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同样挨批评,为什么有的孩子长进,有的孩子“玻璃心”?原来问题竟出在这里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27 07:00

正文

一提批评孩子,好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 ”现在的孩子可批评不得,否则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呢!”


的确,近些年来就有不少就极端事件是因为家庭问题导致的,这不,日前广州惠州一女生因为回家太晚,遭到了父母的批评,结果就夺门而出, 差点想不开。



因此就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敏感了,家长的教育方式要更温和。


批评,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这还不温和?!


批评,是最简单也是做普通的教育方式,目的 不是打压孩子,而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并加以纠正,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因此, 对于孩子来说: 批评是必要的。


但是批评的方式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决定批评的效果。正确的方式可以传递善良和尊重,而错误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

所以,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让批评的效果达到最佳,才是我们家长所需要学习的。


这些情况下不适合批评孩子


虽然教育孩子是家长职责,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家长义务,但这也不表示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批评,有些情况必须得忍住。


1、刚起床时不批评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个人都是兴致勃勃的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如果这个时候责骂、批评孩子,非常容易影响孩子一整天的情绪。


教育的效果达到了,一天的好心情也被破坏了

2、睡觉前不批评

临睡前是我们身心最为放松的时候,因为要准备迎来一整夜的“有养生息”,一般的孩子睡前是听听音乐,听听故事,谁会愿意在睡前还被批评呢?


带着家长的批评教育入睡,不仅难以入眠,还睡不安稳, 如此一来反倒影响了孩子的作息和健康。

3、吃饭时不批评

坐在一起吃饭是家里人交流感情特别好的机会,彼此之间可以沟通、可以畅谈,但就是不建议说教、责骂。

一影响孩子食欲,二破坏亲子关系,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4、生病时不批评

孩子生病的时候,是身体机能和心理都非常敏感的时候,此时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家长的关爱。


如果这时候不顾孩子身心虚弱的状态, 依旧责骂孩子,不仅不利于孩子疾病的康复,而且会给孩子留下 “父母不够关心自己”的阴影。


5、高兴时不批评

在别人开心的时候批评、责骂人家,这不就是给人浇冷水,谁能开心。

6、人多时不批评

想必很多家长都做过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这样的事情,因为家长知道,这样孩子会觉得羞愧,所以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物极必反,这样的行为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有可能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孩子是记住教训了,但同样记住的很可能是对父母的不满和怨恨,从而影响家庭关系。

7、认错时不批评

大部分孩子做错事之后,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悔改之心。如果这时候还不停地责骂孩子,孩子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为什么我知道错了,还要继续责骂?难道我的悔改之心是没用的吗?这样孩子以后很可能会明知故犯,和父母作对。

8、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

心情不好的时候本就容易冲动行事,这个时候批评孩子,非但不能理性看待事件,还有可能将孩子变成家长的出气筒,口不择言,甚至动手打人。

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时,心平静和是基本条件。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这些细节

没有人愿意被批评,更何况是心思敏感、刚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孩子。这个时候, 就需要父母花费心思,才能让批评变得有意义,而不只是 一通毫无意义的说教。


1、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最好的时机是在孩子犯错后的一两个小时内。

这个时间段,他们对之前的错误还有印象,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特别是孩子第一次犯错后,家长就要明确的将错误指出,千万不能让孩子存在侥幸心理。

2、明确批评的原因和解决方式

将孩子放在平等对话的位置,明确的告诉孩子批评的原因:什么时间,什么行为,什么不好的后果……都和孩子说清楚,这样孩子才能清楚的认识到错误。

要不然,孩子都不知道错在哪儿,以后还是会再次犯错的。

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小,或是比较调皮的孩子,家长还可以给与一定的“惩罚”,比如道歉、比如抄课文、比如罚零花钱……形式不重要,重要是要让孩子印象深刻,记住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才能更好让批评达到效果。

3、注意心态的平和和语气的选择

当孩子闯祸、犯错的时候,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在此状态下,就很容易把孩子的问题严重化,甚至在批评的过程中口不择言,动手打人。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感到恐惧不安,注意力都在家长的情绪上,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还有可能会激起孩子自我保护的心理,不愿承认错误、叛逆反抗。

有些孩子,由于害怕家长激烈的情绪,犯错后不敢说实话,选择撒谎、逃避,甚至做出难以挽回的事情。

因此,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家长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冷静、平和的和孩子交流。

4、给予孩子反驳和解释的机会

谁说家长一定是对的呢?大人和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想法和做法自然也会相左。

因此,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请给他们反驳和解释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认真地听完孩子的想法后,再和孩子一起分析、解释问题。

5、批评的过程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孩子的心,是敏感而脆弱的,他总是会从父母对待自己的言行和态度上,来衡量父母对自己的爱。

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当父母批评自己时,很容易误解成父母不爱自己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