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发布
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网  ·  官宣!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揭晓 ·  20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送不停!人民日报微信万元现金红包还来 ·  2 天前  
新华社  ·  夜读|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发布

23万井盖配“电子身份证”,丢失损坏可自动报警!

北京发布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1 16:11

正文

北京城六区1400多公里的市管道路上有多少井盖?答案是23万个。而这23万个井盖又分属多少个部门?粗算一下,有22个。

好在,这些分属于22个不同部门的23万个井盖已经全部“门儿清”。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表示,城六区市管道路上的所有井盖已全部配上“电子身份证”,各类关键信息一目了然。同时,随着智能装备的研发,未来还有望对井盖变动实现实时监测。

“身份证”上汇聚12条信息


赵登禹路和丁章胡同的交叉口,不过百米的距离,密布着十几个井盖,大小不一,上面还刻着不同部门的名称。

一辆架着全景摄像头的养护车驶过,速度甚至比路上的小汽车还要快。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这条路上的井盖信息已被全部掌握——全景摄像头把井盖现状全方位拍摄下来,另一套激光装备则通过扫描井盖高差来判断井盖是否出现下沉等病害。

拐角处,一个60厘米宽的井盖陷了下去,周边的沥青路面也裂了。在养护工人商旭光的手机上,这个井盖变成了红点。只需要轻点这红色图标,之前采集到的位置、近远景照片等12项信息已全部在列。这处井盖的“病害信息”也将传递给检查井的管理部门。

路桥养护人员在赵登禹路进行检查井数据采集。(摄影:魏星)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城六区的井盖就迎来了一次体检和梳理。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把城六区井盖的信息采集完毕。“在这次采集中,发现了一部分井盖存在病害,去年已经对大约两万个井盖进行维修。”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瑞通十九处研发中心部长张松说,城六区1400多公里的市管道路上有23万个检查井,目前这些井盖都已配备上了“电子身份证”,经过采集和巡查,从机动车道到非机动车道,再到步道、隔离带,每一个检查井通过采集影像数据、GPS数据以及权属信息数据等方式生成12种属性数据,标注在这张“电子身份证”上。


一千“黑户”井盖寻主人

“电子身份证”给井盖编上了号,但更重要的是给井盖找到了主人。

谁家的井盖?井盖下埋着哪些管线?这曾是一笔难算清的账。“一旦井盖和井下管线出现塌陷、破裂漏水等故障,具体产权查不清,就得把涉及的各家管线单位都叫来查一遍。只有找到了‘主人’,才能开始正式维修。”养护人员说。

经过信息采集,城六区市管道路上的23万井盖分别属于自来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等22个部门。张松说,目前“检查井管理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两年,包括基本情况和病害状况的发现上报、病害治理计划的制定、权属单位的核实以及病害修复的上报管理,“这一系列操作,为检查井的管理实现全流程监管。”

检查井管理系统投用以来,梳理出1000多个“黑户”井盖。这些“黑户”检查井将被公示以寻找“主人”,如果存在隐患,将进行相关维护,同时通过填埋、盖板等方式对检查井进行封堵。


有望实现“心跳式”监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