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定期“体检”防事故
●雨季来临前,驾驶人应提前对车辆进行检查。
如
雨刮器
,确保其具有较强的除水能力,保障视线清晰。
再如
轮胎胎压和胎纹
,雨天行车时,轮胎胎压应比正常天气下的胎压略高,以保证有足够的压强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有助于车辆平稳行驶。而轮胎花纹深度越深,轮胎排水性能就越好,从而提高汽车操控稳定性。
●在出行前,驾驶人应注意查看天气预报,若有暴雨预警,应避免驾车出行。若需驾车出行,可先通过厦门交警微信平台等媒体平台,了解道路、桥梁、下穿通道和易积水路段的封闭情况。
雨中降低车速防侧滑
●刚刚开始下雨时,不少驾驶人会加速赶路,想赶在大雨来临前到达目的地。其实,这时地面上的泥沙、油渍刚被润湿,又未完全湿透附着在地上,反而会像润滑剂般将轮胎与地面隔离,导致车辆的制动距离增长。
若此时加速赶路、左冲右突,只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雨中慢行还可防止车辆在急行急刹中出现侧滑。
若前轮发生侧滑,驾驶人可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相反侧纠正;若后轮发生侧滑,则应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同侧转动,切不可打反。
●驾驶人切勿肆意加速超车、并线。
这是因为雨天道路状况较差,加上车窗上附着的雨滴容易给驾驶人造成视线盲点,加速并线、超车时极易发生事故。尤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较快,驾驶人的视角变窄,稍打方向就很容易引发打滑、剐蹭、侧翻等事故。因此,雨中行车谨记“慢”字当头。
●雨天行车应注意减速避让行人、骑车人。
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衣,他们的视线、听觉、反应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还会为了赶路横穿猛拐。机动车驾驶人应减速慢行,多鸣笛提醒,耐心避让,切不可急躁地与他们抢行。
预留足够的制动距离
●雨天道路湿滑,车辆制动效果变差,
驾驶人应注意与周围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车距,预留出足够的制动空间
,避免因避险不及而追尾碰撞。
●因车距过近而追尾,多发生在并线、超车之时。在雨天行车,
驾驶人应减少并线变道、超车,不要因前车慢行,而盲目并线变道或加油超越前车
,避免因雨天道路湿滑、视野不清,而发生意外。
●雨天跟车行驶也与平时不同,
尤其要与大型车辆保持安全车距
。因为通过积水路段之时,后车很容易受到大车带起的水浪影响,进而使自己面临危险。此外,跟在大型车辆后方行驶,视线也会受到阻碍,无法及时判断前方路况。
观察水深再平稳通过
●遇到积水时,驾驶人莫左闪右避或突然刹车减速。
左闪右避、突然减速容易使后车躲闪不及而发生意外。当然,也不要高速通过,这样会造成积水飞溅,加大了实际涉水深度, 诱使机动车进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驾驶人最好不要轻易涉水,若必须涉水,建议先观察前车的通过情况,确定积水深度,
若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建议绕行。
此外,城市中的下穿通道普遍都标有水深刻度表,当下穿通道的积水达 20 厘米时,车辆还可通过;当水深超过30 厘米则禁止通行。
●涉水通过时,建议驾驶人使用低速(1 至2 挡)的挡位,保持10-20公里的时速行进。并且稳住油门,取涉水最短路径通过,
不宜中途停车、换挡、松油门或蛇形驾驶。
●涉水过程中熄火,切勿盲目地重新启动。
因为此时发动机很可能已经受潮,再次启动容易引发电路故障;有的发动机则已进水,再次启动可能损坏发动机曲轴连杆、进排气等系统。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组织人员将车辆推出积水处,确定发动机没有进水,方可启动车子继续前行,
若发动机已经进水,应及时求救等待修理。
倘若无法将车子推出积水,车内人员应立即从车上撤离,至安全地带联系施救人员前来施救。
●车内应常备救生锤、羊角锤等工具, 若车辆落水无法打开车门,可用以敲击车窗 4 个角落,破窗逃生。
切勿滥用远光灯、双闪灯
●天色较暗的雨天,驾驶人应开启车辆示廓灯,提醒后车注意;当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可开启近光灯和前雾灯。
而后雾灯建议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再开启,因为后雾灯亮度非常高,在一般的雨天使用反而容易“晃”到后车,影响后车司机的视线。
●慎用远光灯,尤其在会车时,远光灯容易给对方司机视线造成盲区,雨天的水雾也会使远光灯的灯光更加“眩目”,从而诱发事故。
●俗称“双闪灯”的危险警示灯应在非常危险的情况启用,如前方有事故,或需在主路临时停车之时,能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但也会丧失方向提示功能,容易在转向、变道时发生危险。为此,
在一般的雨天,不建议开启“双闪灯”,在暴雨天,能见度小于100 米之时,则可开启。
切勿边驾车边擦玻璃
●降雨之时,车厢内外产生温差,车窗玻璃容易形成水雾,影响驾驶人行驶。但需要注意的是,驾驶人切勿边驾车边擦玻璃,以免车辆跑偏或无法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状况。
驾驶人可打开车窗或空调除雾,使车内外温度平衡,减少雾气。
●雨后容易出现团雾现象,驾驶人要严格遵守交通限速规定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
能见度小于 500 米、大于200 米时
,车辆时速不得超过 80 公里;
能见度小于200 米、大于100 米时
,车辆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能见度小于100 米、大于50 米时
,车辆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
能见度小于50 米、只能看见前车尾灯时
,即陷入了“盲目驾驶状态”。这时,公安交管部门可采取道路封闭等措施,驾驶人应服从执勤民警指挥。已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时速不得超过 20 公里,并应驶入最近的服务区停车等候或从最近的出口驶离高速公路,等到大雾散去或能见度改善后再继续行驶。
除湿防霉,清洗车身
●雨后,尤其是涉水之后,驾驶人应注意车辆保养,除湿防霉,避免车内机械生锈、细菌滋生。尤其注意检查发动机工作情况,查看水箱散热片上有无树叶等污物,检查底盘是否被泥土、塑料袋等杂物包裹,以免底盘被腐蚀。
●刹车踏板也应重点检查。
在车辆驶出积水路面后,车主可轻踏几次刹车踏板,让刹车片与刹车盘发生摩擦,将附着在上面的水蒸发或甩干,使其快速恢复制动效果。
●不少人认为,雨后可不必清洗车身。其实,雨水带有酸性物质,若不及时清洗车辆,雨中的酸性物质容易腐蚀车漆。
●对于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车辆,车灯的防水能力会有所下降,从而出现车灯漏水的情况,
如任其自行干透而不及时处理,车灯极易损坏。
因此,雨后要留意车灯内是否有水雾,倘若灯罩有裂缝、边缘密封条有破损,应及时更换。雨刮片也是老旧车辆的薄弱环节,在经历一场降雨后,很可能出现损坏,严重降低刮水效果。此时若不更换,再次降雨时必然导致行车的安全系数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