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否替代真正的智慧?
作为家长或教师,该如何应对ChatGPT?
如果我们不驾驭人工智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人类是否会重蹈新冠疫情的覆辙?
……
你的脑海中是否也曾浮现过这些宏大的议题?
“搭子”“显眼包”“特种兵旅行”……你是否也曾好奇,这些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该怎样用英语地道地表达?
在这本“参考消息年鉴”丛书《如果我们不驾驭人工智能——2023英语媒库文选及热词》中,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线索,这些热词的权威说法。
这本书集结了《参考消息》双语栏目的年度出版内容,是一年寒暑的留痕,也是面向未来的镜鉴。
2022年底,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带来人工智能领域乃至各行各业的重大变革,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热烈讨论,延续至今。本书的选目也体现了这一点,在48篇文章中,有7篇直接与人工智能有关,撰稿人包括《人类简史》作者、知名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以及著有《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等畅销书的“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等大咖。他们的视角与思考,无疑能拓宽我们的视野,给予我们启发。不仅如此,本书的文章和热词既涵盖了气候变化、社交媒体阴谋论等严肃主题,也有咖啡是否真的提神、为什么有人遗失了口音等轻松话题,与母体《参考消息》“观世界、学新知、助思辨”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
除了开眼界、启认知外,本书的另一大福利是助力读者高效学习英语。这些文章取材于英美主流报刊,又经过《参考消息》报社资深编辑的严选,不仅用词鲜活,而且笔法精道,部分篇目还配有纯正美音的朗读,是英语学习者提升听力、阅读、写作能力的好帮手。即使英语原文读来稍感吃力也无需担心,对照的汉语译文以及难点注解可以帮你扫平障碍,轻松实现英语水平的进阶。
如果以上谈的是对读者的赋能(empowerment——这也是我们2024年的热词之一),那么本书的坚守也许会让人感受到更深层面的触动。在它背后,有选编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在海量信息中遴选出真实、优质内容的火眼金睛;有翻译、审校字斟句酌、力求译文“信达雅”的不懈努力;有撰稿人紧扣时代脉搏、妙笔生花的敏捷才思;更是主创、主编以及校注者们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心血结晶。
说到坚守,也许我们又要回到文章开头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在人工智能看似无所不能的时代,我们的选报、翻译、编辑是否还有必要?相信我们都有体会,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过载,大数据所编织的信息茧房反而让人闭目塞听,舆论意见场中的鱼龙混杂更让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甄选的权威信息显得尤为珍贵。
至于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不可否认,其处理文本速度快,质量日渐提高,但在翻译结构复杂、具有感情色彩的内容时仍力所不逮。而且,由于目前的人工智能翻译尚没有掌握增译、减译、分译等技巧,因而翻译结果生硬、不符合汉语表述习惯。
比如,本书提到元宇宙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角色“简·奥斯汀”在被问及结婚建议时所说“Marry whenever you find someone who can tolerate your eccentricities. And you theirs.”这句话人工智能翻译结果是:“只要你找到一个能容忍你怪癖的人就结婚。你是他们的”。而经过我们翻译、审校定稿的最终版本是:“找到了能容忍你怪癖的人就可以结婚,同时你也得能忍受人家的怪癖。”“人家的”这种表述既口语化,又符合简·奥斯汀人设那诙谐中有一丝高冷的语气,这仍是人工智能翻译目前无法生成的用词。
曾有双语版面的翻译用“一寸译文一寸心”来形容自己工作的甘苦。这不是程式化的简单劳动,而是怀着对汉英两种语言敬畏之心、一再推敲润色的职人之作。如澳大利亚组织心理学家吉姆·布莱特在本书《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真正的智慧》一文中指出,“说到底,这些新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不过是大型模仿者……毫无疑问,模仿能力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模仿者最终会令我们感到乏味……别把它与人类本质上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混为一谈……艺术家能展现智慧,模仿者一味照搬公式”。
作为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报纸的一分子,我们不敢自诩是传媒、翻译、出版业的艺术家,但我们决不是模仿者。我们甘当工匠,把这套“参考年鉴丛书”精心打磨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老派“奢侈品”,让读者享受它精良的内容、淡雅的书香、精美的插画;我们愿为园丁,把自己在《参考消息》双语园地辛勤耕耘的收获与你分享,祝你获得前行的力量与内心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