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止读书
从读书开始,尝试不粗糙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图书馆  ·  龙津悦读云课堂 | 元宵“走百病”,养生正当时 ·  13 小时前  
十点读书会  ·  99/3罐!每天2片长白山参片,嫩肤提神,比 ... ·  昨天  
十点读书  ·  别人不尊重你,记住这9个字就赢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止读书

这个85后三年只做一只杯子,马云都买了!

不止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5-02 23:33

正文


末末:

哈喽,我是小河招来的助理末末

小河又犯懒了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好东西



如果问什么和书最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一杯清茶。

对于喝茶而言,杯子无疑是对茶最好的衬托。

如今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外部的美观,

却往往忘记了器物本质所在。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 美到不行的杯子

噔噔噔,可以先看视频感受一下

👇




具体,就是长下面这样
👇



“杯”这个字,里面有一个“木”。在这个玻璃、陶瓷杯子占主流的时代,一个带有木制的杯子,是否能还原“杯”字的本质?

有一个名叫“质造”的团队做了这样一件事,将 瓷和木这两种最具中国特色的材料结合起来,制造出一只杯子,取名为 “上下杯”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外形,质造却为此付出了3年。

3年的时间,小树苗能长成一棵大树,小念头能结出满意的果实。而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设计团队,花3年时间只做好了一只杯子。


而你所看到的“上下杯”,看似简单,名气却沉寂在它的质朴之下。这个杯子进驻到了马云的太极禅院,并且还为许多明星和企业家做过定制,姚晨、舒淇、乐嘉都是它的客户 黄磊看到它的时候,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道 “真的好”。

到底是一个怎样有“魅力”的杯子,让众多明星大腕为之“倾倒”?


“匠心质造”出的杯子


很难想象打造一款杯子用了3年的时间。

这款上下杯的“主人”叫沈克敏。85后的沈克敏非设计出身,但与许多人一样怀有一个小文艺青年的工匠梦,之前任职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走入了景德镇。

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像景德镇那样,他看到那儿有太多有意思的老手艺人、年轻陶艺家和陶瓷创作,先辈留下数不尽的宝贵工艺,但这门不性感的手艺越来越被时代埋没。这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2013年7月,质造成立。

2013年9月26号的凌晨2:30,沈克敏兴奋地发了人生第一条朋友圈。

2013年12月,上下杯初稿面世。



但是,这样一款杯子却经历着难以想象的波折。第一代上下杯上市后, 由于是用胶水和陶瓷进行粘合,木质受寒冷天气影响开始收缩,木材内部的应力拉断了胶水,有开裂的,有脱落的...

于是在2014年12月31日那天,质造发表公开信,称自己将回归产品本身,所以停售了上下杯。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有时候,停下来比往前走更需要勇气。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沈克敏经过8个月的潜心专研, 无数张设计图,无数次讨论、打样、优化,景德镇、云南、杭州三地无数次来回,终于,上下杯重新出发了。 上为温润剔透的瓷,下为深沉拙朴的木。上瓷下木,幻化自然。

人们总说匠心精神这个词,而这个上下杯,却是一个匠人匠心精神的体现。



瓷和木的牵手成功




当瓷的圆润遇上木的温暖, 便是一场匠心独运的设计。

上下杯的杯身选用景德镇原矿珍稀高白泥, 比一般的瓷泥质地更加细腻,成色更加纯净,每一只都由匠人手工修胚,杯壁最薄处仅2.5毫米,再经过1300度高温24小时不间断烧制,瓷器硬度大大增强。


陶瓷和木材是很难被驯服的材料,精密度不容易控制,每次制作都会有偏差,早期木材还有大量开裂变形的特性。现在质造家摆着20几个看起来差不多的上下杯,每次细微的改进,就是一两个月时间,就这样磕磕碰碰走过三年。

现在的上下杯,陶瓷和实木这两种材质以磁石来连接,实现了自由拆分组合的灵活设计。


拆分后的杯托可用来盛放小零食,茶杯用来装水。吃的喝的都有啦,轻松搞定悠闲下午茶。

使用袋泡茶的时候,它能将标签稳稳卡住。

冬天瓷杯暖手,夏天木托防烫。这样的贴心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的充分思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