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弹射击。(资料图片)赵艺林 摄
大漠戈壁,一声巨响打破寂静,导弹命中目标,长空之上留下一条壮丽弹道。
这是一次跨越数千公里的训练,更是一条助推大国长剑腾飞的奋进之路。
从白山黑水到大漠戈壁、从崇山峻岭到丘陵平原,组建以来,火箭军某旅官兵驾战车载长剑,转战大江南北,在一次次任务中淬火强能。
几年前,某新型导弹列装这支部队。面对时代大考,该旅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接收新装备到跨地域演训、从思维重塑到能力跃升,绘就了一幅换羽腾飞的强军画卷。
长剑出鞘,雷霆万钧。奋进强军征程,该旅官兵将“铁心向党、奋进担当、勇猛善战”的旅队精神铭刻于心,在一次次奋力攻坚中探索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托举大国长剑在九天之上划出一条条崭新弹道,在战斗力建设征程上留下一行行奋进足迹。
“战斗力是一个整体,决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块短板”
夜色中,记者在训练场遇到某营三级军士长索小强。灯光下,他和战友们正在进行实装操作、模拟跑位。前不久,索小强带领班组完成某重点任务。凯旋后,他们毫不懈怠,训练时长和技术难度只增不减。
换装之初,面对信息化程度更高的新装备、深奥的专业理论、标准严苛的实装操作,索小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本领恐慌。
换装不久,该营第一次技术考核,被战友们称为“专业大拿”的索小强却首战失利。认真复盘,他发现了问题所在:过度依赖固有经验。
“金牌号手”变成了“新号手”,索小强的经历并非个例。对于该旅官兵来说,掌握新技术、熟悉新装备,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次新冲锋。
很快,一场“换装先换脑”的讨论在该旅展开,各级引导官兵深入思考:面对未来战争,手握大国长剑的我们,该如何奋进转型?
“这是一次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急行军。”至今,该旅官兵仍记得一名领导的动员讲话,“我们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滚石上山的劲头,去打通一个个堵点、攻克一个个难关,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使命如山,该旅党委一班人率先突击:对标新的使命任务,全力推进思维理念的更新迭代。那段时间,官兵常常聚在一起研讨,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推倒观念中的一堵堵“墙”……
思维观念的转变,更加坚定了该旅官兵从零开始转型重塑的决心和行动。
某营杨营长组织专业骨干分流程梳理新装备说明书,绘制专业学习“树状图”,帮助官兵背记理解,苦练新装备操作。
某连冀连长立下军令状,要在半年一次的新装备专业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那段时间,他带头学理论学操作,带领官兵梳理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大家集智攻关。在旅里组织的第一次专业考核中,冀连长得了95分,所在连的优良率超过九成。
扎实的基础学习训练,带来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研发模拟训练设备,摒弃训练中的思维定式,结合自身实际苦练新技能、争当排头兵,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冲锋。
一年前,某连唐指导员刚走上新岗位时,恰逢连长在外执行任务,全连的担子压在他身上。一年来,唐指导员跟着班组一起学习专业知识、展开操作训练,实现能力升级。前不久,他带队参加全旅比武,连队整体成绩提升明显。
“战斗力是一个整体,决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块短板。”他说。
“换装转型是机遇,自我加压是锻造”
翻开该旅训练计划表,记者看到,从基本技能到指挥技能,从专项业务到新装备操作使用,内容清晰、衔接紧密。
“我们上下合力,在战法训法创新上一步一摸索、一步一巩固。”该旅一名领导告诉记者,转型伊始,旅党委班子成员人人受领任务,对重点课题展开攻关。
在旅党委带领下,各营连边熟悉新装备、边探索组训新模式。训练一线,每名官兵都在努力交出自己的优异答卷。
在该旅作训科,一名参谋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参数。他向记者讲起那年他作为代理连长,成功完成某次装备检验任务的经历。
大漠戈壁,风沙漫天。每次训练,他都要第一时间将各类可能影响任务的数据,同步传回旅队。两地相隔千里,无数次连线,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摸索形成了一整套新训法。经过数月攻关,装备检验任务圆满完成。如今,这套训法已在全旅推广。
奋力攻坚的炉火,淬炼着大国长剑的锋刃。为炉火蓄能的关键,是该旅官兵的自我加压。
密林深处,某营已持续训练数月之久。“高强度训练,长时间‘待机’,快节奏导调,成为我们的训练常态。”该营陈营长说,为提高效率,全营保持弓满弦张的状态,将人员分组轮流施训,确保现有装备发挥最大效能。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旅每名官兵至少要在两个岗位上深研细钻。班长骨干在胜任岗位操作的基础上,还要持续拓宽能力边界。
在该旅,他们探索了许多人才培养举措:结合官兵自身实际,科学规划“成长路线图”;针对新装备特点,鼓励各营探索符合自身实际、梯次合理、结构多样的人才培养规划;坚持对新兵群体进行摸底,确保专业对口、能力对接……
2022年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小张,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入伍后第一次考核,他取得本岗位专业第一的好成绩,之后凭借技术优势和自身努力,成为全营当时最快进入“一专多能”号手行列的新兵。
“换装转型是机遇,自我加压是锻造。”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如今,一名新号手的成长周期较以往大幅缩短;号手能力素质大幅提升,“多岗通”“技能通”不断涌现……
“不仅要保持冲劲,还要保持足够的韧劲”
驾驭新装备,踏上新征途,某营二级军士长陈超感慨万千。与过去不同,这一次,他们手中的长剑更加锐利。
一路上,大家把任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推演了数遍。陈超告诉记者,换装以来,全营官兵憋着一股劲,训练场上加速奔跑、你追我赶,只为实现一个目标:打出满堂彩。
新机遇、新使命,赋予他们新的挑战。关键时刻,他们手中的长剑能否经得起实战检验?
展开设备,导弹发射……“轰!”随着一道火舌划破天空,导弹越过连绵群山,精准命中目标,刷新了多项战技指标。那一刻,官兵收获了拼搏之后的自信和喜悦。复盘总结,该营张营长深有感触地说:“在训练中想得更全面,练得更扎实,才能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回营后,他们对照此次任务采集的战斗数据,进一步优化训练流程、创新组训方法,收集大家的“金点子”“好招法”,成果惠及全旅。
不久前,该旅官兵再次奔赴演训场,一场综合训练拉开帷幕。
“在打中进,在战中强,在火中淬。”该旅领导介绍,他们着眼转型成果检验,通过紧贴实战构建环境、全程设置特情,全面检验官兵综合能力素质。
“不上‘战场’,不知道有这么多的‘意想不到’。”该旅作训科孙科长告诉记者,那次综合训练,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身能力短板。
翻开此次训练的“问题清单”,记者发现,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每个问题都见人见事,问题根源、改进措施一目了然。
“加快形成新质战斗力,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赛道,不仅要保持冲劲,还要保持足够的韧劲。”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只有保持全力以赴的奋进状态,才能蹄疾步稳地推动新质战斗力生成。
深夜,该旅各个营区都能见到官兵挑灯夜战的身影。
学习室内,某连孙连长带领官兵学习新的专业;任务归来,某营一级上士邓志伟针对特殊环境下装备状况,总结经验体会;某营下士郭威湖本岗位专业考核排名全营第一,他将装备原理制成“思维导图”,帮助战友理解掌握……
在该旅荣誉室,记者看到一件展品:一个用纸箱制成的仪器模型。模型的操纵按钮和面板,全是老兵们当年用笔画上去的。
能力提速呼唤思维创新。如今,该旅官兵自主研发了新装备模拟训练系统。
一路砥砺,一路冲锋。随着一项项全新能力指标出炉,该旅加速转型跨越,越来越多的“全能号手”“先锋发射架”蓄势待发。
采访临近结束,该旅又一次综合训练拉开帷幕。夜幕下,号手全副武装,奔赴战位。伴随着一辆辆导弹战车呼啸而出,这支雷霆劲旅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奔向新的“战场”……
请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