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首先得承认,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城里人”。我在西雅图长大,孩提时代与农业有关的经验,主要来自于派克市场那些卖新鲜果蔬的农民。
在那以后,作为我在基金会工作的一部分,我拜访过很多农牧场,但最近一次的拜访还是出乎我的意料:在澳大利亚人烟稀少的内陆,牧场主正在给牛进行人工授精。
这幅画面可能有点“少儿不宜”,但惠拉劳牧场(Wylarah Station)的全流程高科技操作让人印象深刻。在澳大利亚农业公司(简称AACo),人们依靠最前沿的基因组学来饲养繁殖和牛——一种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
AACo是发达国家中热带畜牧业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虽然他们采用这些新兴科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牛肉然后卖个好价钱,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学习他们的养殖方法,从而帮助来自低收入国家、面临相似气候环境的农牧民。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农牧民已经在通过大规模养牛获得牛肉和奶制品。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坦桑尼亚已经位列全球前十五大产牛国。关于人类是否可以既满足对动物制品的食欲又不破坏环境的质疑始终存在,但事实上很多穷人都在依靠牛获得营养和收入,而且我相信他们应该能够像发达国家的牧场主一样高效地养牛。
科技可以提高非洲牛的质量,对此我十分乐观。在美国,一头奶牛每天可以产近30升牛奶,与之相比,埃塞俄比亚的水平就不尽人意,平均每天只有1.69升。如果你想提高牛奶产量,不是仅仅从威斯康辛牵一头高产荷兰乳牛到热带大草原就可以的。不像本地土生土长的品种,温带地区的牛天生没有对抗热带疾病的免疫力——比如锥虫病(俗称昏睡病),也难以从当地的饲料中摄取足够的营养。
这个方法行不通,你就需要繁育可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品种。这意味着像惠拉劳牧场一样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将一头本地母牛(对热带气候和疾病具有与生俱来的抗逆力)与一头具有能大量产奶家族遗传的公牛进行杂交繁育。
我们的基金会已经在行动,AACo的技术可以让今天杂交繁育的过程更加精准。在拜访惠拉劳牧场的过程中,最让我惊奇的就是科学家们对牛群族谱的了解程度。牧场里的动物们拥有比大多数人类还要详尽的家族史记录。如果非洲农牧民也对此有如此详尽的了解,他们就可以匹配最优奶牛以繁育更优质的小牛犊。但是,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
因为缺乏足够的储备,大多数非洲农牧民依靠人工授精站(是的,他们真的这样命名)提供精液样本。农户居住地与站点的距离有远有近,精子有时候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在路上就丧失了活力。所以很多农户就决定不去冒险,仍然用老方法让母牛受孕。这样就使遗传基因的品质很难把控,进而导致下一代奶牛免疫力较弱、产奶较少。
AACo正在寻找能提高精液样本生存能力的办法。类似的科技目前正在欧洲被用来提高授精成功率,不过还不曾在热带牛身上试验过。如果成功的话,这将会双倍延长精子在离开培养皿后的存活时间,从而使非洲各地的农牧民更好地实现给奶牛人工授精。
除了育种,惠拉劳牧场还利用很多科技来保证牛摄取到适当的营养。我惊讶地发现,牧场工人会用智能手表追踪牛喝了多少水。过去,人们必须亲自去检查分布在牧场各地的所有饮水槽,每天都要开车奔波数百公里。现在,每当传感器检测到水槽需要注水,人们就会在手表上收到提示。操作这些科技设备的工人和我小时候看的约翰·韦恩(John Wayne)在电影里的“牛仔”形象已经相去甚远。
不是所有AACo的创新科技都能应用于贫困地区。让非洲所有农牧民在短时间内都戴上智能手表不太可能(长远也不好说),但是各地区智能手机的使用率都在提高。不难想像未来将有一天,非洲农牧民可能会用手机APP去订购一批完美的公牛DNA,或是追踪数据确保他们的牛群饲料充足——一家叫iCow的非洲公司在我们基金会的帮助下,正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进行这一技术的推广。
我们能从惠拉劳牧场学到很多如何更高效养牛的方法,但是我无法忽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到底应该这样以动物为食吗?吃太多肉会导致更高程度的肥胖和心脏疾病,饲养家畜也会导致气候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投资专门研究肉类替代品的公司,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不用饲养和宰杀动物了。
让富裕国家的人少吃点也许有可能实现,但我们很难期待低收入国家的人也这样做。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曾尝试过吃素一年,要满足每日的蛋白质摄入,我只需要到小商店买一罐豆子或一盒豆腐。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营养摄入可并不这么容易。
对他们来说,肉类和乳制品是高品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可以帮助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每天仅需摄入20克动物蛋白就能对抗营养不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基金会的营养项目希望能在非洲孩子的饮食中增添更多的肉类、乳制品和鸡蛋。牛也是推动一些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仅在埃塞俄比亚,养牛就占到整个国家农业GDP的45%。此外,畜牧业实际上可以通过促进牧草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和促进能量及营养循环来造福生态系统。
随着越来越多的贫困国家人口迈入中产阶级,他们可能会吃更多牛肉,喝更多牛奶。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牛本身产肉产奶的能力,来缓和新中产增多对环境的影响。惠拉劳牧场的牛仔们已经掌握了在热带养牛的诀窍,但我还不知道非洲的农牧民能从他们的专业技术中获益多少——我们的基金会也才刚刚开始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过无尽的可能还是让我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