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昨晚,聚餐。
我问同事们,有没有觉得一天过的好快?一眨眼就没了。
他们普遍摇头。
我突然又想,我们站的角度略有不同,我呢?
是老板。
事多,经营着两个公众号,四个微信,四个企业微信,还管着一群人,每个小时都安排的满满的,就跟高中生似的,如今又加上了小卖部,刚开业,事多事杂,很多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需要试错。
有时我突然一看表,妈呀,竟然下午了?
就觉得一天仿佛虚度了。
当然,事也干了不少。
而大家呢?是上班者的角色,本质上还是盼着早点下班回家的,那么可能就没有相似的感觉……
因为小卖部,我很多习惯都被改变了,例如原先我每天都会去球馆,如今已经很久没去了,也不想了,甚至觉得太浪费时间,一来一回要三个小时,有这三个小时能干多少事?
例如,我原先一日三餐都是健身餐,甚至我自己做。
如今?
有人专职做饭,要么过来做,要么送过来,为了省时间,大家都吃工作餐,我们上班时间也奇葩,基本一睁眼就到办公室,晚上十点才回家,大家都是如此,一日三餐都是工作餐,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吃,工作餐每顿都很丰盛,主要是我是肉食动物,少了肉不行,关键是我们本身卖酒,几乎每晚都喝点。
我体重应该反弹了五六斤,连称重都没空。
还有,虽然是个小卖部,但是业务量大,我是这么比喻的,本地最大的商超的营业额,跟我们小卖部的,基本持平。
单日。
所以,找我们洽谈合作的也多,各个领域的吧,有些就需要招待,不是咱招待他,就是他招待咱,因为这一点,我也理解了老板们为什么那么多饭局了,人在江湖,酒不由己,做生意就是如此,你说你完全是甩手掌柜的模式,不吃饭,不洽谈,合作就产生了?
可能性不大!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我理解了我哥,我总觉得我哥吃吃喝喝纯粹是闲的无聊,初中都没毕业的人内心空虚,你回家看个电影不好吗?跟这些屌丝打掼蛋有啥意思?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一个你不能拒绝的人找你打掼蛋,你打不打?
能打出业绩来吗?
也能。
我哥认识了一个道士,其实也不知道是道士还是和尚,扎个发髻,长相有点类似电视里的奸臣,尖嘴猴腮,会写书法,给我哥写过,我哥留给我一幅,我退给他了,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是对他写的不感兴趣。
这个道士经常来,而且经常带着虔诚的娘们,算是信徒,有时不止带一个,偶尔遇到这个场景,我就想起了张乃怂的《张老汉》,这首歌,词写的太好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下,听一下,里面有一句只适合在酒吧唱的,公开版本都删除了,里面是这么写的:张老汉的手也是一件宝,想当年大姑娘的咪咪摸了不少,如今他老了,是老了,就连软柿子也捏不动了!
道士,应该也没少捏!
道士在本地产业不少,教太极拳,教国学,还搞了个什么教派,还搞什么周易之类的,我餐厅快成我哥的定点了,我新鲜了几个月我就不怎么去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他霸占着,他又很崇拜道士,自然也快成道士的据点了,道士经常在那传道,给我哥指点江山,给我哥家俩娃讲国学……
我哥在外地给我打电话,要签单,要么给他的把兄弟,也就是副科长买单,要么就是给道士买单,我经常调侃他,你供养这么个道士也没啥好处,他也不弄俩娘们给你玩玩,你何苦呢?
我哥就要训我一顿:你就这点出息了!
大部分私人餐厅,最终都会被鸠占鹊巢,就是让大哥给占领了,名义上是“借借”,例如老家来亲戚了,外地来朋友了,不方便在外面餐厅吃,要不,借借你的吧?
我哥提了好几次,就是他的好大哥可以签单,由他来处理。
我拒绝了。
我说,只给你一个人权限,要么你过去签字,要么你打电话给我,我同意后再跟前台说,否则不可以。
我不是不给他面子,而是我不想让他卷入这些旋涡。
我家厨师在好几家私人会所干过,现在被我收编了,我给了他绝对的自由,我觉得什么都是可以买到的,包括忠诚,他对餐厅比我还用心,换了新菜动不动给我打个电话,问我要不要去试一试?或者直接做了,开车给我送来,他亲爹也没这个待遇……
真的很用心。
至于拿点、占点,这些我都是允许的。
因为额度我都给卡的死死的了,入项都在我这里,他只申请开项,只要别太离谱,我压根不过问。
餐厅腐败,主要集中在两点。
第一、收银系统。
第二、备货采购。
特别是备货,而我们是小餐厅,菜是根据订桌来的,不点菜,所以我们不需要备货,基本都是按需采购,一到两天的量而已。
他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的意思是什么?
知道老板比自己还聪明,既然老板给了自己绝对的自由和超高的薪水,自己就别搞小动作,老板看的一清二楚,他装傻不说而已,真正大智慧的老板是不盯你的,盯着的都是小老板,大智慧的老板会抽检审计,例如突然有一天,根据你写的采购单去追溯,去采购点问一问,是这个价吗?是这些钱吗?
一对,全出来了!
这些,我都跟他讲过,我们可以容错,但是是有幅度的。
厨师就跟我讲过,一些私人餐厅干到最后,老板自己用的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借用了,而且借用上瘾,特别是有些人喜欢打牌,天天打……
这些,我是理解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外面租房子住,我租房的拐角处是一个二层小楼,是个商铺,一楼是做婚庆的,二楼是打牌的,那时公车都是私用,包括警车,没日没夜的在那打,路过的时候能听到麻将声。
因为咱不会打牌,也会错以为这个年代大家都在想钱,谁有那闲功夫打牌?
球馆有个休闲小桌。
每天也有人在打掼蛋,乃至有什么结果?
就是很多人去不是打球,就是为了打牌。
我做餐厅时,第一项规定就是不允许在大厅打牌,是牛哥跟我讲的,无论办公室还是餐厅一定要拒绝牌局,给人感觉不正向,我曾经也想给球馆老板提这个建议,后来忍住了,但是这个东西管不住,特别是我哥那些做工程的,不打牌没法聊天,而且一定要打钱的,若是关系足够好,还会带着小情人在身边,我之前写过一个女老师戴个眼镜很斯文,她老公在韩国读博士,她就经常到我们餐厅,跟着一个包工头,不是一般的包工头,大家都喊她小嫂子,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江湖感,原来如此有意思。
长的真的很好。
对于包工头而言,领着她比开着劳斯莱斯还有面子。
咱是土包子是不错。
但是咱骑的是个高中老师,也许还教着你娃呢!
她是不是个荡妇?
不是,很正经的一个人,他们俩认识,也还真是因为孩子,她教着他闺女,私下我问过她,她说俩人只是朋友,没睡过觉。
突然想起来了,她经常在日记下面评论。
这篇,应该也会……
扯远了。
继续说道士。
河北曝出地下信教后,我提醒过我哥,那个道士可能也是这么个玩意,搞邪教的,你离的远点,你看看他整天带一群娘们,咋不带爷们?
我哥说,我还指望他帮我推销业务呢。
我说,指望谁都别指望他。
他说,他能量很强,很多领导都找他算命。
我说,听他吹牛B。
2020年,做工程的很苦逼,上半年因为疫情复不了工,虽然复工手续正月十五就拿到了,但是不可能允许你开工,万一爆发了疫情,谁能担的起这个责任?所以工期一而再的拖,总之认为中秋节肯定能完工,结果下半年查环保,咱这边环保措施做的很好,我还专门买了一辆洒水车,在我们经过的路口来回洒,一天到晚不间断作业。
没想到,人家成语学的更好。
来了个釜底抽薪。
把商混站给停了。
你没有水泥,你施什么工?!
你什么委屈都说不得,俺可不是不让你们施工,你们该干干……
还有就是疫情隔离政策一出,农民工都第一时间吓跑了,工程完成不了,很多后续业务都没法开展,而且拖延一天就有一天的成本,资金越来越紧张,要给工人结算工资吧?供应商的钱要结算吧?
业务都卡在证上,证都卡在工程进展上。
一环卡一环。
若是想弄钱怎么办?
提前蓄客,让他们先把钱放进来,咱先使着,但是名义要讲好,否则容易被举报,一举报就定性为非法经营,又是要求退钱又是罚款,很麻烦,所以不是特别熟悉的人,这个钱你都不敢收。
我哥提议过多次,我都拒绝了。
我认为,当下这个环境,咱不能犯很愚蠢的错误,就是不能跟政策反着来,你看有的人,很牛B,很自信,人家监管部门不允许你销售,你非卖,结果咔嚓给叫停了,工程领域是对成语应用最广泛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第一下没搞成功,后续就白搭了。
结果?
我哥私下里跟道士达成了协议……
道士帮着推广。
太奇葩了。
应该说,太神奇了,直接产生了大团购,而且他拍着干瘪的奶子保证:这些人绝对出不了任何差错。
意思是不会有举报。
至于我哥跟道士怎么分成的,没跟我商量。
我哥给我看过道士写的一些话,什么龙什么凤产生什么风水宝地,全国就两块,一块在花果山,一块在这里。
这么低级的话术,关键是人家都信。
关于这个钱谁来收,道士的意思是让我们这边开收据,我哥的意思是让道士负责收,这个事我哥找我商量了,我说必须咱这边收,并且咱这边专款专用,账户直接锁死,不允许使用,因为一旦有风吹草动,咱都需要第一时间退款,你不能相信他能摆平,而是一旦形成了群体事件,除了钱谁都摆不平。
太让我意外了。
看来,洗脑有两把刷子。
这一页,翻过,只是使我想起了梅子姐,她也信教,信佛,很虔诚,之前一直在我们这边,今年刚走,前几天我送鞋,我看同事还拿了一双出来写着她的名字放在了橱柜上,应该是等她回来的时候送给她的。
她就在师父的推荐下,买过一个养老地产。
60多万,全款。
今年还找过我,说是房子也没动静了,大家在一起维权,问我该怎么办?
情况,应该差不多。
当时我跟她讲的很明确,若是想投资地产,在县城就一个原则,学区房,是离学校近的房子,虽然涨幅未必能比的上深圳,但是也不至于贬值,至于你去郊区买的这些概念房?
最终,都是垃圾。
县城最适合养老的地方,就是最繁华的地方。
哪里老头老太最多?
小孩多的地方。
哪里小孩多?
学区房里!
想起道士,我不由的念叨我写过的那句话:粉丝的钱,或多或少都是偶像的!
媳妇去深圳了,家里阿姨在家无聊,就跟着我到办公室,帮着做饭,这个阿姨是一位读者的妈妈,之前是个初中老师,临退休还干过副校长,丧偶,也没打算再嫁了,就想离开原来的环境出来走走,就来我这里了,天生爱收拾东西,也能辅导作业,比我们俩都专业,孩子最初喊奶奶,现在喊老师。
很用心,袜子+内裤,从周一到周日,都给分好类。
关键是,我觉得她很享受。
觉得有温度。
我们待她也跟家人一样,我们约定是五千一个月,媳妇负责发工资给她,我每个月都会偷着给她一千两千,我觉得很不容易,毕竟我媳妇这个人说话声音大,总给人错觉,仿佛歇斯底里了,她总是拿捏不准,容易道歉。
很多人对校长这个职务也有误解,总觉得应该是高高在上,哪怕退休了也是如此,我之前写过一个细节,就是有校长打球都没有秋衣穿,就穿着普通的T恤,有读者就表示质疑,一个校长有如此的不堪吗?
您对这个群体有误解。
就是普通人。
我早上一睁眼就走了,晚上十多点才回去,她怕我自己做饭不好吃,要么在家做了拎去,要么在办公室给我们做,她知道我不允许人在我身边发出声音,干什么都是蹑手蹑脚的,倒我桌旁的垃圾桶都是要眼疾手快,趁我去洗手间的时间。
真的非常好。
我喜欢有品味、有审美的人。
我们一群人都把她当家人,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她本身一个月七千多的退休金,她没有生活压力,也喜欢看书,偶尔她回家看外孙,总是迫不及待的往回跑,说我们这里年轻、有活力,还有就是想我儿子,觉得就是亲孙子。
有个姐姐买了我50箱酒,说是自己喝的,让给送到她家里去,我和同事去给送的,她住幸福里,大HOUSE,我额外送了20箱苹果给她。
然后,我预约她来喝酒。
就到我们办公室。
主要是我想让她看看我的新事业,一个小卖部发货的时候有多疯狂,每天都是卡车发货,苹果要用那种黄牌的大货车,一整车,酒用蓝牌4米2也是一整车。
天天如此。
这个姐姐有正式工作,她老公是工程领域的。
阿姨做了饭,我和同事还有这个姐姐一起吃,喝点小酒,最初这个姐姐以为阿姨是我妈……
我说,我倒盼着她是我妈,我妈大字不识,人家当过副校长。
姐姐对这个阿姨很感兴趣。
问东问西,就是问怎么来我们这边了?能干什么?
一晚上,姐姐的话题就没离开阿姨,甚至直接开门见山了,你去我们家吧,懂懂给你什么薪水我给你加1000块钱,懂懂身边有的是人,他想找个人太简单了,但是我们找个人太难了,你就当生活体验,我们就两口子在家,生活更简单。
这个事呢,我倒是很支持。
为什么?
多一种生活体验。
而且,随时可以回来,最近我又招了几个新同事,都是女生,而且以女兵居多,能擦地能做饭,我也不在家吃饭了。
阿姨呢?
一说,竟然同意了。
当晚就拍板了。
阿姨之前也跟我谈过,就是想多一些与校园不同的生活经历,在我们这里她已经感受到了不同的风情,我跟她讲了,我这里随时都是家,什么时候回来都行,另外阿姨跟主人是需要磨合的,万一磨合不行呢?
她也同意。
我跟她讲,最初,先不要过去住,你先继续住我们这边,每天开车过去,彼此适应后,再居住在一起。
两天不到,搬过去了。
姐姐和姐夫都来帮忙搬,很有爱的一家人,还养了两只小狗,一前一后跟着。
姐夫还有些不好意思:懂懂,抢你的人了。
我说,是人才,大家都抢。
没事,阿姨依然会到我们办公室玩耍,给我讲一些有意思的事,无意说了这么一句话:到你家,我就觉得你家够有钱的了,要啥有啥,到了他们家才发现,还有比你们家还富有的……
我说,我们说白了还是逆袭,他们都是两代以上了。
阿姨有个疑惑问我。
应该是几个疑惑。
第一、他们为什么不在本地找阿姨?说是之前的阿姨是滨州的,老公生病了,回去了。
第二、为什么要抢人家的阿姨?
第三、这类人家在本地多不多?
大户人家很少使用本地阿姨,因为本地阿姨亲戚朋友多,容易偷着带人回家,还有就是回家方便,容易带东西回去,这些都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本地阿姨跟本地链接太多,容易把一些信息传出去,例如谁跟男主人有一腿,女主人有什么病,谁到他家送了什么礼。
而外地阿姨呢?
除了主人一家,她跟本地任何人都没有链接。
她这种更稀缺,就是读过书,有一定品味的,知道什么东西该怎么摆,什么东西该怎么用,关键是有分寸,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没有允许的前提下,她是不会跟大家一个桌子吃饭的,即便是一个桌子吃饭,她也会把菜用公筷单独夹在一个盘里。
当然,跟我在一起没这么多讲究,我把她归类成了同事,大家一起吃一起喝。
为什么抢人家的阿姨?
她觉得我不会拒绝她的,抢的原因就是在我们这里干了这么久,是免验证系列,可以无条件信任,关键是她觉得我再找个也很容易,主要是我也不大想找了,现在人就够多了,家我已经很少回了,回去就是睡觉的作用,也不吃饭也不看电视。
这类人家在本地还是比较多的,几百个家庭是能找出来,当地有多少极穷的人就有多少极富的人,模型是锥体,两头都很尖,都很少被常人接触,因为大部分都启用了物理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