


行走书店的牌子


我不是在行走,就是在书店


来源: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

(ID:lixiangguo2013)

编辑:辛巴德



号外号外:《读者》招聘实习生啦!

要求:

◎ 电商专业 本科

◎ 有实际操作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下架维护产品的经验,会使用淘宝助理。

◎ excel熟练使用,会用数据透视表,vlookup等公式。

◎ 耐心,细心,有责任心,能加班,工作积极主动,态度好。

◎ 时间充裕,周一到五至少保证4天 每天8小时上班 需要打卡 早九点晚6点

◎ 工作地点:北京望京

◎ 有意者请投简历到 [email protected]


负责的工作:

◎ 4个平台的上下架工作,产品维护,数据库ERP信息

◎ 部门采购,发票管理,上传下达的工作

◎ 偶尔会有在线客服工作,回复旺旺等工作

◎ 电商组组长交给的其他工作


在《读者》电商组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 在航母级电商大平台工作: 天猫 淘宝 京东 有赞 实体店 线上线下一条龙都包括 最流行的O2O我们也玩得转~

◎ 服务对象:一群忠实的《读者》铁粉

◎ 周围的小伙伴:和一群年轻有活力的电商精英一起工作

◎ 彩蛋:有零食吃 有咖啡喝 有免费图书杂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