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试点碳市场仍需继续试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从大革命到乌托邦?从自律到理性?|埃米尔·考夫曼论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1933

院外  · 公众号  ·  · 2024-07-16 20:20

正文

EXTITUTE|星丛共通体|读/译/写/画/讲
编译| PLUS/ 责编| 星丛+
本次推送节选自 埃米尔·考夫曼[Emil KAUFMANN, 1891-1953]开创性的著作《从勒杜到勒·柯布西耶:自律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是由 瓦尔特·本雅明[ 1892 7月15日 1940年9月27日 ]在“拱廊街计划中”摘录的此书片断。 《从勒杜到勒·柯布西耶》这本书 还没有完整的英文译本,至少在安东尼·维德勒[1941-2023]2008年的著作《发明建筑的现代主义: 直接到场的诸历史 》中有关“考夫曼”的章节里,也鲜见引用原文。
所以我们有必要概述一下考夫曼书中的重点人物,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 Claude-Nicolas LEDOUX, 1736-1806] 及其理想城市的计划。勒杜个人的创作经历大体以 法国大革命 为界,可分成建造实践与方案图纸两个阶段。不过,从理念上来看, 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紧密的联系。1789年大革命前后,尤其在1793年勒杜被监禁之时,他开始了自己的理想城市计划。此前的 1775-1778年间,勒杜已经设计并建造了皇家盐场。这组建筑综合体是之后他所绘制的乌托邦城市计划的起点。
那个年代,盐是人们生活中用以保存食物的必备品,所以通过征税为 法国王室 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弗朗什-孔泰地区,盐要靠木材燃烧的火炉蒸发掉水分才能提取出来,因此,勒杜在方案中,将盐井地就近设置在chaux森林周边,以便运输木材,用一条新开设的运河将所需的用水引入工厂。
已建成的盐场呈半圆形的平面,十栋功能性的建筑沿着弧形排列,正中心是主管用房。其他建筑还包括铁匠铺、锻造间、提取盐的车间以及其他的行政功能,此外还有两栋工人的住宅。每栋建筑对外对内有两个正立面,对外朝向中心,对内与菜地相连。基地的主入口位于半圆形的轴线之上,由巨型的陶立克柱式作标志,透过它就能望见主管用房的入口。
勒杜重新阐释了古典样式,并结合完全由他自己发明的新元素,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法语言。而后来的“理想城市”正是以这一盐场的规划为出发点,体现了与新兴的工业城市化相结合的公共生活的理念。已建成的半圆形变成了构想图上完整的大椭圆,原本只是十栋房子,现在在这一大椭圆的周围出现了更多的方案。勒杜为每一栋房子都设计了一套平面图纸,并解释了各自的功能,制成了图,直到1804年只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座理想城市中有众多独立的建筑物,每一座都具有象征性(墓、殿、营、舍等等)。“ 从艺术、道德和立法的角度审视建筑学”中 已出版的图纸 ,既是与制盐工业相关的实际项目,同时也是在理想城市这一背景下想象的建筑。 而考夫曼 试图将 “勒杜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他 凭借着某种理论和感受上的直觉,开创性地从哲学和建筑学这两种看上去并不相干的表达中找到了 相似性 后来的评论者针对这一直觉洞察力,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安东尼·维德勒借助勒当代的理论视野, 进一步拓展了 “勒杜”这一主题。
此前我们已经推送过瓦尔特· 本雅明的摘录。他对同时代的德国、法国和奥地利的建筑先锋派有着敏锐的捕捉力。在拱廊街计划中本雅明就引述过柯布西耶、阿道夫·贝内、 吉迪翁 、考夫曼等等。当时除了柯布西耶已是一位受人瞩目的建筑师外,像吉迪翁、考夫曼相对而言,还不太为人所知。
尽管本次推送的摘录相对而言较为简要,但是通过这些文字并结合我们增补的配图,大体能够概括出 勒杜和布雷 他们的贡献及理念逐渐消散的过程。 ▶标注的是“拱廊街计划”的页码; ▷标注的是“从勒杜到勒·柯布西耶”的页码。 院外 还将推出与“大革命、乌托邦、自律、理性”相关的论文。
形式……正是在这种形式中,每个人与所有人都结合在了一起,但又能遵从自身,并像此前一样保持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Von Ledoux bis Le Corbusier| Emil Kaufmann |1933
瓦尔特·本雅明摘录的“埃米尔·考夫曼论克劳德-尼古拉斯·勒杜”
本文 3000 字以内
第143页
考夫曼 从《社会契约论》中摘录了一段话,放在题为“建筑自律”的章节前作为引语:“形式……正是在这种形式中,每个人与所有人都结合在了一起,但又能遵从自身,并像此前一样保持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 第42页
还是在这一章里,考夫曼写道:“勒杜用这样一句话论证自己在Chaux第二版方案中之所以要将每栋房子都分开布置:‘回归原则,求法自然,人在哪里都是孤独的啊。(《建筑》第70页)大革命前社会的封建原则……现如今已难以为继……正是基于自律的形式,让所有 那些 对戏剧性效果的追求显得毫无意义……好像一夜之间……巴洛克艺术这条道儿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 第43页
摒弃“如画”之风这件事儿在建筑上的体现,就是拒绝所有对景象有所预期的艺术。一个 极为重要的征兆是 剪影这一方式突然 扩散……钢雕与木刻一扫巴洛克时期蓬勃发展的美柔汀 技法…… [Mezzotint,译注:铜板画制版方法的一种,不使用酸腐蚀和雕刀刻版,而是依靠特指的摇凿将版的表面做成密密的毛点,形成一片黑色,再用刮刀和压刀将这些毛点刮平压平成不同程度以显出不同的明暗层次] 我们的结论可想而知……在大革命之后的头几十年里,自律原则在建筑中仍行使着自己的功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愈发显得无力,直到十九世纪的后几十年里,这种原则实质上已无从辨认。 ▷ 第47、50页
da la Ville de Chaux
第600页
在大革命的梦想建筑中,勒杜的方案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在 “和平之家”[ House of Peace, Pacifère] 中运用的 立方体形式 ,在他看来完全正当合法,因为立方体是正义与稳定的象征,而且相类似的是,所有这些基本的形式在他那里,都可以看作是直截了当的标记,自有其内在的契机。
新生之城 ,以椭圆形的纯粹轮廓勾勒出来,那里将是高贵的生命栖居之地……他在《建筑》一书中提及“ Pacifère ”这座新的法庭:‘在我描绘的想象图中,这栋房子应该像那里将要实施的法律一样的 简简单单 ’。 ▷ 第32页
Pacifère
第601页
勒杜的 女性之家 [ House of Women, Temple de Mémoire] “四个角部的记功柱以叙事浮雕赞颂生命的赐予者 ,那是‘母亲’的荣耀,以此取代用来纪念将军们血腥胜利的传统丰碑。”创作者想以这一不同寻常的方式,铭谢在彩虹女神的生命中结识的女人们。 ▷ 第38页

Temple de Mémoire
第601页
论勒杜:“一旦建筑内部的等级区分戛然而止,接着便是所有建筑柱式的价值都拉平了……新的建筑普遍主义一来,早先主题化的折衷主义就败下阵去,原本它几乎只出现在教堂、宫殿、高级的宅邸上,当然也包括军事防御工事……住宅郊区化的革命进程与作为艺术形式的巴洛克组合的消失,这两者是同步发生的……
一个规模更大的 综合体显然是作为城市入口处的开发项目而设计的,它由若干两房到四房的居住单元组成,围着一个方形的庭院排列。每个单元都有必备的壁橱空间,而厨房、食品储藏室和其他的杂物间安置在庭院中心的房子里。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带共用厨房的公寓这一居住类型的案例”。 ▷ 第38页
Masion de Campagne
649页
勒杜:“与所有为Chaux设想的公共住宅一样, 收容所[Hospice] 是为了提升人类的道德而建的,这是 一座由拱廊环绕的低层建筑,围着一个方形庭院,它 要细致地考察它所收容的人,让好人获得自由,让坏人强制劳动。” ▷ 第36页
Hospice
▶ 第 650页
“Oikema” 这一特殊的方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在多大程度上被当时的改革思想 牢牢 吸引。 这个方案仅从外表上看就已经是相当反常的了,细长条的建筑,有着希腊-罗马式的前厅以及不开窗的墙,它将成为倡导新的性伦理的场所。
为了达到更高要求的性道德目标,人类淫逸的形象在这里,在这所激情不羁的房屋中,将引导人们走向美德之路,走向“婚姻神坛”。 [译注:Hymen,希腊神话中的婚姻之神,也有“处女膜”之意。] 后来,建筑师认为赋予自然本性以权利……将是更好的决定……全新的、更为自由的婚姻形式将在Oikema中确立下来,为此建筑师希望将这栋房子安排在最美的地景中。 ▷ 第36页
Oikema
第823
大革命之后的建筑趋势, 随着勒杜流传开去,特点是 明确的体块结构,楼梯和基座往往以“标准化”的时髦样式附加在这一结构上,人们可以从这种风格中辨识出拿破仑军事战略的影子,随之而来的是极力借助结构体量形成特定的效果。
根据考夫曼的看法:“大革命时期的建筑旨在以巨大的体量、绝对有力的形式以及材料上的处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可以说,人们 在拿破仑战役之前 就已经偏爱埃及的各种形式。勒杜 为这座新城设计的盐场巨石浮雕、庄重的法庭、峻厉的监狱,无不清晰地表明着这一目标。” ▷ 第29页
勒杜为巴黎规划的收费站:“从一开始,他就把目标定得尽可能的高。收费站要向远方宣告首都的荣耀。四十多栋守卫房,每个都不雷同。勒杜去世之后,人们从他留下的文件中发现了大量尚未完成的用来扩展这一体系的图纸。” ▷ 第27页
d'une Forge a Canons
第824
1800年之后不久,事态偏离了勒杜和布雷[1728-1799]业已显现的理念,一路发展到了另一种地步,从原本那种激情的本性流露,变成了官方的教义……布隆代尔[1705-1774]在其晚期的著作中……仍体现出法国古典主义的教义。仅仅时隔三十年不到, 迪朗 [1760-1834] 从“简明建筑学 教程” 开始,他的思想在帝国及此后的时期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巴黎皇家理工学院的席位上,他宣布了自己的准则……在所有的关键点上都与布隆代尔有所分歧。
简明教程……以猛烈攻击两件经典的巴洛克艺术作品开篇,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和巴黎的先贤祠现在都被援引为反例……布隆代尔还不忘提醒人们切莫一味侧重于单调的平面几何图形,而忽视了透视的功用,但在迪朗看来,只有从平面的基本图式中,人们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 第50-51页
Précis des leçons d’architecture
Jean-Nicolas-Louis Durand

版权归 编译者所有,编译 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 The Arcades Project
未完待续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星丛共通体 回声·EG 专题 ▶ 辩证能量:瓦尔堡的图像研究与历史想象 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 包豪斯十四年:先锋派的临界点 共读 ▷ 启蒙辩证法 走向新宣言 美学理论 装饰与罪恶 艺术与生产 地球号太空船操作手册 计划与乌托邦 空间的生产 帝国与传播 理解 媒介 地堡考古学 |译-写 ▷ 瓦尔堡 阿多诺 最后的马克思 塔夫里 后革命与世界体系 列斐伏尔 现代性与日常生活 麦克卢汉 生产方式对信息方式 居伊·德波 排场社会与地理主体 技术网络与人器纪 朗西埃 山寨现代性 画讲-图说 ▶ 建筑物与像 论坛 空间生命政治 美学与生命政治 美学与政治 媒介批判 都市魅惑与图像 建筑 批判 文献阅读 城市危机与空间政治
批评·家 BLOOM绽| 议题 ▶ 乌托邦 世纪观 大众史 有用,太有用了! 人类之眼 技术之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