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日报
权威 速度 温度 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返程的你!这些天气、路况信息需关注 ·  13 小时前  
四川发布  ·  约满、售罄!四川多个景区最新通告 ·  昨天  
四川日报  ·  外国“家人”们,下班去中国过大年 ·  昨天  
四川发布  ·  约满!售罄!四川多个景区紧急提醒 ·  4 天前  
四川发布  ·  祝 ҉ 福 ҉ 就 ҉ 藏 ҉ 在 ҉ 这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日报

“破财”谣言,止于真相

四川日报  · 公众号  · 四川  · 2025-02-03 10:08

正文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财神”从凌晨就忙碌起来,被人们用各种方式迎接,但也有人被传“破财”了。1月30日,四川内江资中,一个男孩将鞭炮扔入化粪池中,不慎引发沼气爆炸,四周车辆被炸翻。连日来各个社交平台上,“惊天一炮炸出600万”“父母因赔偿准备卖房赔付150万”等消息充斥于耳,后经小孩父亲证实,自己和家属从未在任何时间通过任何平台任何账号发表过任何声明,目前在网络上传播的声明均属谣言。

虽然“破财”谣言被火速攻破了,但春节期间,形形色色的谣言,仍披着“马甲”无孔不入,杯弓蛇影般裹挟着沉浸在新年氛围中的人们。


资中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针对大家关注的焦点,采访了相关人员。根据3家保险公司的预估,此事件中涉及的8辆车受损金额总计约28.5万元。目前已开展保险理赔,正等待最终的事故调查处置结果,这桩因鞭炮引发的爆炸,足以令这个家庭吸取沉痛的教训。以耸人听闻价值百万元的鞭炮为噱头,罔顾事实博流量,则是对网络生态的破坏。

标签化叙事模式,放大谣言产生对立情绪。各种平台上,刻意强调“豪车+熊孩子”标签的表述,天然具备引发舆论的戏剧冲突。带#天价赔偿#标签的视频播放量,比起客观陈述内容更具吸引力。在“他只是个孩子”和民法典铁律中煽动情绪,谣言文案中,高频使用的“倾家荡产”“代积蓄”等词汇,更能刺激人的情绪记忆,甚至将个案上升为“地域黑”素材。不同的事件,熟悉的配方,催生谣言产业链。

赔偿“数据迷雾”中,谣言突破认知“信息差”。利用公众认知壁垒,错误引导下,把“维修报价”等同于“实际赔付”,导致赔偿金额在传播中“通货膨胀”。在人们的认知惯性中,“豪车维修”与价值不菲总是产生关联,谣言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夸大损失金额,制造噱头,编造出“隐形损伤”“整车报废”等话术。之前郑州“一豪车被划”事件中,维修费被炒成“天价”,利用的正是公众对汽修成本的“盲区”。在谣言沸反盈天前,不妨冷静几秒及时自我科普。

责任划分的“模糊地带”上,真相还需时间。当用放大镜审视每个细节时,更应保持对基本事实的敬畏。住建部门设定的化粪池建设标准如何?是否安装防爆井盖,保险机构如何定损?社区是否能多加监控,立法部门如何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事故从发生、定损到理赔的全过程,或许正是思考关键。“无稽账单”虽是谣言,但每个缺席的监护瞬间,都在累积“账单”。监护缺位、防护漏洞和安全教育的缺失,极易成为点燃悲剧的“隐形鞭炮”。



不只“破财”谣言,春节期间,各类型谣言也紧扑热点猛刷“存在感”,试图给喜庆祥和的氛围增加点不和谐音符。

谣言不放假,春节更是高发期。近日,某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春晚重庆分会场有少量门票”,在官方辟谣之后,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并对造谣的网民进行了处罚。一网民编造“重大交通事故”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被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网安大队于1月26日予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襄阳有人拐卖女孩”,在年关引发恐慌,1月28日(农历除夕),警方依法对造谣者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追溯机制,让造谣者无所遁形。

“襄阳有人拐卖女孩”谣言曾引发恐慌 网络截图

谣言“议题”擅用热点,受众真假难辨。中央网信办从1月19日即开始了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发现不少谣言“议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借春晚节目进行“互撕”“拉踩”;利用返乡见闻,进行不实摆拍;发布误导性旅游攻略,诱导网民前往存在安全隐患的“野景点”“打卡地”……谣言套路深,别被算法算计了。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真相。除了劝诫普罗大众不信谣不传谣,官方更应快速反应,将真相公之于众,让谣言无处遁形。1月24日,春晚重庆分会场工作专班办公室(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与重庆市公安局联合发布了《重庆市2025 年除夕重要活动及临时管控安排通告》,瞬间平息了“门票风波”。此外,针对“《2025山东春晚》节目组公开招募晚会志愿者并出售录制名额和门票”的消息,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山东卫视”微信公众号也第一时间辟谣。让真相公布跑赢谣言传播,构建正向舆论场。


同样与鞭炮有关,据荔枝新闻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自己1月31日乘坐飞机时,在座位下方捡到一小节鞭炮。如果确有此事,一定要倒查安检漏洞,但也有网友表示疑惑:拍摄者为何不立即报告给航班乘务员,而是选择在网上爆料?


向“网”的生活五彩斑斓,不要因为一时之快,用指尖潇洒划动,转发未经验证的信息,更不要为博眼球编造虚假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人人都是网络“安全员”。


本期话题

这个春节,你有被谣言迷惑吗?识破谣言,你有哪些妙招?评论区聊聊~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天府新视界↓↓↓

外国“家人”们,下班去中国过大年
速来穿省服,一起闯江湖
年味,这不就“买”出来了?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撰文/ 吴德玉 车家竹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马艳琳 审核/姜明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