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大批富人计划离开美国”,原因曝光 ·  昨天  
九龙微观  ·  揭露!“欧洲正为大规模战争做准备” ·  昨天  
军武次位面  ·  吸光升温皮肤衣、港风机车PU皮衣 |上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热点 | 我为什么会被《人民的名义》圈粉?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06 18:52

正文

 

(1)


我是在看到这个细节时,开始被《人民的名义》圈粉的。

剧中的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前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退休之后应邀给省委讲了一堂党课。陈岩石是个历经战火硝烟、在枪林弹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老革命,他的这堂党课只说了一段自己的入党经历。

那年,陈岩石还是15岁的革命战士。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要打云城,团长作战前动员,说不是共产党员就没有资格背炸药包,也就不能参加尖刀班。那个时候,背炸药包是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


陈岩石为了争取到这个“特权”,就在队伍到达云城郊外大界子山的时候报名并火线入了党。战场上,16个尖刀班战士,牺牲了9个,7个负了伤。二顺子牺牲的时候才15岁,入党只有一天!

“那些扛着炸药包的共产党员用生命鲜血实现了自己的入党誓言。”陈岩石结尾说起这句话时老泪纵横,让人十分感动和深受触动。



(2)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最近被刷屏了,豆瓣评分曾达到9.1,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了6.3亿,评价最多的是“尺度最大的反腐剧”“守护达康书记的GDP”“老戏骨飙戏让人十分过瘾”!

据报道,《人民的名义》仅10天就过审,审委组给出了八个字的评价:“气势磅礴,石破惊天”!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然而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冰箱里、壁柜里、床铺下,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国家部委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这种利用权力满足个人私欲的作为,通过电视语言展示后让人尤觉震撼。

剧中截图

近几年接连落马的官员不在少数,如今《人民的名义》将其搬向荧幕,可以说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显示出党正风反腐、净化自身的坚定勇气和决心。

剧中,陈岩石的那堂党课仿佛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党课的话外音分明是两种“特权”的鲜明对比:一种“特权”是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用生命鲜血保卫人民的“特权”;另一种特权是某些腐败官员用手中的权力让个人得利、中饱私囊!

正如一句俗语,“做贼从偷菜起”,腐败分子也不是天生就是腐败分子,他们的违纪违法往往是从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从搞“特权”、搞“特殊化”开始,一步步陷入腐败深渊。刘铁男在受审时就曾痛哭流涕地悔悟,“我如果按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也不会犯法”。


(3)

战争年代,彭德怀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曾坦言:“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共产党员没有特权。

如果有“特权”的话,那就是在战场上,他“最先为革命而战”,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出生入死——


看着《人民的名义》我想起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开国老将军萧克在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就发人深思。他说:“战争年代,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些作战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准是党员。”

如果有“特权”的话,那就是在工作上,他们“拼命工作,鞠躬尽瘁”——


看着《人民的名义》我想起了,孔繁森扎根西藏,用生命践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诺言;罗阳为国防工业发奋拼搏,不遗余力,用生命托举起歼15战机;林贤德忠心报国,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以上,就是我被《人民的名义》圈粉的全部原因!



《人民的名义》片花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金虎;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