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谈心社
网易新闻原创栏目《谈心社》,这是20多岁年轻人谈心的地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郎专注互联网  ·  小白不知道的 web3空投!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谁还在相信人性?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为什么你需要耐心? ·  4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2025年能否突破新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谈心社

她是输了,没人敢嘲

谈心社  · 公众号  ·  · 2024-08-06 22:51

正文


“救命,永远会为极致、野心、强大、生命力旺盛的女性流泪!


正在进行的巴黎奥运上,乒乓球女子单打 决赛已经 落下帷幕,但回顾赛事,总有些时刻仍然震撼人心。

尤其 倪夏莲 孙颖莎 的对战,不能不提。


代表卢森堡出战的倪夏莲,今年61岁,是本届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赛年龄最大参赛选手;和她对战的,是国乒00后小将孙颖莎。

相差38岁的两个人,在小小的球桌上交锋。

最终孙颖莎拿下比赛,倪夏莲止步16强。


但看完整场比赛至今,仍为倪夏莲的表现深深触动。


失球时,她遗憾地喊一声,或转圈跳跃,然后迅速投入比赛,不见懊恼之色;

打出一轮漂亮的回合,她大笑,为自己喝彩,对运动的喜爱溢于言表;


最后一轮,她0:3落后,也丝毫不慌,甚至背身打了几个精彩的 反手 球。

这一刻,仿佛时间在她身上静止。 /图源: 咪咕体育

就在前一天,她还应邀给即将应战朝鲜队的中国队混双当陪练,因为她的球路跟朝鲜队员很像。


“倪夏莲与孙颖莎的相遇,是处在生命两端的人的相遇,是来自两个世纪的交手;


也是一种具象化的‘ 乒乓传承 ’,动人的女性之间的情谊与连接。

图源:咪咕体育


这场 61岁对上24岁的比赛里,或许根本没有输家。


孙颖莎赢了比赛,而倪夏莲赢了自己。


从20岁第一次拿下世界冠军,到37岁第一次参加悉尼奥运会,再到61岁 第六次站上奥运会赛场……


倪夏莲,还在打着,也在热爱着。

许多年轻一代观众,对倪夏莲的初印象,大概是 “倪阿姨”“倪奶奶” 的称号。

但属于倪夏莲的传奇,其实早已开始。

早在邓亚萍等乒乓国手还未成长起来的八十年代,倪夏莲就已坐稳了国家队三大主将之一的位置。


1983年4月,日本,第37届世乒赛。


中国队和日本队棋逢对手,场面异常焦灼。 比赛在东京国立代代木体育馆举行,作为东道主的日本队占了主场优势。

又恰逢日本队12 年来第一次打败韩国队进入决赛,士气高涨,希望以这场世界级赛事振兴日本乒乓。


中国队犯了难,该如何出牌战胜劲敌? 彼时的“黑马选手”倪夏莲成了杀手锏。

图源:上海资料通馆


早在前一年出访日本时,她和曹燕华就拿到了18场赛事17胜1败的好成绩。

即使现在回看当时的赛况,也很难不为这位杀疯了的蘑菇头女孩起立鼓掌。

她擅长左手直拍,曹燕华则为右手球,两人一左一右,搭档默契,格挡狠辣。


关键时刻,倪夏莲以诡谲多端的“小路球”迷惑对手,又以一记扣杀击败日本乒乓名将星野美香。


凭借两位运动员出色的发挥,中国队以3∶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日本队,第六次获得女子团体冠军。


多年后,星野美香成为福原爱的老师,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背朝镜头右手边为倪夏莲)。/图源:视觉财经

黑马小将一战成名,属于她的故事接下来还在继续。


单打比赛中,倪夏莲先击败了韩国削球手安海淑,又对战当时连续拿下多名中国选手的荷兰运动员芙里赛可普。


几场下来,她把拦在中国队夺冠前的几块硬骨头统统啃掉,又在 混双赛和郭跃华一起拿下冠军。


倪夏莲旧照/图源:观察者网

那些年,无数人记住了这个个子不高的蘑菇头女孩。

她的打法凶而不急,大赛上稳又不失机会 每赢一分都为自己呐喊一声加油鼓劲,个头不大,气势却猛。

以至于有时很难想到,作为曾经的预备队员,倪夏莲也曾坐了整整三年的冷板凳。

初到国家队时,倪夏莲虽然勤勉认真,但是在精英环绕的球队里,她身体条件不算好,技术也算不出众。


倪夏莲旧照/图源:央视网

当然,这都是她找到自己的打法之前的事。

转折点在第36届世乒赛落选后,国家队周兰荪提议倪夏莲,是否想过改练长胶。


过去她的打法以前三板快攻为主,而长胶是中国人在60年时代发明的,打法上更看重 抹、滑、捅、小三角。


如今年被称为“神秘之师”的朝鲜混双组合中的女生选手,擅长的就是长胶打法。



对于运动员,突然改打法对运动生涯的影响难以估量,教练也不敢拍板做决定。


慎重考虑后,倪夏莲决定打破以前的自己,背水一战。

在队里的那些年,她一直把“笨鸟先飞”当成座右铭。每次训练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练习捡球都用小跑的。

经常练球练到从梦中惊醒,“快,接球,球来了”,仿佛手臂还在挥舞。

1995 年第 43 届世乒赛上,倪夏莲与教练马金豹合影/图源: 上海通志馆

倪夏莲好强,能下狠心吃苦。恨不得每天 走路都在摆 弄手腕,吃饭都在想球路。

改练长胶后,她把训练时长加到八个小时,一遍遍寻找窍门,最终摸出了八种接球法。


她本身就是当时乒乓球界少有的左手持拍,手里的长胶打法又变化莫测,让对手难以预判,因此她也被称为“怪球手”,名震乒坛。


倪夏莲第三次蝉联欧洲女子单打冠军/图源:嵊州新闻网


可就在鲜花簇拥之时,屡战屡胜的倪夏莲,随着女乒新一辈人才的成长,于1986年从中国乒乓球队退役。


1988年, 乒乓球在 汉城奥运会上才首次进入奥运会。


倪夏莲离开于乒乓盛景的前夜。


不过,倪夏莲的乒乓梦并没有终结。


她小时候住在上海弄堂,邻居家电视放亚非拉乒乓球赛,她就觉得“拿了冠军的人威风得像英雄一样”。

后来上学了老师留作文作业,倪夏莲写以后想当世界冠军。

年少时的梦想照亮了未来,倪夏莲的成就,不止冠军。


荣光与输赢固然重要,但这个世界的范围远大于一场比赛。

世界冠军倪夏莲,已经不需要再拿一个奖杯证明自己。

退役后的倪夏莲先到了上海交大学习,期间还为培养过她的上海队参加了全运会。


原本,回想练球多年的紧张和苦痛,她也曾决心不再上场。


但一方面,她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想为培养过她的上海队做点什么,另一方面,确实也放不下乒乓球。


每次比赛她都全情投入/图源:新民晚报

伴随着80 年代后期的退役运动员出国潮,倪夏莲去了一家德国俱乐部,凭借欧洲赛场上的优秀成绩,受邀进入卢森堡国家队。


1998年,卢森堡体育局邀请她参加奥运会,倪夏莲答应下来:


“我当时可是世界第四,反正没去过奥运,玩玩咯。”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37 岁“高龄”的倪夏莲踏上了她的第一届奥运会战场,一路打进女子乒乓16 强。

倪夏莲与卢森堡大公(国王)在一起/图源: 嵊州新闻网

彼时的倪夏莲和丈夫、也是她的教练Tommy组成家庭,有了稳定的事业。

原本面对邀请她备战奥运的卢森堡国家队,她直说自己忙着结婚生娃,没成想对方的回答是: 你会打得更好。


事实也的确如此。


退役后,倪夏莲常 想起国家队那 训练场,梦中还在绿色的球桌旁。

而后来,从当年的蘑菇头女孩到后来经历了人生抉择后的“倪阿姨”, 生活和心态上的转变,反而又让她找回了对乒乓的热爱。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再次重返赛场,这时她已经45 岁。


再次参赛的原因不复杂:北京奥运会于所有中国人而言都有着特殊意义。


“我是倪夏莲,土生土长的上海宁(人)。”

那一年,她吃了烤鸭、上了赛场,没有获胜,但仍旧享受运动的快乐。


2008年45岁的倪夏莲在北京奥运会上/ 图源: 嵊州新闻网

2015年,52岁的她4:3战胜福原爱;2016年,53岁的她击败当时世界第三的冯天薇;


2017年,54岁的她对战丁宁,几次拉成平手; 2019年,56岁的她混双遇上了许昕和刘诗雯。

此时距离她和郭跃华在1983年拿到东京世乒赛混双冠军,已经过去了36年。

那时许昕、刘诗雯甚至都还没有出生。

面对强劲的对手,她总会笑笑说: “我年纪是比较大,但我可不会让你赢得太轻松哦。”

图源:新华社体育


为了表彰倪夏莲的体育精神与创造,欧洲乒联为她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海外拼搏三十年,她感到人生的坎坷和起伏,认定人总需要一种理念和精神支撑着。


是热爱,也是不忘初心。


在卢森堡的日子里,她 力荐上海队的年轻运动员们到卢森堡练习、学习,还是有工资的那种。

“我想让这些孩子们出来开开眼界,吃吃西餐,学学外语,这跟出访不一样,完全深入民间,即用他们的技术打开人生的另一页。”


参加巴黎奥运会, 她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是混 双决赛前一天给中国队当了陪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