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久违的热闹。
虽然集合了三大笑星的《英雄出少年》没赶得及包饺子上桌,含腾量100%的《欢迎来龙餐馆》也迟迟无法定档;
但宣布出战的六部作品,还是引起不小的话题度:截至今天,大年初五,《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和《蛟龙行动》已经遭遇口碑滑铁卢,《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也因、特效和情节设置问题,没少被观众蛐蛐;《熊出没》作为动画电影,一年一度的亲子游专属节目,表现中规中矩,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杀出重围,几乎锁定今年最大黑马。
看来看去,前期预期、映后口碑和票房表现三者统一的,似乎只剩《唐探1900》。
系列来到第四部,虽然上一次《唐探3》的折戟东京丢大分,让部分观众感到难以托付信任;但对于一些观众而言,携家带口看唐探已经成了春节的无功无过的保底选择——不必冒着“六十块钱打水漂”的风险走进影厅,最后笑着走出来,陈思诚的商业嗅觉和平均线以上表现,通常不会翻车。
作为今年春节相对适合家庭团建的电影,《唐探1900》有预料之中的缝合拼凑和夸张演绎,也有意料之外的文化植入和家国激情。
疯狂造梗、加料堆叠的结果就是,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片长,没有让人如坐针毡,反而就这么不知不觉地坐定,不觉煎熬地看完了。唐人街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街景就像移动年画,让人止不住嘴角上扬;甚至于春晚上让人尴尬到失语的岳云鹏,在这番闹哄哄的人潮簇拥下,都显得眉清目秀起来。
影院之外,《唐探1900》面对的舆论争议也相对较小:我们或许会觉得辩论撑起喜剧的部分笑料略显轻浮,充当悬疑的设定也并不高明,但失望总在预期之内,一些亮点却在惊喜之外。
作为总是在春节档精准阻击观众钱包的系列电影,唐探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会套用公式、拿捏情绪,更在于它选了一个上桌吃饭的好日子。
1900年,世纪之交,风云激荡。当西方的坚船利炮击碎了闭关锁国的迷梦,远在大洋彼岸的华人同样身处风雨飘摇的震荡时局之中。
1882年,美国出台了从禁止华工入境到限制华人归化的《排华法案》,并在之后二十年不断加强其严苛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后《辛丑条约》签订。
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此时正凭借着电力、石油等新兴能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激荡时代,何以图存?《唐探1900》的故事,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徐徐展开。
厚重的历史底色,宏大的时代命题,让这部一贯以侦探为特色的电影有了让人称道的格局,也给了观众“本想看个喜剧片,却被燃到了”的意外惊喜。
从最开始岳云鹏的那句“美利坚不过如此”,到最后魏翔在谈论“何为魔术”时说出的那句“以后中国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那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魔术”,这既是影片对时代情绪的呼应,也是陈思诚的精准与聪明。无数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的片段CUT证明了这一点。可不得不承认,操刀商业片的陈思诚,取巧却并不糊弄。
岳云鹏饰演的清朝官员费洋古,承包了最催泪的一场爱国大戏。(图/《唐探1900》)
虽然没能摆脱唐探系列东拼西凑、短剧集锦的缝合特性,但就像模仿融合多了的熟手,逐渐也能拥有让人敬畏的学霸气质,《唐探1900》已经修炼出了足以比肩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流畅度和细节感——
因为影片定位是1900年的美国,国内外没有任何实地可以取景,于是剧组在山东德州打造了一座占地300亩的“旧金山城”;为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剧中所有人物共计3000多套戏服都是按照演员身形量身定做。
可机器轰鸣的缫丝厂和手工串珠的印第安人头饰,只是保证了电影质感的下限。走心的人设和台词,才是好故事的不破金身。
周润发饰演的华人商会会长,看起来西装笔挺,不怒自威,一开口却是黄四郎的风范。反差萌的表演,说出了最扎心的事实:华人在海外打拼,不仅要“跟天斗,跟地斗”,还要“跟意大利人斗,跟美国人斗,跟爱尔兰人斗”。
影帝周润发,除了起到了造型上的作用,也有逗笑和催泪的重要戏份。(图/《唐探1900》)而岳云鹏饰演的外派官员费洋古,把无知当有趣制造了一系列笑料。背负政治使命,奉命捉拿叛党的他,刚开始不过是谄媚洋人、踩踏同胞的小人,最后却幡然醒悟,站在了正义的一边,为国捐躯。在春节档的诸多突兀之中,如此细腻的反转成就一段相对更加动人的人物弧光。
王宝强和刘昊然两位“常驻嘉宾”,摇身一变,成了印第安酋长的养子和福尔摩斯的随身翻译,甚至还对调了剧本:前者变成了憨厚朴实的I人,后者变成了偷奸耍滑的E人。相较于让人审美疲劳的舅甥组合,如此改写,似乎也有那么一点去油成功的效果。
虽然剧情上仍存在一些诸如望闻问切断案这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伪侦探”招式,以及强行让配角降智以便让主角大开金手指的违和之处,但瑕不掩瑜,作为唐探系列电影的第四部,《唐探1900》还是交出了一份及格线之上的答卷。
截至2月1日零时,《唐探1900》累计票房突破12.97亿,中国影史上首个电影票房突破百亿的电影系列由此诞生。
追溯唐探系列前三部的轨迹,会发现两组魔幻的数据:豆瓣评分从7.7滑落至5.3,票房却从8亿攀升至45亿。
如此“越骂越红”的现象背后,与其说是玄学,不如说是比AI还灵的人为算计。陈思诚和他的团队,深谙商业大片的“组装”逻辑。用“30分钟设谜+60分钟误导+30分钟解谜”对本格推理做出了精准拆解,佐以密集的反转和笑点,控制节奏,拿捏情绪,最后再穿插一两首有质感的音乐和一段略显沉重的真实史料,沾点艺术的蘸水,起到一个谢幕前造型的作用,逼格瞬间拉满。
这种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爆米花电影,就像快餐里撩拨食欲又不会让钱包大伤元气的碳水炸弹——不够精致,不能细品,却能给你最短暂最直给最上头的快乐。
如果再考虑一下它荤素齐全的拼盘特质和掐点上桌的时机,比起麦当劳的标准套餐,我更愿意称其为年席上的全家福。恰似这道南方诸省的年菜:用料丰富,香菇木耳墨鱼猪肚鹌鹑蛋,南北干货,一应俱全,但烹调却是大道至简,所有食材一起下锅即可。
(图/《唐探1900》海报)
如果说唐探第一部还有点创意菜的样子,唐探系列电影的后三部就都有点“一锅乱炖”的意思了。
曾经贴在《唐探2》头上的评论,日后又一再应验:看一部唐探电影,等于看了一部《真探》加一部《双瞳》再加一部《七宗罪》。除了剧情设定上特别爱向大师级作品致敬之外,影片的风格也是多元混搭:在这里,你能被诺兰式的叙事结构惊艳,也能被王晶式的三俗笑料糊一脸,密室杀人的严肃推理让人称奇,下一秒又变成了鸡犬不宁的公路喜剧片。镜头扫过寺庙林立的曼谷,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的纽约,以及二次元元素扎堆的东京,感觉就像无意间点进了非官方发布的文旅宣传片。
这种无所忌惮、大红大绿的元素狂舞,若是放在平时,会显得过分吵闹、不合时宜,可如果换个日子,就成了应景喜庆。
唐探1900的海报,透着合家欢的气质。(图/《唐探1900》海报)
唐探系列更深层次的流量密码,其实就藏在档期特性里:大乱炖要是平日上桌,或许会换来嫌弃,但到了年席上,乱炖就成了最有年味、能让全家举筷的那道全家福,几乎人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滋味。
爱吃荤爱吃素的都满足了,唐探系列也凭借着要啥有啥的用料,完美地承包了下到八岁上到八十岁的笑点和泪点,一众影评人也不得不半是批评半是赞扬地承认其是“电影审美的最大公约数”。
就拿系列经典的双男主设定来说,从外形到人设上截然不同的混搭,就深谙春节观影其实就是家庭团建这一本质。画风不在同一图层的两人,强行用远房表亲的关系组队:王宝强毫无包袱的耍宝幽默负责打通长辈的笑点,而刘昊然人畜无害的呆萌,更能狙击低龄颜控们。
两大主角街头飚马车,完美call back唐探2。(图/《唐探1900》)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拼贴缝合,虽然招来非议不少,但贺岁片全家狂欢的属性却换来观众一次次真金白银的用脚投票。
从曼谷、纽约、东京,再到100多年前的旧金山,唐探系列电影用10年时间验证了“类型片+档期红利"的黄金公式。数据显示,前三部曲春节档票房占比从21%跃升至67%,38.7%的平均上座率远超同期影片。其中三四线城市观众占比达54%,家人组团观看的购票比例超6成。
当赛博过年成为传统,为了吃道影视全家福走进电影院,或许成了为数不多能让全家人集体出动的线下活动。
回望贺岁片的历史,1997年的《甲方乙方》是公认的起点,片尾“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的字幕划过时,无数观众首次体验到贺岁片带来的灵魂共振。
近三十年前,冯小刚用3000万票房验证了“让观众笑着过年”的商业法则,这种传统延续到《天下无贼》《非诚勿扰》,构成了内地贺岁片的1.0时代。
转折发生在2013年,《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票房开启春节档大片时代,贺岁片开始背负起票房救市、文化输出的重任。
贺岁片不再是小人物大团圆故事的专属阵地,而愈发趋于多元化。武侠、战争、科幻轮流坐庄,用宏大的命题,极致的视效,推动着电影从走心的家庭片向越看越长、越看越贵的商业大片方向前行。
数据揭示出残酷的进化轨迹:2016—2023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从36.2元涨至52.3元,单片平均时长从109分钟增至132分钟,特效镜头占比提升47%。
当电影人们沉迷于用经费堆砌诚意,用特效打造视听奇观时,却在某些时候忽视了观众们最朴素的观影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调查显示,71.6%的观众选择春节观影的首要动机是“放松身心”。这解释了为何投资八千万的《你好,李焕英》能斩获逾五十亿票房,而投资九亿的《封神》在春节档难敌中小成本喜剧。正如半佛仙人对《唐探1900》的评价:在生存压力面前,解压拥有比审美更高的优先级。
当我们在声效和视效拉满的IMAX影厅正襟危坐两个半小时,震撼了耳朵,喂饱了眼睛,内心却毫无波动时,或许我们更需要唐探式的笑泪齐飞,来找到值回票价的生动感受。
从录像厅时代的港式贺岁,到如今动辄上亿的票房豪赌,我们的电影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技术飞跃,却也在反复丢失和寻找最原始最纯粹的快乐。
唐探系列电影的争议性成功,也隐含了对电影功能的再验证。
唐人街的布景,有国人最看重的年味。(图/《唐探1900》海报)
在一年中的364天里,电影可以是高山流水的艺术,可以是揭示现实的讨论,甚至可能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在合家欢聚的春节,在某一天的两个多小时里,它只需要当好一桶裹满糖浆、圆润金黄、酥脆程度刚刚好的爆米花给一年到头舍不得花钱看场电影的父母一个放松娱乐的借口,给许久没有发自肺腑大笑过的人,一个可以在公共场合合理大笑的机会。
合理地控制预期,在不确定的生活里,为观众提供一种确定性的愉悦,这或许就是陈思诚和唐探系列,掌握的核心密码。
校对:遇见;运营:鹿子芮;排版:方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